《生命的不可思议》一书中说过一句话:
要维系一段感情,期望越少越好,若是没有任何期待,便能无条件地爱。
人与人之间,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降低期待,反而能更好地相处。
毕竟,这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生活也从来不都是公平的。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苦尽不一定有甘来,以德报怨、委曲求全,不一定能等到他人良心发现的一天。
这些定理适用于任何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我们能做的,就是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尽早对自己好一些。

网上有一句话说:
最容易令人感到温暖和惊喜的,都是陌生人,因为你对他们没有期望;最容易让人感到悲哀和心寒的,是亲近的人,因为你爱他们。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亲人,抱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虽然不强求一定要有实质的回报,但至少要能感受到情感上的充盈。
然而,爱有私。父母对子女的爱,亦是如此。
当心中期待落空时,那种强烈的落差感,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
01.曾经满怀期待
网友林媛(化名)曾经对父母满怀期待。年少时的她,对自己的人生勾勒了许多关于未来的蓝图,里面父母的身影清晰可见,偶尔睡梦里碰触,都不觉咧嘴而笑。
殊不知造化弄人,长大后,母亲的一句话,直接让她从梦中惊醒,所有期待都落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心里充满如人间遗孑的怨念。
林媛有一个大她两岁的哥哥。
小的时候,父母对兄妹俩似乎一视同仁,除了母亲经常说她吃得多,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哥哥有多聪明……
还有就是,她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已经在母亲的安排下,开始学着做家务,但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却从来不用做。
母亲曾经对此做出过解释,母亲说你将来是要嫁人的,不会做家务怎么嫁得出去,你哥哥是男生又不嫁人,当然不用学做家务。
其实,林媛能够感受到一些不同,但当时的她,只觉得是自己不如哥哥聪明。
所以,在生活中,她尽可能地帮父母分担家务,不让父母操心;在学习上也非常努力,期待能用优异的成绩,换来父母的笑容和褒奖。
正如《我的姐姐》里的一句台词:“我那么努力地生活,是希望有一天,站到爸爸妈妈面前的时候,你们能说一句,我女儿还是不错的。”
可是,父母从来没有夸过她聪明。
哪怕她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父母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之情,反而在她面前说,女孩子学历这么高有啥用,然后还在她面前哭穷……
上大学时,林媛心疼父母挣钱辛苦,生活非常节俭,每月只向家里拿最低的生活费,还经常去打工赚钱,并且努力学习挣奖学金,减轻他们的负担。
后来她才知道,家里其实并不穷,在她读大一时,父母全款100多万买下一套复式房,200多平方米。
02.哥哥相亲成功
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后,经历的事情多了,人情世故也懂得一些,她对父母的一些做法,也开始有了一些想法。
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更是让她有些心寒。
例如,她原本在外地工作,收入高、前景好,但父母非要她回家乡工作,哪怕是在县城做月薪3000的服务员,也必须回去。因为这样方便以后照顾他们。
例如,在讨论她的婚事时,父母说别人家女孩只是中专生,彩礼就能10万,她是大学生,彩礼怎么说也要20万,从而赶跑她的初恋……
林媛越发感觉到,父母对她是满满的功利,对哥哥却天生充满爱意。
哥哥就像《安家》里,被父母的偏爱宠成“巨婴”的房家栋,懦弱无能、遇事毫无担当,而且还好吃懒做。
父母为他买房买车,准备好结婚的一切事宜,可是他相亲总是不成功。很多女孩和他交往一两个月,看清他的本质后转身离去。
让林媛刻骨铭心的事,恰恰发生在哥哥相亲成功的那一天。
当时,母亲、哥哥和她一起吃晚饭,母亲对她说:“女儿,你未来的嫂子不希望婚后你还在家里住……”
她当场就愣住了,楼上楼下有6间房子,父母又经常住在店里,家里无比宽敞,为什么容不下她?
她一直以为和父母哥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没想到自己还没结婚,就已经成了外人,她问母亲:“你要我搬去哪里,这是你和我爸的意思?”
母亲解释了许多,她一句都没听进去。
03.回不到从前
接下来的日子,她白天若无其事,夜里却哭着入睡。她不再排斥相亲,在很短的时间里,和现在的老公订婚,然后结婚。
期间,因为彩礼和陪嫁的事,和母亲发生过一次争执。后来,双方就慢慢冷淡下来。
庆幸的是,老公虽然家境一般,但踏实上进,对她也很呵护,在她哭醒后无法入眠的夜里,会陪她聊天,安慰她。
她和父母偶尔也会走动,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
以前,每到换季,她就会给父母买衣服鞋袜;现在,除了中秋、春节、生日,她会按当地习俗给红包,其他时间保持客气疏离。
以前,母亲说血压升高了,她便很紧张,开药,买血压计,东奔西跑;父亲查出痛风,她四处寻医问药,上网查询资料,找出痛风忌口的食物……
现在,母亲说父亲痛风又犯了,她已经波澜不惊了。
这两年,父母开始经常联系她。
可能是他们意识到哥哥靠不住,嫂子又不好对付,想和她修复关系,以便老了以后多一份保障。
其实,她很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一个还没嫁进来,就要把小姑子赶出门的女人,又怎么会好相处?
父母做小生意,每年能赚二三十万,而且他们经常住在店里,对嫂子来说利大于弊。可是,当父母年纪大了,做不了生意了,嫂子容得下他们吗?
04.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
母亲常常把自己和嫂子之间,各种鸡飞狗跳的事,向她诉说,但她一点都不想掺和,毕竟她只是外人。
父母知道她要买房,说要借点钱给她,她直接拒绝。过了两天,母亲说会给她10万,她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
然而,过了一周,母亲又说家里没钱,只能给她2万。
她笑了笑,没说什么。
她心里很清楚,母亲后悔了。这种事她习以为常,今天心里愧疚,便想对你好点;明天因为别人的一句挑唆,便又改变心意。
如今的她,对父母没有任何期待,只是当作亲戚一样。
她当然会赡养父母,但她不提供情绪价值,也没空照顾到父母的精神世界。她要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好好爱自己,爱自己的伴侣和孩子。
没有期待,也就没有恨,她能理解父母那个年代的人,思想观念的局限性,但她无法忘记。
有一句话说:所有的爱与被爱,都是双向的,都需要良性的互动。
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
愿你我都能明白,无论哪种感情,都来之不易,善待身边人,就是善待自己。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感谢您的阅读,长按点赞关注我,带给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