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塞利格曼:失去樂觀,聰明才智将對成功沒有意義

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是一名美國心理學家,曾獲美國應用與預防心理學會的榮譽獎章,終身成就獎,1998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塞利格曼:失去樂觀,聰明才智将對成功沒有意義

讓我們先回溯一下基本的理論。當我們失敗時,我們都會有一陣子覺得無助或抑郁。我們不會像以前那樣主動去做一些事,即使勉強做了,可能也不會持久。

樂觀的人能夠很快從這個短暫的無助狀态中恢複過來。對他們來說,失敗僅是個挑戰,是走向勝利的道路上的一些障礙。他們把挫折看成是暫時的、特定的。

悲觀的人沉溺在失敗中,因為他們把失敗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他們變得很抑郁,而且停留在無助中。

一點小挫折在他們看來就是大失敗,而一個地方失敗就認為會滿盤皆輸,自己先豎白旗投降了。他們可能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後才能恢複,而且再有一點挫折,他們又會進入無助的深淵裡。

這個理論很明白地預測說,在教室中、在運動場上,聰明的不一定就是成功的。成功屬于足夠聰明又樂觀的人。

塞利格曼:失去樂觀,聰明才智将對成功沒有意義

01

悲觀的解釋風格,會讓壞成績變成習慣

這個預測正确嗎?當你的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時,老師或家長很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認為這個孩子不夠聰明,甚至是愚笨的。

你的孩子可能變得抑郁,而這種狀态會讓他不去盡力,不去堅持,使他不敢冒險達到他潛能的上限。

更糟的是,如果你認為愚笨或是不夠聰明是他成績不好的原因的話,你的孩子會把你的想法納入他對自己的看法中去,他的解釋會越變越糟,而他的壞成績慢慢就變成了習慣。

悲觀的解釋風格對兒童非常不利。如果你的孩子在三年級時,兒童歸因風格問卷的分數就顯示他是悲觀的,那他以後得抑郁症的幾率就很大。

舉個例子:

在辛蒂上三年級的那個冬天,她父母分居了,她父親搬了出去。在這件事之前,她的解釋風格就比平均水準更悲觀一點,她現在變得無精打采,成天以淚洗面。

她的功課一落千丈,她開始像抑郁症的孩子一樣退縮,不再和朋友來往。然後她開始認為自己是沒人愛的,很笨,這種想法使她的解釋風格變得更悲觀。

做父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意識到你的孩子正陷入這種惡性循環中,并且教孩子打破這種循環。

塞利格曼:失去樂觀,聰明才智将對成功沒有意義

02

父母離婚最容易讓孩子變得悲觀

樂觀的孩子比悲觀的孩子更能去抵擋不幸的遭遇,人緣好的孩子的抵擋能力比人際關系不好的孩子強,不過這并不能保證這些孩子不受這些不幸遭遇的影響,而變得抑郁。

下面是一些我們要事先提防的不幸事件,如果這些事件發生了,你要盡可能給孩子一些幫助與支援。

哥哥或姐姐出遠門去讀大學或就業。

寵物死亡。你可能認為這是小事一樁,但它對孩子的打擊非常大。

跟孩子很親密的祖父母去世。

父母吵架。

父母離婚或分居。這個殺傷力最大。

由于離婚和父母失和是最容易引起兒童抑郁的事件,而且又是最常見的事件,是以普林斯頓賓州大學的長期研究就專門側重研究有這種經曆的孩子。

當我們開始這項研究時,大約有60個孩子(約15%)告訴我們,他們的父母離婚或分居了。

我們在過去的三年裡,仔細觀察了這些孩子,将他們與其他孩子對比。我們的發現展示了這一社會現象背後的涵意,也能讓你知道萬一你離婚了,你該如何去安撫你的孩子。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你的孩子會很受傷。

我們一年測驗孩子兩次,發現這些孩子遠比幸福家庭裡的孩子更抑郁。我們原先預期這個差距會随着時間流逝而縮短,結果卻并非如此。

三年後,這些離婚家庭的孩子還是比其他孩子抑郁得多。這些離婚家庭的孩子比較哀傷,在課堂上比較不守紀律,他們比較沒有熱情,自我評價很低,身體常會鬧些小毛病,他們也比較憂慮。

很重要的一點是,不是所有離婚家庭的小孩都會變得抑郁,而且有些抑郁的孩子很快就恢複了。是以,總的說來,離婚并不會使孩子一輩子都抑郁,離婚隻是使孩子更容易變得抑郁。

許多不幸的遭遇不斷發生在離婚家庭的孩子身上。

這些不斷發生的不幸可能是離婚家庭的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這些事件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離婚所引起的,或是說因為離婚帶來的抑郁所引起的。

下面這些事多半發生在離婚家庭的孩子身上。

他們的媽媽開始去外面上班。

他們的同學變得不友善。

父母親再婚。

父母親住院。

孩子考試不及格。

離婚家庭的孩子也可能會經曆更多的引發父母離婚的事件。

父母時常吵架。

父母時常出差。

父親或母親失業。

這些離婚家庭的孩子的世界是陰暗凄涼的。他們有着無法擺脫的抑郁,學習半途而廢的比例比别人高很多,而且很多看起來毫不相幹的不幸事件都會

落到他們頭上。

假如你正想離婚的話,我必須提醒你這些陰冷的資料,我有責任告訴你這些事實。

這個問題的根源可能不在離婚這件事,而在于父母的吵架。

曾經有人說,兩個不快樂的父母離婚,比讓孩子跟兩個互相仇恨的父母住在一起更好,但是我們的研究顯示并非如此。

在我們這項研究中,有75名父母并沒有離婚,但吵架吵得很厲害。這些家庭的孩子看起來跟離婚家庭的孩子一樣糟,他們也很抑郁,而且他們的抑郁持續到父母停止吵架後很久,同時也承受比别的孩子更多的不幸事件。

父母吵架可能通過兩種方式引起孩子長久性的傷害:

一個是父母長久互相不滿,吵架,然後分居。這些吵架和分居直接騷擾着孩子,引起長期的抑郁。

第二種可能性是吵架的父母是一對非常不快樂的夫妻,吵架和分居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到孩子,但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非常不快樂,而這種感受嚴重影響了孩子,并引起他長期的抑郁。我們的資料無法顯示哪一個理論是對的。

很多人的婚姻并不美滿,他們在結婚幾年後就不再相愛,但是他們顧慮到孩子的幸福,勉強維持着婚姻。

如果父母吵架和分居是孩子抑郁的原因,而你把孩子的利益而不是你自己的滿足放在第一位的話,我會給你非常不同的建議:你是否願意放棄分居?或是更艱難的挑戰——你是否願意克制自己,不去吵架?

我還不至于天真到勸你永遠不要吵架。吵架有時也是有用的,但很多婚姻中的吵架沒有任何收獲。

我無法告訴你如何吵有收獲的架,我所知道的是如何通過吵架來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看到大人吵架後達成了協定,有了清楚的結果,孩子便不會那麼震驚不安。

這表示當你吵架時,你應該盡力解決引起吵架的原因,在孩子面前讓他看到這個吵架得到了清楚的結果。

塞利格曼:失去樂觀,聰明才智将對成功沒有意義

03

要想學習好,隻有聰明是不夠的

過去100年來,能力和才能一直被認為是學業成功的關鍵。我覺得傳統太看重才能了,這些所謂的才能并沒有一個準确的測量方法,它也不是預測未來成功與否的好名額,這種傳統觀點根本就是錯的。

傳統觀點完全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即解釋風格。可以說,成也解釋風格,敗也解釋風格。

哪一個在先?樂觀還是成績優秀?常識告訴我們有才能的人因為他有才能是以才樂觀。但我們的研究清楚地反映出相反的因果關系。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讓SAT分數、智商、人壽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等所謂的“才能”保持不變,然後看這些高才能組中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差别。我們一再發現樂觀者有超出其潛能的表現,而悲觀者的表現則在其潛能之下。

我認為所謂的潛能,若沒有樂觀的界定,它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塞利格曼:失去樂觀,聰明才智将對成功沒有意義

塞利格曼的樂觀箴言:

★悲觀的解釋風格和不幸的遭遇是誘發兒童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父母離異或經常争吵是最容易引發兒童抑郁症的事件,而許多不幸的遭遇會連續發生在離婚家庭孩子的身上。

★失去樂觀,傳統意義的聰明才智對成功沒有什麼意義。

文章來源:美中科教

圖檔來源:DE未來訓練營

明教育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END)

關注、點贊、在看、轉發

第一時間掌握教育洞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