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為擁有智慧的高等生物,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水準社會地位都有着獨特的追求。常言道人往高處走,大家都希望自己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是最高點的存在。
但在清朝雍正年間,卻有一個人甯可死也不願意接受皇帝給予的封位,這個人就是雍正的生身母親烏雅氏。雍正即位之後,按照祖制他的親生母親烏雅氏要被晉封為皇太後。

可是這位烏雅氏卻甯可要陪同自己的夫君康熙皇帝殉葬,也不願意當這個皇太後。難道真的是烏雅氏高風亮節,不願意被大被大家诟病為母憑子貴?還是其中另有隐情呢?
雍正作為清王朝入京之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十四載可以說是兢兢業業,被稱為大清朝最為勤勉的皇帝。可是雍正的皇位可以說是來的十分不易。
要知道康熙皇帝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後宮嫔妃衆多,子嗣自然也少不了。雍正皇帝本名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按照祖制皇位應該是傳給皇帝的長子的,是以無論怎樣都不會輪到胤禛這個排行第四的兒子。
康熙帝很早的時候就把長子胤礽裡為太子,一方面是追從祖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打消其他兒子對皇位的忌憚。可是這個太子卻因為自己行為不夠檢點而屢次被廢棄。這就再次引起了其他皇子對皇位的憧憬。
當時對皇位比較有想法的分别是,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皇三子胤祉。他們分别在禮賢下士、軍事威望、學術貢獻上有着不同的貢獻,身邊也都圍繞着許多追随者。可以說這三位的羽翼都十分的豐滿,随時都可能對皇位發起進攻。
隻有胤禛以天下第一閑人自居,與各位兄長交往甚好,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恰巧是他的忠義仁孝,得到了康熙帝的賞識,認為他是能夠成大器的人。康熙帝也給他安排了許多重要但有沒有風險的工作來做。
康熙帝這麼做一方面是保護胤禛不受到傷害,另一方面是想讓他提升自己的威望。胤禛也通過康熙帝給他的差事,得以了解民生,參與政治管理。讓他為以後治理國家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
胤禛能夠順利登基除了他們的才能令人信服外,還有他通過隐忍欲望讓競争對手放松對他的警惕,以及他在各個領域都有着關鍵人物的幫扶。這幾點因素最終讓康熙帝放心的将皇位傳給了他。
登基後的雍正,通過一系列手段鞏固了自己的皇權。在之後的執政中對國家的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了貢獻。這樣一位優秀的皇帝,深受到大家的贊許。作為他的母親應該很高興的被尊崇為皇太後,可是他的生母烏雅氏為何卻多次拒絕做太後呢?
烏雅氏是滿洲正黃旗人士。應祖制要求凡是八旗子弟的女子成年後都要求進入宮中參加選秀的活動。烏雅氏在年滿十四歲的時候被選入宮中做宮女。
烏雅氏因為長相較為出衆,進宮沒多久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寵幸。并且很快的懷有身孕,并且順利的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胤禛。但是按照皇宮裡的規矩,當時的烏雅氏因為身份地位卑微,沒有權利撫養自己的孩子。
是以年幼的雍正就被送到了出身十分尊貴,且沒有子嗣的孝懿仁皇後佟佳氏的寝宮進行撫養。雖然烏雅氏十分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去别人那撫養,但是她也沒有能力去阻止這件事。誕下皇子的她很快得到了地位上的晉升,被康熙帝冊封為德嫔。
後來的德嫔更是受到了康熙帝的寵愛,算上胤禛一共為他生育三兒三女。身份地位更是節節高升,在生下十四阿哥胤禵前已經貴為妃位。是以也獲得了親子撫養兒子的權利。
胤禛和胤禵都是他親生的兒子,按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畢竟胤禛自幼就不在她的身邊,是她生但非她養,是以從感情上來講她更偏向與胤禵。是以當得知皇位傳給了胤禛而沒有給胤禵,她感到萬分的不滿意。
是以她就采取拒不配合登上皇太後的方式來表達,對于雍正繼承大統的不滿。難道說真的就是單單的因為胤禛沒有在他身邊長大,進而沒有感情是以才不希望他登基為皇帝的麼?其實,真正的原有還有許多。
烏雅氏在得知雍正登基為帝之後,采取了多種極端的手段拒絕被晉封為皇太後。作為一個母親怎麼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如此的為難呢?這其中又有着怎樣的原因呢?
雍正從小被孝懿仁皇後佟佳氏撫養長大,佟佳氏的父親是爵位為一等功,家境十分的優越。而烏雅氏的父親隻是一個小小的護國參軍。是以烏雅氏的地位上就比佟佳氏低了很多,這讓她的心裡十分的不舒服。
被佟佳氏撫養長大的雍正,平時也隻是在了解上對自己的生母進行一些拜訪的禮儀。實質上并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而且聰明的雍正知道佟佳氏優厚的家庭背景對他的發展更有幫助。是以他也就越發的親近佟佳氏,冷落了自己的生母。
是以烏雅氏也就不怎麼喜歡這個兒子。但同樣為她的兒子胤禵從小就在她的身邊長大,并且胤禵是她最後一個孩子。是以她更是十分的疼愛,更加的希望胤禵能夠成大氣候,讓她能母憑子貴。
胤禵也并沒有讓她失望,年少有為的他表現出能征善戰的特點。康熙帝更是在軍事方面對他委以重任,他也曾一度被認為是皇權最好的繼承者。作為他的生母烏雅氏也自然打心裡希望這個兒子能成為皇權的繼承者。
可是偏偏天不遂人願,康熙皇帝還是更中意為人比較和善的胤禛。最終選了第四子為皇帝,而沒有用十四子胤禵為皇帝。是以烏雅氏更加為自己心愛的兒子胤禵感到不公平,是以用放棄做皇太後的方式對雍正當皇帝的結果做反抗鬥争。
雍正皇帝作為一代明君,平得了八王之亂,打的跑準葛爾丹。政治上選賢舉能、經濟上重整秩序、文化上力推理學、軍事上平定四方。可以說在各個層面上都做的十分的完美。可是就是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他生母對他的認可,讓他遺憾終身。
烏雅氏作為封建禮教出身的女子,她的一生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她在鬥争紛雜的後宮赢得一席之地,且有兩個很優秀的兒子。不幸的是她沒有辦法完整的将自己的母愛分享給每一個孩子。烏雅氏不肯做皇太後也許更多的是對她缺失母愛的自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