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年,經過十多年的宋金戰争,金國已經無力南下滅宋,宋軍此時在吳階、嶽飛、韓世忠和張浚等名将的帶領下,屢敗金人,王師北上指日可待。可趙構根本無心北上,一來是擔心迎來欽、徽二帝,自己的位子不好坐,二來因為趙構沒兒子,覺得忙乎半天也是把家産給别人,在這種病态的心理下,積極主張求和。

就這樣,在金人 “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的條件下,秦桧千方百計的搜羅罪名,要置嶽飛于死地,嶽飛的供紙上隻有八個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嶽飛一共有五個兒子,長子嶽雲和嶽飛一同被害,次子嶽雷,還沒等到平反,就在流放地郁郁而終。剩下的幾個兒子,嶽霖、嶽震和嶽霆也都外出逃難,在父兄平反後才得以團聚,但嶽飛的兩代子孫擔任的都是文職,不是武将了。
一直過了幾百年,明清之際,嶽家又出了三代名将,分别是嶽飛第19世孫嶽鎮邦,第20世孫嶽升龍和第21世孫嶽鐘琪。嶽升龍曾經随康熙親征葛爾丹,出任四川提督。而在這祖孫三代中,要數這第21世孫嶽鐘琪威望最高,官做得最大。
嶽鐘琪活躍在康雍乾三朝,一生征戰無數,平定西北西南至少一百多萬平方公裡以上的地區,乾隆皇帝稱贊“三朝師武臣,鐘琪為巨擘”。巨擘的本意是大拇指,這裡面是說嶽鐘琪在三朝武将中列居首位。
康熙年間,嶽鐘琪被提拔為四川永甯協副将跟随十四阿哥撫遠大将軍征戰,嶽鐘琪一路上剿撫并用,恩威并施,立下赫赫戰功。
雍正登基後,所有兄弟都遭受打壓,年羹堯成了撫遠大将軍出征青海,此時已經是四川提督的嶽鐘琪作為征西副将軍随軍出征。這一次嶽鐘琪的嶽家軍大破叛軍,還活捉了叛軍首領的家眷,基本上肅清了西北長達數十年的叛亂,雍正皇帝大喜,讓嶽鐘琪兼甘肅巡撫,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務政要。
在清朝中前期當朝着還是十分忌憚重用漢臣武将的,而嶽鐘琪一個人包攬了西北的軍政大權,自然遭受非議。加上嶽鐘琪祖上嶽飛的例子,嶽鐘琪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事情傳到了雍正的耳朵裡,雍正對此谕旨曰:“數年以來,讒鐘琪者不止謗書一箧,甚且謂鐘琪為嶽飛後裔,欲報宋,金之仇。鐘琪懋著勳著,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此造謠之人,不但謗大臣,并誣川陝軍民以大逆。”雍正表面上把造謠的大臣罵了一遍,但實際上對嶽鐘琪暗生猜忌。
當時很多人希望能有個人站出來反清複明,嶽鐘琪身為嶽飛後人,就有人來勸說他反清複明,重新抗“金”,嶽鐘琪假裝同意,誘供,最後一同向雍正告發。雍正皇帝聞後勃然大怒,嶽鐘琪不但沒能成功表忠心,反倒被打入大牢被判“斬決”。最後雍正念其有功,改成了“斬監侯”。
一直到乾隆初年,嶽鐘琪才被再度啟用,成功大小金川之亂。乾隆十九年,嶽鐘琪病死軍中,享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谥“襄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