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從古至今,勞動人民的智慧都是無窮無盡的,現在的美好生活也都是靠勞動人民親手創造出來的。無論是享譽世界的萬裡長城,還是波瀾壯闊的京杭運河,每一處優秀的曆史答卷中都有勞動人民的身影。

清朝道光三年,在四川自貢市,幾位農民于機緣巧合下開鑿了中國著名的古鹽井——燊海井。它采用了傳統的沖擊鈍鑽法施工,曆時十三年建成,深度超千米,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口超過千米的井。這口鹽井也為自貢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鹽,作為平常調味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在食品的發展曆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從俗語:“做飯不放鹽,香味少一半。”中不難看出,鹽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四川制鹽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據可靠記載,時任蜀郡的李冰組織當地老百姓開鑿了我國第一口鹽井——廣都鹽井。雖然當時的技藝不太成熟,但已經可以鑿至十五米之深了。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後來随着技藝的不斷改進,到了北宋初期,我國老百姓鑿的鹽井已經可以達到一百八十米的深度。由于四川地區特殊的地理形勢,一百多米的深度遠遠達不到鹵水所在的深度,但這并沒有難倒辛勤的勞動人民,卓筒井技術的誕生,讓鹽井的深度達到了三百米。

鹽作為身體必須的物質之一,不僅對維持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意義,甚至還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誰占領了鹽資源,誰擁有鹽井,誰在世界之中就會有話語權。鹽的正常産出,意味着可以不用另求他國。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自春秋時期管仲變法後,鹽就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成為了國家嚴格管控的商品。買鹽時必須到指定的地點購買,而且普通百姓販賣私鹽是要被抓起來的。由此都可以看出鹽這種資源的重要性。

随着技藝的成熟發展,到了清朝時期,數百米深度的鹽井已經随處可見,不過自然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長期的開采和超負荷的向外運輸,四川自貢市的鹽産量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這種供不應求、資源瀕臨枯竭的的局面深刻地影響着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對當地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了恢複鹽産量,在道光三年,幾個自貢的農民決定鑿一口可以産出鹵水的鹽井。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了十三年世世代代的努力之下,勤勞的自貢人民鑿出了深達千米的燊海井。這口井不僅可以産出制鹽所必須的黑鹵,還能産出大量的天然氣,這些天然氣又可以成為制鹽的燃料,這樣不僅提高了制鹽效率,還大大降低了制鹽的成本。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燊海井開鑿成功絕非偶然,它是一代又一代的先輩不斷改革技術的成果。北宋初期興起的卓筒井技術到了清朝已十分完備,也正是這樣完備的技術體系為燊海井的成功開鑿奠定了基礎。

燊海井所采用的的卓筒井技術蘊含科學原理放在如今看也不過時。先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的一端是挫頭,人踩在另一端,由于重力的原因,挫頭會在人離開的瞬間重重下落,類似于跷跷闆,這樣不斷翹起下落的過程就讓井的深度不斷下降。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随着井深度的不斷加深,會産生大量的碎石和泥漿,此時隻要推動大地車,把扇泥桶通過滑輪運到井底,就可以把碎石和泥漿帶出來。就是這樣日複一日的重複工作,不斷努力之下,十三年之後,燊海井得以開鑿成功。

燊海井的制鹽工藝仍延續傳統,于地下提取鹽鹵,随後倒入制鹽的鍋竈進行提純,雜質提取後下鹽渣,随後經過鏟鹽、淋鹽、驗鹽等多道程式後,制鹽環節才算走完。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令人喜悅的是,這口深達千米的鹽井不僅可以産出鹽鹵,每天還可以噴出八千多立方的天然氣。這樣每天用自噴的天然氣作為燃料熬制自采的鹽鹵,可以說是源源不斷,無窮無盡。

燊海井成功開鑿的那天,出現了讓人興奮的井噴景觀,場面看起來氣勢恢宏。燊海井每天可以噴出鹽鹵一萬多擔,産出天然氣八千多立方,八十多口鹽鍋不停工作,一天可以産出十多噸鹽。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燊海井的成功開鑿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穩定的收入。每天十多噸的鹽産量,按照當時鹽價的平均水準計算,燊海井所創造出的财富總額是會讓億萬富翁羞愧的。

燊海井的成功開鑿不僅讓當地政府百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鹽商紛紛前來,當地的鹽業志記載了當時的景象:人山人海,人聲牛聲鍋沸騰的聲音吆喝的聲音混在一起,不是打仗卻群聲鼎沸,沒有下雨卻不見陽光,可謂是熱鬧非凡。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不僅如此,深達千米的燊海井成功開鑿之後,鑿井技術還傳入了西方,也正是因為這個技術的傳播,使得世界範圍内的鑿井技術都得到了發展,而且還為世界石油開采鑽井提供了借鑒經驗。

這口深達千米的鹽井雖然現在已經因為壓力不足而停止工作,但他為後世所帶來的經驗技術,以及在鑿井之中蘊含的勤勞艱苦堅持不懈的精神将永遠影響着後世。

清朝時,幾個四川農民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從天而降的經驗。自貢燊海井的成功開鑿,離不開辛勤的四川人民世世代代的努力。燊海井井口上飛舞的麻線綁定着無數鹽工的命運,被鹽鹵熏黑的牆壁上書寫着勞動人民的堅持不懈,一口口鍋竈之中蒸煮的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人類每一次靈光的閃現,都為後世的前行鋪墊着道路,所有人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就是黑夜中的群星閃耀。深達千米的燊海井下噴出的不僅僅是黑鹵和天然氣,更是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勤勞努力的寄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