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是故鄉的來客|求學時光|湘锘 著

湘锘 著

我是故鄉的來客|求學時光|湘锘 著

我是故鄉的來客

我是故鄉的來客|求學時光|湘锘 著

現實的生活苦難寫就現實的勇氣和堅強,該書以散文的叙述,寫盡了人性的黑白兩面。

昆侖中文網 首發

我是故鄉的來客|求學時光|湘锘 著

作者自我的沖突在命運枷鎖的圍欄裡掙紮,那種堅韌與無奈,人情冷暖躍然紙上,也深深镌刻在人的心底……

05

求學時光

◎湘锘

“春兒,把地裡成熟的辣椒全部摘下來,拿去集市,如果價格妥當,應該可以湊一點報名費!”父親抽着旱煙,看着地裡正在漸紅的辣椒,皺皺眉,看看遠方,對讀六年級的姐說。

那是九幾年的時候,我因無法支付學費,退學在家。

十多年了,每次想起父親的話,總不由自主的想起才國小畢業的姐。

時光一晃而過,自我上高中開始,我們很少見面,一是我一直追求學業很少回去,二是她已經遠嫁他鄉很少回來。是以,當我以現在的生活狀況,來回顧過去那段時光,内心甚是懷念我那善良的姐,更是慚愧,因命運,我們曾那樣無奈和無助過。

我十歲那年,開始複讀,從一年級重新學起。那個時候,家裡依然清貧。有時為了湊齊我的報名費,父親四面八方的去找朋友借。那個時候,家裡喂養了十幾隻老母雞,但糧食和雞蛋都不值錢,記得,我讀二年級那年,母親積攢了一年的雞蛋,才賣夠我的學費。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我整個國小時光。

讀國中時,國家實行“兩免一補”政策,我的學費幾乎被解決,但中學都在鄉鎮,離家都是50多公裡,我從家裡的大山一去,就要待一個星期,開始的時候,家裡還能提供每個星期20多元的生活費,一個學期下來,家裡的積蓄就光了。在我無奈之際,是16歲就出去打工的姐姐提供了我的生活費,讓我得以讀完國中。有時,是我一個在學校任教的叔,他和嬸對我進行接濟。

我至今還記得那一次,一個炎熱的夏天,因為,家裡沒有生活費,星期天,我把家裡的洋芋煮了很多,背着回學校。開始的時候,舍不得吃,第三天的時候,它們全發黴了。那次我餓一頓,吃一頓,渡過了一個星期。後來,我就背着生洋芋去學校,中午,我到教學樓的後山撿拾柴,燒洋芋吃,一混,一個學期過去了。後來,有同學知道我經常去燒洋芋吃,他們也加入了進來。

高中後,家裡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但,要到縣城裡去,也就意味着大的開銷。我當時就萌生了退學的念頭,在父親的勸導下,又下定了求學的決心。當時,他對我說:“沒事,不要擔心!”

國家實行精準扶貧,我聽說後,非常高興,我得到國家給予的幫助。往日發愁的日子,才在我求學的生涯中疏了一口氣。

大學畢業後,我努力着,後面在黔中任教。

兒時的小夥伴,在求學的路上,很多漸漸退出,以至于,在我回望的時候,再也找不到他們的蹤影。或許,那些寒冬的日子,在改革開放的覆寫下,都變成了春天的故事。但我并不知道,在這場無聲的洪流中,有多少人寫下了多少奇迹。

現在的孩子,他們成長在一片無聲的幸福裡。再也沒有人讀不起國中了,再也沒有人在啃發黴的洋芋。九年義務,營養餐,已成為正常。大學的助學貸款已經全面覆寫。

十多年過去了,往昔的求學時光已然不在,那些苦澀的日子,帶着酸楚的情感,已成回憶!

我是故鄉的來客|求學時光|湘锘 著

我并不知道,在這場無聲的洪流中,有多少人寫下了多少奇迹。

——湘锘

《我是故鄉的來客》 湘锘 著

我是故鄉的來客|求學時光|湘锘 著

本文為《我是故鄉的來客》第五節,作者湘锘。

湘锘(諾),1992年生,筆名州川,青年作家、詩人。作品見《散文詩》《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作家報》《詩歌地理》《黃岡周刊》《貴州日報》《中國漢詩》《學習強國》《少先隊活動》《少年時代報》等。著有《黔山黔水》《紅領巾研學小典章》《我是故鄉的來客》等。作品入選《青年詩歌年鑒(2017年卷)》《龍宮大詩》《雲上威甯》等。

生活号角

找亮

熱愛生活的人,終将被生活所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