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诏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在封建王朝時代,統治者們為了保證皇權的平穩交接,大部分的朝代都采用了嫡長子繼承制度。皇後的第一個兒子誕生後,皇帝會對這個孩子從小就傾注大量的教育資源和政治資源,讓這個嫡長子能夠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太子,并在将來的某一天将龍椅傳給他。

但到了滿清時期,滿清皇室卻沒有采用嫡長子繼承制來進行權力交接,或者說所謂的嫡長子,不過是會選擇把皇子生母的身份在之後擡高成皇後,最著名的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慈禧太後,以及影視劇中常常出現的令妃娘娘。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诏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從出發點上來說,滿清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能夠給其他有能力的皇子一個競争機會,但這樣的宛如"養蠱"的行為使得每個皇子都在想辦法去争取一下那九五之位,進而導緻滿清的宮廷鬥争分外嚴重,在康熙晚年更是發生了著名的九龍奪嫡事件。

九龍奪嫡事件說白了,是因為康熙活得太久,孩子們又太出色,使得原本闆上釘釘的太子胤礽地位開始岌岌可危。這就仿佛是在給衆位皇子們進行"心理暗示",讓大家趕緊好好表現,說不定回頭就被康熙給瞧中了。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诏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自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廢,九龍奪嫡正式開始,一共有九個皇子都參與到了這場皇位的争奪戰,并且九個皇子各自抱團,形成了以老二胤礽為首的太子黨、老四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老八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其他的還有大皇子等各自為一方勢力。

如果論正統,身為太子的胤礽一系當然是當之無愧的;如果論人多勢衆,包括了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的"八爺黨"無疑是參與皇子最多的。但經過一系列勾心鬥角之後,最終得到了皇帝認可的卻是老四胤禛正。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诏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老四胤禛平時沉浸于書法、佛學,基本很少主動在康熙面前表現自己的政治傾向,号稱"天下第一閑人"。并且胤禛的母親德妃一開始地位不高,都沒資格親自撫養胤禛,胤禛其實是由孝懿仁皇後佟佳氏撫養長大的。

這樣看似不可能登上正統的皇子,最後卻成為了九龍奪嫡中笑到最後的那位,是以有不少人認為雍正的登基有蹊跷,康熙其實傳位給了他寵愛的十四阿哥,但被老四胤禛的支援者年羹堯找機會篡改了诏書,将"傳位十四阿哥"改為了"傳位于四阿哥"。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诏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時至今日,這一說法在民間還有着非常多的擁趸,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并不。

首先,後世出土的康熙傳位诏書以及相關的史料記載,都證明了胤禛的确是獲得了康熙認可的正統繼承人。

其次,清朝有個習慣,那就是他們在寫诏書的時候一般會寫三份,滿文、蒙古文、漢字各一份。而康熙的傳位诏書也不例外,同樣也是一式三份。雖然漢字的"十"字和"于"字很像,但滿文和蒙古文中,這兩個字的寫法可全完不同,根本不存在篡改的可能。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诏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最後,十四阿哥名為胤禵,這"禵"字要改為四阿哥胤禛的"禛"字也是十分困難。

同時根據史料來看,康熙晚年除老四胤禛以外,其餘皇子基本都沒啥競争力了,老二原太子胤礽被貶為庶人,老八權力欲望過強讓康熙十分忌憚,最後唯一合适的繼承人也就隻剩下了胤禛。康熙在生命中最後的幾個月,也頻頻召見胤禛進宮交代後事,這也是老皇帝信任胤禛的表現。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诏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所謂雍正用改诏書的方式上位,隻不過是現代人的無端揣測,是完完全全的杜撰。在我們國家的第一曆史檔案館就有三種語言寫成的《康熙遺诏》,每份遺诏都明明白白地寫清楚了胤禛的大名,其中關于胤禛的描述也符合康熙平時對胤禛的印象。是以胤禛是康熙明确指定的繼承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