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則徐虎門銷煙及其影響,堪稱中國近代反侵略的典範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門銷煙的戰鬥場景。

1838年12月底,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使粵禁煙。次年三月到達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受到廣大群衆的積極支援。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祯、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一起,籌劃計議,整頓海防,嚴拿煙販,懲辦不法官員,責令外國鴉片煙販将船上所有鴉片造具清冊,聽候收繳。并聲明“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

林則徐虎門銷煙及其影響,堪稱中國近代反侵略的典範

林則徐堅決表示:“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暫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在給家人的信中也表示:“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國利民與民除害,自身生死且尚付度外,毀譽更不計及也”。林則徐堂堂正正。說得出,做得到。經過鬥争,終使英國駐中國的商務監督義律和煙販們不得不繳出全部鴉片。當時指定虎門為收繳鴉片的地點。

虎門,位于廣州市的東南部,是珠江的入海口,在離海不遠的地方,江面漸寬,并出現一大一小兩個島嶼兀立于大江之中,形似伏虎,大的叫大虎山,小的叫小虎山。二山對峙形狀如門,虎門之名由此得來。

4月11日,林則徐到虎門親身主持繳煙工作。第二天即開始繳煙,直到5月18日結束。據林則徐給清政府的奏折稱:“截至四月初六日(5月18日)合計前後所收夷人鴉片,共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其中除有美國毒販的一千五百箱以外,其餘的全部系英國毒販的鴉片。在收繳鴉片時,林則徐便開始考慮,怎樣妥善處理這樣大批的毒品。如果原箱解往北京,不僅長途轉運困難,而且難免要有偷漏抽換等問題的發生。是以,林則徐在向清朝政府請示處理辦法的同時,又做了就地銷毀的積極準備。

過去銷毀鴉片,都是用桐油拌和,以火焚燒。可是用這種辦法燒過之後,部分鴉片滲入地下,若掘取泥土,再加煎熬,還可以獲得相當數量的煙膏,使流毒仍難盡絕。林則徐認為這種舊辦法,不夠徹底。他經過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了解到鴉片最忌鹽鹵和石灰。在煎熬鴉片的時候,如投入這兩種東西,鴉片就會全部成為渣沫,再也不能收合成煙膏。于是,決定采用鹽鹵和石灰浸化銷毀的辦法。

林則徐虎門銷煙及其影響,堪稱中國近代反侵略的典範

這種徹底銷煙的辦法确定後,便選擇在虎門海灘的高處,修造銷煙池,采取就地銷毀。這在林則徐給清廷的《會奏銷化煙土已将及半情形折》中,講得十分詳盡而清楚。他說:“至銷煙之方……茲再四酌商,莫若于海灘高處,挑挖兩池,輪流浸化。其池平鋪石底,縱橫各十五丈餘尺,四旁攔樁釘闆,不令少有滲漏,前面設一涵洞,後面通一水溝,池岸周圍,廣樹栅欄。中設棚廠數座,為文武官員查視之所。其浸化之法,先由溝道車水之池,撒鹽成鹵。所有箱内煙土,逐個切成四瓣,投入鹵中。泡浸半日,再将整塊燒透石灰。紛紛抛下,頃刻便如湯沸,不爨自燃。複雇人夫多名,各執鐵鋤木耙,立于跳闆之上。往來翻截,務使顆粒悉化。候至退潮時候,啟放涵洞,随浪送出大洋,并用清水刷滌池底,不任涓滴留餘。若甲日第一池尚未刷清,乙日便用第二池,其飽浸翻截,悉如前法,如此輪流替換。每化一池,必清一池之底。始免套搭牽混,滋生弊端”。

5月底,道光谕令林則徐把鴉片就地監督銷毀。于是林則徐立即宣布,從6月3日開始,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一,并準許遠近群眾和外國商人到場觀看。

1839年6月3日,廣闊的虎門灘上。從早晨開始,從業人員們便緊張地忙碌着。中午前後,參觀的人群,陸續湧來,栅欄外面,擠滿了無數的男女老幼。在池子上搭着跳闆,背着鹽包的士兵,把鹽抛撒池内。

下午兩點多鐘,在連續幾響大炮之聲後,鑼鼓喧天,欽差大臣林則徐率領着文武官員到場了。這時,在人山人海的群衆中,掀起了震天動地的歡呼聲。林則徐帶着興奮的笑容,吩咐開始銷毀鴉片。林則徐走到池旁,仔細察看,又回過身來,檢查那些倒空了的煙箱。過了一會,池子裡的鴉片泡透了,士兵們抛下石灰。并用鐵鋤木耙翻攪。霎時間,池水翻滾,煙霧騰空,被鹽鹵和石灰分解腐蝕了的鴉片怪味,迅速地飄散開來。

林則徐虎門銷煙及其影響,堪稱中國近代反侵略的典範

于是,人群中掌聲雷動,歡呼不絕,人們的臉上充滿着愉快的神色。大家仰望着天空密布的濃煙,激動地稱贊說:“燒得好!燒得好!”

從6月3日起,林則徐每天都親自到場,監督銷毀鴉片。開始每天隻化三、四百箱,後來手法漸漸熟練,每天銷毀千箱上下。到6月25日,用了二十三天時間,把收繳的鴉片,全部當衆銷毀完畢。

當林則徐宣布銷毀鴉片時,在廣州的一些外國侵略分子(其中包括一些傳教士),曾誣蔑“中國人不會焚毀一兩鴉片的,即使燒煙,大部分鴉片一定會被偷去”。但是,當他們到現場觀看後,在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銷毀鴉片的從業人員的“細心和忠實程度”,遠出于他們的“臆想”。

“該夷人等鹹知一一點頭。摘帽斂手,似以表其畏服之誠”。他們面對着自己的罪證。眼看着正義的處置,可謂“共見共聞,鹹知震詟”。

在林則徐《會奏銷化煙土一律完竣折》中寫道:“臣等會督文武官員,逐日到場看視稽查。其間非無人夫乘機圖竊,而執事官員多人,留神偵察,是以當場拿獲之犯,前後共有十餘名,均即立予嚴行懲治,并有賊匪于貯煙處所,乘夜爬牆,鑿箱偷土,亦經内外看守各員棄巡獲破案。”

林則徐虎門銷煙及其影響,堪稱中國近代反侵略的典範

在上述奏折中,還介紹了“煙土名色,本有三種,曰公斑、曰白土、曰金花,另有一種小公斑,是現在所化煙,竟有四種。謹将現在四種煙土,每種各留兩箱。将此八箱作為樣品。……計已化煙土,共有一萬九千一百七十九箱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其斤兩除去箱袋,實共二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業已銷化全完。斯時蕩穢滌瑕,幸免毒流于四海,此後除奸拯溺。尤期約立于三章”。

兩次奏折。道光帝都作了贊許性的批示,一則曰:“所辦可嘉之至”,再則曰:“可稱大快人心一事”。

“六月三日”是曆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反侵略鬥争的正義行動,是中國禁煙運動的一個重要勝利。它第一次向全世界表示中國人民純潔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堅決性。

民族英雄林則徐銷毀鴉片的壯舉,伸張正義,大長民氣,是曆史上的豐碑,它表明鴉片對中國人民“不曾發生催眠的作用。而倒發生了警醒的作用”。記取曆史上的經驗教訓。激發我們愛國主義的熱忱。

1959年12月30日,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暢遊虎門覽勝時,感懷林則徐等人的禁煙功績,曾熱情賦詩稱頌:

平疇蔬稼無邊綠,

夾道松桐一望齊。

一将當關門号虎,

萬夫起舞夜聞雞。

人間黑霧沉于海,

天上紅霞化作堤。

道是林公焚毒處,

豐碑鐵壁護靈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