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引言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自古忠孝難兩全,安知其中淚幾許?曆史記住了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但是更多埋骨沙場、默默無聞的将士們,他們父母妻兒将要承受的痛苦又有誰知道呢?比如抗戰老兵謝春生,15歲離家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01

謝春生生于亂世,家裡有父母妹妹共四口人,經濟狀況很差。在那個年代裡,貧農家庭的孩子自然是上不起學校的,而且窮人家的孩子得早當家,謝春生很小起就要幫助父母在田間勞作、幹家務活以及照顧妹妹。不過那段時光對于謝春生而言依然值得懷念,因為他們至少能吃上飯,一家人也不會面臨生存的威脅。但是很快,日本的侵華行動就全面展開了,而且這一打雙方都沒有收住手,結果就是形勢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國土被戰火覆寫,百姓們紛紛流離失所,這其中也包括了謝春生一家人。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侵華日軍劇照

逃難中的日子是很艱苦的,謝春生一家四口人常常吃不上飯,餓成了皮包骨頭也得趕路,當時年紀幼小、懵懂無知的謝春生是以對戰争生出了強烈的厭惡情緒,希望戰争能趕快結束。有時候他們一家人餓極了,就隻能挖樹皮來填飽肚子,一路上所見所聞,那就是“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而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戰火波及到了這家人,當時父親為了保護全家而不幸遇難,堅強的母親為了兒女咬牙堅持着,發誓要替亡夫把兒女撫養成人。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抗日戰争時期逃亡的百姓舊照

母子三人就這麼互相扶持着,他們憑借自己頑強的意志來到了一個小山村,并在此處落腳。這裡地處偏僻,是一個躲避戰亂的絕佳場所。然而安定後的謝春生并沒有喜悅,他常常夢見父親臨死時的情景,讓他每每在噩夢中驚醒。那一年謝春生15歲,他沒有任何辦法挽救父親的生命,但暗自決心要為這場戰争做點什麼。于是,當有征兵的消息傳入他耳朵中時,他終于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不能再縮在小山村裡了,自己必須扛起刀槍加入這場祖國保衛戰中,為此抛頭顱灑熱血而在所不惜。

02

謝春生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母親和妹妹,卻招緻她倆的一緻反對。謝春生明白母親和妹妹是不可能眼看着另一個親人的離去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責任,是以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選擇了不告而别。其實謝春生的動作沒有瞞過母親,她知道兒子是什麼脾氣,索性隻能裝作不知道,一個人偷偷落淚。謝春生既沒有留下信件也沒有留下承諾,因為他根本沒有再活着回來的打算。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國軍将領劇照

進入國軍部隊後,謝春生跟随部隊轉戰南北,參加了大小數百場戰役,但在一次次危機中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來。其實每次上戰場前,謝春生都把其當做自己的最後一戰,抱着必死的決心卻反而活了下來。謝春生在戰役中留下累累傷痕,但他每次咬着牙忍受傷痛時,都會想起已經去世的父親,想起還躲在山村裡的母親和妹妹,他要守護她們,還要守護更多的家庭,避免重複他父親的悲劇。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國軍士兵舊照

03

抗戰勝利後,謝春生也成為了一名抗戰英雄。此時此刻,他不想要任何榮譽,隻想馬上回到小山村見母親和妹妹。然而國民政府卻在此時悍然發動了内戰,讓謝春生以及很多人都不了解的是,日本人都打回去了,為什麼自己人還要打?與對面的解放軍不同,國軍士兵在失去了保家衛國這一目标帶來的信念後,内心充滿了迷茫,不知自己是為誰而戰,又為何而戰。這樣的軍隊,即使有再精良的裝備也不可能是解放軍的對手,很快就會全線潰敗。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抗戰老兵回家舊照

戰争結束後,謝春生身在國軍,也隻能被裹挾其中,最後跟随國民政府遷至台灣,路途太遙遠而難以回家,他隻能接受上級安排留在台灣生活。之後,謝春生有了穩定的工作,有了相愛的妻子還有一雙兒女,但他始終心系遠在大陸的母親,想給母親妹妹寄錢卻不知該寄到哪裡去,這時的謝春生活得就像是一具行屍走肉。終于,在2008年時謝春生幸運地聯系上了妹妹,這才讓他踏上了歸家的旅途,他高興地像個孩子,不停對陪伴他的從業人員訴說着往事。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痛哭的老母親照片

在村口前,有一位老太太翹首以盼,謝春生立即就認出了這是自己的親妹妹,于是兩人相擁而泣。更令他驚喜的是,他随後竟然見到了106歲的母親,頓時淚如泉湧,謝春生牽着母親的手一遍遍說着:“娘,兒子回來了!”此時已有百歲高齡的母親已經聽不清聲音了,但是她立即就知道是自己的兒子回來了,一家三口在71年的分别後終于重逢。

結語

謝春生是幸運的,因為他沒有讓母親帶着遺憾離世,終于在母親最後的時光裡補全了孝道。而更多像謝春生這樣在抗戰年代背離家鄉,遠離親人上戰場的戰士,最後都是無法再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為父母盡孝,是以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要好好孝順父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參考資料:

《立春日感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