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期,美國給國軍制定了最低飲食标準,蔣介石看完後哭笑不得

古語有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食對一場戰争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士兵吃不飽飯,就沒有力氣上陣殺敵,所有有能力的統帥對糧草這一塊都是無比的重視。

抗戰時期,美國給國軍制定了最低飲食标準,蔣介石看完後哭笑不得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争全面爆發。當時中國尚處于一個極度混亂和貧窮的時期,連百姓都吃不飽飯,就更别說軍人了。

當時日軍很有戰略眼光,将肥沃的土地全部占領,先讓士兵們吃飽飯。既然好地方給日軍占了,那中國士兵勢必要餓肚子,那你知道當時我軍都吃得啥嗎?

抗戰時期,美國人是跟中國站在一條戰線上的,為此美國專家針對中國人的體質,特地制定了一個最低夥食标準。

抗戰時期,美國給國軍制定了最低飲食标準,蔣介石看完後哭笑不得

這個标準大緻如下:大米850克、蔬菜340克、大豆70克、花生35克、肉類35克、植物油30克、鹽10克。

這個标準還是最低夥食标準,換句話說,中國士兵如果滿足不了這個标準,這個仗肯定是打不下去的。當時蔣介石也拿到了這份報告,當他看完上面的數字後,隻能在一邊苦笑。

其實這個标準并不過分,這個夥食如果拿給英軍和美軍的話,我想廚師肯定會被槍斃的。但是即使我們的對手日本,這個夥食标準也相差太大了。

抗戰時期,美國給國軍制定了最低飲食标準,蔣介石看完後哭笑不得

但是就是這份低得不能再低的夥食标準,中國都滿足不了。當時我軍夥食标準是一天三頓飯,但是這個标準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一般前線的士兵一天隻能吃兩頓飯,如果打起仗來一天能吃一頓就不錯了。

而且都是糙米飯,蔬菜基本上有啥吃啥,葷菜就想都不用想了。二戰營養學專家通過計算,一個普通士兵一天起碼要吃1.5kg大米才能保持體能。但是我軍士兵條件最好的一天也就9兩飯,也就是0.45kg,連标準的三分之一都沒有。

抗戰時期,美國給國軍制定了最低飲食标準,蔣介石看完後哭笑不得

也難怪我軍的士兵基本上都瘦骨嶙峋,而日本兵雖然矮,但是長得十分結實。因為他們不僅能吃到米飯,還能吃到鮮肉、餅幹、香煙等副食。這對我軍的士兵來說基本上屬于奢侈品。

如果運氣好一點,中國士兵還能吃上一頓肉,但是基本上都是大肥肉,一塊肉分下來,很多人隻能喝點肉湯,讓自己肚子有點油水,想想也是怪讓人心酸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