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遊戲行業從事者,你能想到的,除了遊戲制作人,就是電競職業選手,對吧?在固有印象中後者應該會很開心,畢竟“工作就是打遊戲”,但實際上壓力、疲勞、傷病、焦慮才是後者的常态。而遊戲行業從事者中,有這麼一個職業或許在“幸福感”的獲得上才是佼佼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項由謝菲爾德大學、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和英國互動娛樂協會(Ukie)共同參與并完成的英國遊戲行業調查結果顯示,遊戲本地化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最高,抑郁程度最低。據Ukie首席執行官Jo Twist OBE稱,這項調查結果是“對英國遊戲行業勞動力多元化的最廣泛和最權威的分析”。
遊戲本地化從業者在性别比例、國籍或種族多元化,以及碩士學曆占比方面得分最高。而且他們的幸福指數也是最高的。
正如謝菲爾德實踐研究所進階講師、60頁人口普查報告的作者Mark Taylor所寫,“我們對其他行業,特别是其他電子行業員工多元化的了解很深入,因為國家統計局收集了大量有全國代表性的資料。而遊戲行業并非如此,“它是一個相對年輕且發展迅速的行業”。
這項研究收集了3208名在英國遊戲行業工作的受訪者的資料。該行業勞動力占英國總勞動力的五分之一。這項調查使用了“公開且有針對性的招募方法…… 以確定研究對象是在遊戲行業中有代表性的員工。”
性别比平衡與多元化
雖然女性在整個英國遊戲行業的比例“大大低于全國行業性别比的平均值”,但在遊戲本地化領域工作的女性似乎正在改變這一現象。本地化行業的調查結果顯示,該行業的性别比是最平衡的,女性占46%,男性占54%。
而且,本地化有望成為勞動力最多元的行業。這項研究中關于種族群體的調查證明了這一點。這部分調查把人群大緻分為BAME群體(即黑人、亞洲人或少數人種)、英國本國白人和外國白人。正如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在‘外國白人群體’中,大多數人和預測一樣在本地化行業工作,而相對較少的人從事商業運作、寫作和錄音等方面的工作。
同樣不足為奇的是,本地化領域中外來人口的占比最大,其中僅有18%的從業者是英國本國人。
這對遊戲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正如Ukie的首席執行官Twist說的那樣,英國的遊戲公司意識到,“将平等、包容和多元化置于他們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高學曆!高幸福感!
對行業員工碩士學曆占比的調查中,本地化行業最高,為47%。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在遊戲制作核心崗位(如:品質保證、程式設計、藝術指導)工作的大部分員工都擁有特定的遊戲資質。
最後,或許是調查中最振奮人心的部分,本地化從業人員比其他英國國民的心理更健康。
該調查報告表明,雖然“很難很好地估計這一情況的總體比率,……,但遊戲從業者的焦慮和抑郁率都高于普通人。遊戲從業者中,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躁郁症和強迫症的比例與普通人群相似。
本地化行業中的情況則與之不同。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最低,為14%。相比之下,其在創作人群中的發生率最高:焦慮率為44%,抑郁率為29%。盡管内容創作和本地化翻譯都占遊戲行業勞動力的2%。
最後提一點,遊戲本地化比其他翻譯方向可難上不少,不斷更新的遊戲版本,層出不窮的圈内熱梗,就不說遊戲龐雜的特有術語詞彙,可是遊戲本地化從業者大多也是熱愛遊戲的對吧?那麼在熱愛面前,這些都可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