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打仗到底多謹慎小心:抗戰八年,他一次也沒有遭遇到日軍襲擊

粟裕打仗到底多謹慎小心:抗戰八年,他一次也沒有遭遇到日軍襲擊

除了三倉保衛戰外,豐利保衛戰也先後打了五次,其中一次,新四軍曾将進犯的日僞軍予以全部殲滅,南部特派的督戰代表被擊斃,一名日軍分隊長主動舉槍投降。

除了兩大戰略點,尋殲粟裕和蘇中首腦機關,也始終是南部的重點。

對捉迷藏這一套,粟裕已經熟到不能再熟,早在三年遊擊戰時期, “敵進我進”就不知道操練多少次了。

五次豐利保衛戰結束後,已近年關,本來準備好好過個節,黃昏時得到情報,日軍在幾條線上都增兵了,預計到“掃蕩”可能又要開始,粟裕馬上率領機關及警衛部隊向敵人來路出發。

第二天拂曉,機關到了一條小河邊,河南岸有一條通向敵據點的小路,粟裕一想,前來“掃蕩”的日軍很可能要經過這條路,河邊不能呆。

當時大家已經走了一晚上的路,很累,但是沒有休息就過了河。

機關人員剛剛過河,鬼子就來了,警衛部隊跟日軍乒乒乓乓打了起來。因為早有準備,部隊通過交替掩護,也得以全部過河。

粟裕打仗到底多謹慎小心:抗戰八年,他一次也沒有遭遇到日軍襲擊

目标已經暴露,隻能盡快北移。中午到了一個地方正埋鍋造飯,飯菜還沒熟,又響起槍聲。

日本人也最會玩詐術,他們分路行動,前邊的假裝從河邊走過去,後邊的卻緊跟着新四軍追了過來。

粟裕拉起隊伍就走——當然,還得把飯菜給帶上,好歹得吃晚飯。

晚上到了第二個地點,剛要吃晚飯,北面又出現敵情,于是再回頭向南,直到淩晨到達第三個地點,得知日軍剛剛從這裡襲擾而去。

日軍已經“掃蕩”過了,照理是沒事,但這麼多年來,粟裕已經養成了異常謹慎小心的習慣,他一面傳令機關和警衛部隊休息,一邊派偵察員向幾個方面進行偵察,

一名偵察員跑回來報告,說鬼子正集合在場上,由指揮官訓話,而一部分鬼子兵已把搶來的東西裝上車,看樣子是要押回據點去。

同樣的情景,粟裕的判斷卻完全不同:日軍要傳回據點,沒必要天黑了還要集合訓話,

這不是回據點,而是要殺“回馬槍”,其目标正是他們所在的第三地點!

一分鐘都不能停留,趕快走。

繼續往南,來到了公路邊。在公路上會不會遇到敵人,誰都沒有把握。

粟裕打仗到底多謹慎小心:抗戰八年,他一次也沒有遭遇到日軍襲擊

粟裕對周圍進行仔細觀察,他發現路邊有一堆人的糞便,用樹枝一挑,還是軟的。再看過去,馬路上尚有許多皮鞋印。

根據這些迹象,粟裕估計日軍以黑夜為掩護,偷偷地向“掃蕩”區域增兵了,一股日本兵剛剛從馬路上通過,糞便和鞋印就是明證。

如此說來,後面還有跟進的鬼子兵,暫時不能通過。聽完粟裕的分析,衆人就都屏住呼吸,伏卧在了公路邊。

果然,有後續日軍來了,假使機關急于穿越馬路,就可能與日軍碰個正着,那是極其危險的。

這股後續日軍通過後,粟裕爬緊間隙率部越過馬路,并于第二天清晨全部跳出了日軍的合擊圈。他這時得知,從第三個地點通過的日軍如他所料,真的殺了個“回馬槍”,當然是撲了空。

一天兩夜,反複行程兩百多裡,有的臨時轉移來的人員還多走了一天,這樣的艱苦行軍,野戰軍也許不算什麼,但對于機關人員來說,實在是非常了不起,表明粟裕所上司的指揮機關已經完全實作戰鬥化和遊擊化。

粟裕和蘇中軍區機關始終是南部尋殲的主要目标,但在整個抗戰過程中,他們一次都沒有遭遇到日軍襲擊。

粟裕打仗到底多謹慎小心:抗戰八年,他一次也沒有遭遇到日軍襲擊

1941年12月上旬,南部對蘇中實施“冬季大掃蕩”,粟裕為確定兩大戰略點,也調動十個團,向日軍守備薄弱的據點主動出擊,稱為“十團大戰”。

事後,中共華中局書記劉少奇在一份大會報告上總結道,“在我全軍(新四軍)中,以第一師部隊作戰最多,戰果最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