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為何要包庇崗村甯次?為私心而放棄“血仇”嗎?

抗日戰争中,無數同胞倒在了敵人的刺刀之下,如此血債,人神共憤。而岡村甯次作為百萬日軍總司令,雙手更是沾滿了我們同胞的血。

日本投降後二戰結束,全球都在忙碌着審判戰犯,此時卻出現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蔣介石竟然敵我不分,三番五次包庇岡村甯次。岡村竟然也是以逃過了死罪,甚至在審判中被判“無罪釋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蔣介石為何要包庇崗村甯次?為私心而放棄“血仇”嗎?

崗村甯次

岡村甯次是日本侵華戰争中最大的戰犯之一,他所犯下的罪惡,罄竹難書:比如制造了濟甯慘案,下令轟炸上海,最出名的還有他制定的“燼滅戰術”,即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這項政策害慘了無數中國人。

别看岡村甯次如此兇殘,但卻并非莽夫一個。在二戰進行到尾聲的時候,他起初不願意投降,一方面派人前往東京申請總部下令繼續作戰,扭轉局面,一方面動員手下的官兵抱着“玉碎之心”,準備抵抗到底

直至日本天皇下令投降之後,崗村甯次才明白,以自己的所作所為注定逃不過死路一條,于是他又看準了另一個“機遇”:國共對立。

蔣介石為何要包庇崗村甯次?為私心而放棄“血仇”嗎?

然後,崗村甯次又抛出了誘惑條件:自己可以帶領百萬日軍協助蔣作戰。

蔣介石面對這樣的條件怎麼能坐得住呢?但就在他準備同意的時候,美國那邊也得知了該消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美國堅決反對這件事,畢竟留下這麼大一批武裝隊伍簡直就是一個定時炸彈,其他同盟國也不會同意的。

蔣介石不敢違背美國的意願,隻能暫時擱置這個計劃,但是他并沒有死心。當時國民黨的主要勢力集中在西南方,一時無法趕到現場接受日軍投降,由于不願看到解放軍得利,是以蔣介石一邊派人趕過去,一邊授意岡村拒絕投降,等待國軍到達。

崗村甯次知道,如果自己落在解放軍手中,就逃不過正義的審判,于是便選擇同意蔣介石的要求,下令所有人原地待命,等重慶政府派人前來接收。

新四軍曾派人與日軍總司令部交涉投降事宜,都被岡村敷衍過去,随後何應欽到達,舉行了受降儀式。在投降之後,作為頭号戰犯的岡村本該受到審判,同其他戰犯一樣被判死刑或者無期徒刑,但是由于國民黨高層的運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非但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反而享受優待,生活比許多官兵還要好。

蔣介石為何要包庇崗村甯次?為私心而放棄“血仇”嗎?

蔣介石想要保下崗村甯次,何應欽也站出來表示他應該“被判無罪”,隻是蔣也深知這是違背民心的一件事,要循序漸進,不能心急。于是,蔣介石借口戰俘遣返工作量巨大,需要岡村留下協助,申請将其留在中國。

當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主導人是麥克阿瑟,他與蔣有交情,便同意了這個申請,同時還提出條件,中國必須單獨開庭審理。

于是,岡村被任命為南京聯絡組組長,在蔣的運作下,非但沒有按時接受審判,反而過起了逍遙自在的日子。

為了能夠隐匿崗村甯次的行蹤,蔣介石派人把他轉移到一座安靜的小别墅中,還配備了廚師和傭人,生活十分惬意。岡村對于蔣的救命之恩銘記在心,自然要盡心報答。于是他開始研究怎麼協助國民黨對付共黨,甚至寫出了許多“著作”交給蔣介石,這些“著作”中,有許多針對我黨的戰術和作戰方案。

蔣介石看完之後大為贊賞,将崗村甯次視為“最高軍事顧問”。其中崗村甯次寫下的一本指南,還被翻譯後大量印刷,發放給國軍指揮官。

蔣介石為何要包庇崗村甯次?為私心而放棄“血仇”嗎?

但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看着精彩,誰知道實施起來怎麼樣呢?于是,蔣介石提出讓崗村甯次實戰指揮一次作戰,這樣既能讓他通過實踐完善理論,也能戴罪立功。

何應欽與崗村甯次有私交,他向岡村保證,如果這一仗打好了,就會被聘請為正式軍事顧問。

于是,接下來就出現了很詭異的一幕:侵華戰犯岡村甯次竟然穿上了國民黨制服,出現在魯南戰役的指揮中心。

起初,崗村甯次認為蔣介石一方兵力充沛,再加上他的指揮,這一戰必勝無疑。然而事實卻讓他大跌眼鏡,解放軍非但沒有像他想象中那麼弱,反而有勇有謀,一招聲東擊西就打得國民黨軍隊潰不成軍,一下子就殲滅了國軍幾萬人。

這讓崗村甯次惶恐萬分,他知道一旦自己對蔣介石沒有用處,那就會失去現在的庇護。何應欽也不願意看着好朋友陷入困境,兩人思來想去,唯有“甩鍋”才能保住崗村甯次。于是在何應欽的運作下,蔣介石聽到的是因為其他人聽從岡村甯次的指揮,是以才導緻戰役失敗。另外他們還虛報了殺敵人數,為崗村甯次脫罪。

蔣介石信以為真,沒有指責他的失誤,并且如約聘請他為正式的進階軍事顧問。當然這都是在暗地裡進行的,明面上崗村甯次還是一個戰犯,是要面臨審判的。

蔣介石為何要包庇崗村甯次?為私心而放棄“血仇”嗎?

國人當然沒有忘記岡村這個大戰犯,但是每每有人問起崗村甯次的情況時,國民黨政府的回複都是戰俘尚未遣返完畢,是以作為聯絡組組長的岡村工作還未完成,至于什麼時候對他進行審判,國民政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對一個惡貫滿盈的戰犯,竟然還需要研究何時進行審判,這基本就是公開告訴所有人:我們在拖延時間。

很快,蔣介石的這種包庇戰犯、“待如上賓”的行為引起了公衆的憤怒,各大報紙紛紛報道相關内容,并強烈要求盡快進行審判,一時之間竟然掀起了一股指責蔣介石做法的風潮。最終蔣介石迫于壓力,隻好答應把岡村甯次交給法庭審判。

這一次,崗村甯次以為自己的末日到了,十分緊張。但是白崇禧卻安慰他,交給軍事法庭隻是為了把他留在中國,畢竟這裡比日本更安全,而所謂的審判隻是走走過場,不必擔心。真是可笑,蔣介石為了包庇這樣一個戰犯,竟然連自己國家的法庭都不放在眼裡,尊嚴何在。

在其他戰犯全部審理完畢之後,國民政府指導再也拖不下去了,在1948年7月20日對岡村的審判。審判的第一道程式是預審,對于這樣一個頭号戰犯,預審竟然隻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期間隻是提問了幾個不痛不癢的問題。

蔣介石為何要包庇崗村甯次?為私心而放棄“血仇”嗎?

預審結束之後,崗村甯次隻能被移交到上海站犯監獄,時隔三年才真正成為了我國的囚犯。隻是即便身處監獄,岡村依舊過着優于他人的生活,摘花種草娛樂樣樣不落,竟然和外面沒有什麼差別。

而随後進行的二次預審,比首次預審更過分,僅半個小時就結束了!

預審結束後才開始了真正的公開審判,蔣介石不惜花費重金,聘請當時上海最著名的三位律師替岡村辯護,而這三個人為了給岡村脫罪,竟然在法庭上厚顔無恥地歪曲事實,聲稱當初岡村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其實是打擊奸商、便民利民的行為,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恥笑。

更令人憤怒的是,原本作為被告的岡村竟然沒有站在被告席上,反而安然坐于一把高靠椅上!辯論結束之後法官宣布退庭,下午進行宣判。誰知在宣判之前,審判中石美瑜接到指令:暫停審理,聽後指令,一審判決就這麼稀裡糊塗地結束了。

衆人都在等待着二審甚至是終審,但是時間過去很久也沒見有任何消息,直到半年後才進行終審。隻是這次終審也在蔣介石的控制之下,開庭之前審判結果就已經拟好了,庭上依照一審的流程走了一遍,連内容都沒有多少變化。最後石美瑜宣布了判決書,說出了令所有中國人憤怒的結果:岡村甯次無罪釋放。

蔣介石為何要包庇崗村甯次?為私心而放棄“血仇”嗎?

這個結果連岡村自己都沒有意料到,後來他提起這件事,也認為蔣介石對與他的庇護太過于露骨,原本石美瑜拟定的判決書是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他也希望這樣判,因為明面上不至于太過分,而背地裡這七年的牢獄,在蔣介石的運作下基本相當于沒有。

這個結果當然不能被大衆所接受,中共中央立即發表聲明:不承認岡村甯次無罪的判決,要求立刻逮捕他。但是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湯恩伯把岡村送上了“維克斯号”,運往日本。在輪船到達日本的時候,岡村甯次竟然得到了大批人員的歡迎,仿佛迎回了一名“大英雄”。随後他被安排在醫院養病,且崗村甯次始終沒有忘記蔣介石的“恩情”,是以在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蔣介石請他到台灣擔任進階教官,他立刻拖着病體應邀前往。

這兩個人從某些角度看來是十分講義氣的,但這也是利益往來的結果。岡村希望蔣介石救自己,而蔣介石希望能夠獲得岡村的兵力支援,不然蔣介石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韪來包庇岡村甯次。隻是不管怎麼說,在民族血債之前,蔣介石都能不顧一切包庇敵人,僅這一點就足以讓所有中國人唾棄他,任何理由都不能為其開脫。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