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尹思垚:保護“傳統”也是一種文化“創新”

作者:成都外國語學校高新校區尹思垚

近年來,故宮為何能一夜走紅?“華陰老腔”為何從“農家小曲”走向世界舞台?成都太古裡緣何成為來四川的中外遊客必到的“網紅地”……央視推出的一檔名為《閱讀》的欄目為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專注?

其實,上述這些看似互不相連的幾種現象背後,有着一個共同的元素——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但同時又給他們賦予了時代特征,才使他們成為當下的網紅。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網紅”的事件,如果沒有了傳統的“根”,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千城一面”,自然也就沒有未來的生命力。

讓文化“活”起來。從隻售賣明信片、徽章等常見的紀念品到開通官方微信,從賣門票到淘寶發文章推薦以某個帝王為藍本設計的記事本,再到以“故宮聯名款”紅遍美妝圈的化妝品,包裝上是濃郁的中國風,或清新素雅、或鑲金描銀,風靡萬千少女,各路小仙女紛紛表示“砸鍋賣鐵也要入”等等,讓另一個故宮走入了現代人的生活視野。

保護傳統與“融入”現代。誰也想不到知名歌星譚維維能出現在一個表現老陝粗犷豪邁的民間小曲——《華陰老腔》中,而且還能“一夜成名”,這個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搖滾融合的十分完美的作品,其實探讨的是文化創新的另一種途徑。比如其歌詞,“喊的黃河拐了彎”“什麼樣的天是藍格瑩瑩的天”“民心裡裝着是藍格瑩瑩的天”“周秦漢 幾千年”“咱面朝黃土背朝天”“老百姓盼的是日子甜”“咱盼了一輩又一輩”“盼得那巨龍把身翻”——這種樸素的語言,其實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心裡話”,與就是全國人民當下正在努力奮鬥的“中國夢”。

避免“千城一面”的創新,其實就是保留了原始風貌。成都太古裡已經成為來四川之後必須要達到的目的地之一,不在于這裡很大,不在于這裡口岸好,更不再于這裡商家多。多數人來逛太古裡,主要是來感受成都的休閑與時尚。因為,這個項目在打造之初就保留了很多成都元素,同時區域内少了高樓大廈,古樸的建築,傳統的院落再加上現在時尚的商品,就構成了一道别樣的“風景線”,商品可能到處都有,但很多具有時間印迹的成都獨有的元素,其他地方不可能有,是以這個“搬不走”成都太古裡才會受到國内外來川人士的青睐。

俗話說“學富五車”,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也就是要我們多讀書、多好書、都中國的傳統名著,而《閱讀》欄目的出現,正好應合理這部分人的需求,喚醒了人們渴望回歸的心理,但同時滿足了人們“手機不離手”的習慣,既分享了優秀文化,又不失現代喜歡“觸屏”的時尚。雖然也有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就像一枚硬币有兩個面一樣,都不會影響他們服務人民,傳承未來的作用。真心希望,在《閱讀》的影響下,更多的人從此能夠喜歡“閱讀”,讀好書、多讀書,更能讀懂我們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