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俗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最早誕生于民間,又因為對于群眾有着極其重大的影響作用,于是又被精英文化階層中的人們所記錄,史書上最早的一條俗語,便是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記載的“民人俗語雲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可見最早的俗語還有着神異怪誕的部分,不過漸漸到後來,俗語所講述的,基本上都隻是人們生活中的那一些細節,如與子女教育相關的“兒子像娘,金磚砌牆”便是如此。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兒女出生的第一天起,為人父母的便不可避免地,會對其産生巨大的期望,隻是具體怎樣才能夠讓兒女成龍成鳳呢?這是人們并不能夠真正把握的事情,而“兒子像娘,金磚砌牆”便在一定意義上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論。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這裡的“像”指的并不是容貌上的像,而是一種性格上的像,也就是兒子本身作為男孩,他的本性中就會擁有那一種剛強不屈的特質,凡事都想要去争個勝負,不會很溫柔地去處理一件事情。而若是他在兼具男孩剛強的同時,還能夠擁有像母親那樣的溫柔,在對待他人時可以表示“服軟”,那他就極有可能在事業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用一個曆史人物曾國藩的事迹來進行解釋,曾國藩從小讀書,盡管考了好多次科舉才得以入朝為官,但是内心中卻長期有着很高的傲慢,看不起其他的官員,他初次進入長沙官場的時候,看到其他官員也不打招呼,哪怕是遇到了什麼挫折也“倔”挺着,不願意向他人服軟。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曾國藩在需要幫忙的時候,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他,他在整個官場上陷入了被動的孤立。曾國藩在無奈之下回老家待了一段時間,苦讀《道德經》,終于悟通了“夫柔弱莫過于水,而,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道理,于是再次回到長沙的曾國藩,姿态極為謙卑,這讓他很快就徹底融入其中,最終練出了一支精兵。

曾國藩在長沙之是以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不過就是因為前者完全出乎男性的本心去做事,而後者則是因為他已經領悟了,如何讓自己更好地生存,那一些母親身上所具備的特質:包容、服軟、堅韌等等,都已經融入了他的身體中,讓他如魚得水。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在“兒子像娘,金磚砌牆”的後面,還有着說女兒的下半句,其實這才是這句俗語的真正精髓所在,那就是“女兒像爹,吃穿不缺”,女孩子的性格中有着像父親的部分,那就是意味着她在女性的柔弱之外,也有着專屬于自己的剛強,在面臨大事的時候,可以自己去做判斷與選擇,而不是全部依賴于他人,這就讓女孩子可以真正地去控制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