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視訊号上位後,尴尬的騰訊微視何去何從?

2022年,短視訊行業還有機會嗎?騰訊給出了答案。“2022 微信公開課PRO”活動上,微信視訊号以演講順序第一位妥妥地占據“核心位置”,視訊号直播還宣布未來一年扶持不少于10萬個優質商家。視訊号也為翹首以盼的内容創作者指明了方向,重點扶持泛知識/泛生活/泛資訊方向。

微信視訊号上位後,尴尬的騰訊微視何去何從?

盡管視訊号并未公布相關DAU(日活躍使用者)資料,但誰都不敢小觑微信所帶來的影響力,就像最初外界并不看好的小程式一樣,僅用4年時間,微信小程式日活即達到4.5億。

視訊号壓力不小

視訊号面臨的壓力并不小。一方面,抖音、快手的推出時間比視訊号更早,其積累的使用者、主播、商家資源都比視訊号要更加豐富。

《2020抖音資料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8月,抖音日活躍使用者突破6億。截至2020年11月,抖音财經垂類總創作者數量2900萬+。截至2020年12月,抖音藝術視訊播放量超過2.1萬億,粉絲數量過萬的藝術創作者超過20萬名。

快手2021年第三季度财報顯示,快手應用的平均日活躍使用者3.2億,平均月活躍使用者達5.73億。

視訊号要想做出成績,就必須在日活使用者、主播、商家資源等資料方面追趕或超越抖音、快手。

另一方面,充當騰訊在短視訊領域的抓手。

CNNIC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短視訊使用者規模為8.88億,占網民整體的87.8%。2021年3月,短視訊應用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25分鐘。

随着智能手機的更新以及基礎網絡設施的提升,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已然全面短視訊化,不僅社交、短視訊應用,電商、外賣、新聞資訊等領域,短視訊無處不在,是以,網際網路巨頭們沒人敢徹底放棄短視訊,這就造成短視訊行業的競争異常激烈。

視訊号需要幫助騰訊解決:

(1)繼續提升微信的日活;

(2)提升微信的使用時長,讓使用者留在微信上;

(3)讓騰訊在短視訊領域有一席之地。

網際網路行業的顯性競争是産品形态和流量,隐性競争則是使用者停留時長。抖音對微信最大的沖擊是短視訊和直播嗎?其實并不是,而是抖音對微信使用者使用時長的侵蝕。我曾在一次坐火車的時候,看到有使用者持續刷了四五個小時抖音。微信最核心的點就在于,使用者能夠持續停留在微信之上,由此才會有廣告、遊戲、小程式等其他形式的演變,反之抖音同樣如此,微信需要讓使用者留在微信上,而不是跑到抖音、快手。是以,某種程度來看,視訊号于騰訊而言,是一場“不能輸的戰争”。

将視訊号的演講順序放在第一位,隻是表明微信會力推視訊号的信号之一,微信對視訊号的重視主要還是展現在産品端。

視訊号團隊介紹稱,視訊号的産品邏輯是:“作為基礎内容元件,在微信生态内流轉”。微信在這方面已經有所動作,比如,跟微信公衆号的關聯。當使用者将視訊号與微信公衆号綁定後,會在視訊号資料頁展示公衆号,公衆号資料頁展示視訊号。視訊号直播開播時,公衆号粉絲還會在公衆号看到“直播中”狀态。

微信為了力推視訊号,還在微信公衆号中增加了視訊号的權重,訂閱号消息清單中,視訊号内容也會随之展現,也就是說,視訊号内容不僅在使用者朋友圈展現,還會向微信公衆号的粉絲展現。

微信視訊号上位後,尴尬的騰訊微視何去何從?

騰訊微視何去何從?

視訊号的火爆,恰恰掩飾了騰訊微視的尴尬。

2018年4月,騰訊将此前關閉的微視進行複活,并且投入數億元補貼内容創作者,就連微信也對微視做出了傾斜,當使用者點選“朋友圈”的釋出按鈕時,系統會顯示用“微視”拍攝,微視的日活曾一度過億。

微信視訊号上位後,尴尬的騰訊微視何去何從?

然而,視訊号的推出,導緻微視無法再度擷取微信的流量和影響力,失去一款12.6億月活産品的支援,讓微視的日活很難再度突破,也造成了微視地位的尴尬,究竟是支援視訊号,還是支援騰訊微視?

為了不讓微視和視訊号之間直接競争,騰訊對兩者的定位進行了差異化,微視不僅是短視訊,同時還有微劇和長視訊,俨然是西瓜視訊的樣闆。

微信指數顯示,從2021年4月至今,“微視”的指數僅為“視訊号”的零頭。

微信視訊号上位後,尴尬的騰訊微視何去何從?

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最近兩個月内,騰訊微視App的iOS版都沒有更新,此前微視的App幾乎每月都會更新,這會不會成為微視被放棄的開始?

對微視而言,有兩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

(1)當視訊号風頭超過微視的時候,微視如何保持持續增長?

(2)如何跟抖音、快手競争?

實際上騰訊在微視上已投入不少資源。2020年春節期間,微視投入10億元現金加入“紅包大戰”。此前,微視還表示2021年将投資10億元資金、100億流量扶持微劇。

騰訊微視的巨額投入,并未獲得顯著效果。七麥資料顯示,最近三個月内,“騰訊微視”App在App Store免費榜總榜中的排名均位于100名以後,而抖音和快手的排名在位于前30名以内,微視與抖音、快手的差距可見一斑。

騰訊微視既面臨着與視訊号競争的壓力,另一方面,也面臨着短期内無法追趕上抖音、快手的壓力,此時的微視又該何去何從呢?對于騰訊而言,要想做出取舍,怕是不易。

實際上騰訊在短視訊領域做過不少嘗試,從2017年起,騰訊陸續上線了近15款短視訊APP,這些APP之間互相“賽馬”,看誰能獲得領先,就連位元組跳動和快手,也曾嘗試推出新的短視訊App,然而,大家都沒有做成下一個“抖音、快手”。

微視到如今這種不上不下的境地,究竟是誰的問題?最終還是要落到微信身上。騰訊最近幾年獲得成功的産品,比如微信支付、小程式等産品的成功,都離不開微信的支援,視訊号使用者量的快速增長同樣得益于微信的支援。

微視沒有微信作為後盾,要想成功的機率本身就很低,因為它是作為一款獨立App存在,而不是在微信生态内,也就是說,要麼微視在使用者體驗上超過抖音、快手,要麼在對MCN、商家等方面的營運能力上超過後者,而騰訊在這兩方面都不存在優勢,靠着不斷“砸錢”的形式隻可能短期有效,長期還是要靠産品和營運來建立底層架構。時間拖得越久,對微視越不利。

視訊号還值得做嗎?

騰訊對微視的取舍,并不影響視訊号的地位,相反,視訊号如今已站在“C位”。對于不少内容創作者來說,一個最大的疑問就是,視訊号還值得做嗎?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視訊号的流量。微信暫時還未對視訊号馬力全開,微信如果繼續加碼對視訊号的支援,很難預見它的未來,如果它跟小程式一樣,達到日活4.5億,要說這樣一款産品都沒有機會,誰都不信。

微信視訊号上位後,尴尬的騰訊微視何去何從?

其次,視訊号是否适合個體?像我一樣的自媒體都曾享受過微信公衆号時期的紅利,但視訊号并不适合某些圖文自媒體。一方面,圖文跟短視訊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創作者除非找到合适的“姿勢”,否則沒戲;另一方面,短視訊更強調“工具的能力”,比如剪輯、聲音、速率、拍攝技巧、素材等等,這遠非圖文自媒體時期一個人包辦所有就能完成,“工具能力”背後則是短視訊的制作成本。

從流量和影響力來看,視訊号仍有前景,但對個體而言,視訊号這個行業機會可能并不适合“個人”。

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目前的視訊号仍面臨一個新問題,即有流量,但變現難,廣告主還沒有認識到視訊号的流量價值,視訊号的電商體系也在搭建之中,這就要求視訊号創作者要有更長久的耐心。

短視訊行業當然還有機會,不過,在一票人賺錢的背後,必然有一票人會成為行業的“炮灰”,誰會成為“炮灰”?

郭靜的網際網路圈

科技自媒體

關注網際網路,關注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