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來從什麼時候開始“掉隊”了?

蔚來從什麼時候開始“掉隊”了?

文|正甯

來源|博望财經

2021年12月18日,在蔚來的NIO Day上,蔚來正式釋出了最新轎跑車型ET5,售價為32.8-38.6萬元,如果采用蔚來的租賃電池方案,售價最低可以降至25.8萬元,是蔚來首台觸及20萬元區間的車型。

不過,相較于蔚來ET5的登場,釋出會之上,創始人李斌的發言似乎更具傳播點,李斌稱,“完全不明白大家為什麼還買油車?除了能聞汽油味,别的還有什麼好的?”

這番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甚至有網友戲言,即便不買汽油車,也未必會選擇蔚來,畢竟蔚來在今年8月“林文欽事件”中遭受的負面影響還未退卻,銷量自7月以來也在一路下滑。

過去一年以來,在國内新造車行業内,“蔚小理”一直由蔚來帶頭,但反觀今年下半年,蔚來屢屢缺席前三位置,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蔚來掉隊了?

01

無緣銷量冠軍,蔚來怎麼了?

今年7月,蔚來的傳遞量首次被小鵬、理想超越,接下來,蔚來連續多月無緣月銷量冠軍,剛剛過去的11月,在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中蔚來掉到了第11,蔚來的“掉隊”,似乎已經成為常态。

于是,一直被蔚來壓制的小鵬和理想都趕了上來,在2021年10月的新造車銷量榜中,萬年老二小鵬榮登冠軍,甚至一直被視為新造車“第二梯隊”的哪吒汽車和威馬汽車也超越了蔚來,更别說還有埃安、歐拉、比亞迪等新舊對手。

不過,蔚來的掉隊,其實早有端倪。

從去年開始,蔚來便開始出現“産能危機”,不少車型的傳遞都要推後,有車主回報其在去年年底下單,鎖單後還要等待10周。

一直以來,蔚來都是采用代工廠的模式造車,其早于2016年江淮簽訂代工協定,并在今年5月續簽,盡管目前江淮已将代工蔚來汽車的年産能擴大到24萬輛,但由于缺芯問題,江淮的實際産能隻有每月1萬台。

對于各大新造車來說,月傳遞量過萬已是常态,蔚來産能不足的問題,早已暴露無遺。而在今年9月,由于江淮蔚來合肥先進制造基地生産線進行階段性更新,更是導緻蔚來10月的傳遞量僅為3667輛,還不及理想ONE銷量的一半。

除了被産能拖後腿之外,蔚來的營銷方式也早已埋下了“雷”。今年8月,林文欽在駕駛ES8并使用輔助駕駛功能時不幸發生事故離世,蔚來及其自動駕駛功能由此陷入了巨大的争議當中。

除了對蔚來智能駕駛的質疑之外,蔚來車主們的反應也讓大家感到意外,先有500名蔚來車主發表“聯合聲明”稱,蔚來并未對車主說NOP就是自動駕駛,此後,又有千名車主發表“反車主聯合聲明”,拒絕被代表,并稱在買車的過程中,蔚來并未針對駕駛輔助系統給出專業的介紹和宣傳。

車主們輪番的“反轉”表現,不禁讓人聯想到蔚來“傳銷式”的賣車模式。一直以來,車主對蔚來的品牌推廣和産品銷售來說都是非常重要,因為蔚來車主對品牌的擁護度和認可度極高。

蔚來的營銷費用中,很大部分都用來支援其線下中心、車友會等活動,而這些内容也将蔚來車主更緊密的聯合在一起,直到“林文欽事件”,蔚來這種銷售模式開始受到質疑。

02

蔚來的高端化戰略,為何越來越不受待見

如果說蔚來的産能和營銷方式,為其發展埋下了一個“雷”,那麼蔚來一直以來的高端化政策,或是蔚來掉隊的“催化劑”。

在ET5之前,蔚來的三款中大型SUV——ES8、ES6以及EC6起售價分别為46.8萬、35.8萬、36.8萬,同為轎車的ET7起售價也要44.8萬,在同款車型中,蔚來的售價是最高的。

即便如今蔚來推出更為便宜的ET5,橫向對比蔚來的競争對手,比如Model 3、比亞迪漢、小鵬P7,幾款車型的起始售價最低約為20萬元左右,都比ET5要低。

蔚來要走高端化戰略,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其價格和品質沒有成為正比,即其品質并未比對其如此高的價格。

在ET5的釋出會前,蔚來企業傳播進階總監馬麟在朋友圈發文強調“5大于3”,業内人士都明白,這裡的3,就是指高端中型轎車裡賣得最好的寶馬3系和電動車市場銷量冠軍特斯拉Model 3。

在蔚來看來,ET5的配置是完全超越寶馬3系和Model 3的,在動力表現和續航方面,ET5可以實作百公裡加速4.3秒,最大續航1000公裡,百米加速比寶馬3系的5.9-9秒要快,而續航能力也超過了Model 3的590公裡。

從這些配置來看,蔚來ET5 的品質并不差,包括過去的幾款車型,實際上都擁有了彼時市場主流的配置,但市場仍然認為蔚來的品質并未比對其如此高的價格。

與擁有百年曆史的寶馬等傳統BBA品牌相比,在品牌、技術、規模、供應鍊等方面的實力,明顯并非一個量級;即便跟特斯拉這樣的年輕品牌相比較,國際品牌的影響力也遠大于國産品牌,正如蘋果手機一直以來,在口碑上均超越不少國内手機品牌的道理一樣。

蔚來如此高的定價,無疑是包含了很大的品牌溢價,但消費者是否對其品牌有如此高的認可度,則還要打個問号了。

不過,雖然市場對蔚來的品牌溢價有所質疑,但蔚來仍堅持通過突出的使用者權益,來維持自己的品牌調性。李斌曾就ET5能否降價到25萬以下這一問題進行回應,其表示“搞到25萬以下也不是沒可能,如果不搞這麼多使用者權益的話。”

但蔚來的面子工程也确實“燒錢”,三季報顯示,蔚來的營銷費用達到18億多,而研發費用隻有不到12億。蔚來選擇先造品牌再造車,但消費者最終要用的,畢竟是車不是品牌到底是車品質重要,還是所謂的品牌面子重要,蔚來還要想一想了。

03

蔚來“下沉”,要面對哪些挑戰?

随着近年越來越多新能源車品牌的加入,蔚來堅守“高端市場”,确實也感受到不少壓力。為此,蔚來ET5的推出,也算是其在“下沉”路上的一次嘗試,隻不過,蔚來“往下走”,能否帶領品牌走出“掉隊”泥沼?

先看ET5可能面臨的挑戰,價格問題上文已經提過,即便蔚來已經放下身段“下沉”,但定價問題仍不算低,依靠車主權益、蔚來品牌的加持,已經越來越難取悅使用者了。随着更多新品牌的不斷湧入,蔚來借助品牌效應築建的護城河,也在市場中被不斷稀釋。

另一方面,則是ET5的出現,或給蔚來一個“左手打右手”的壓力。ET5釋出之後,就有媒體報道據報道,不少已經預定ET7的車主,均“倒戈”選擇ET5,畢竟相較于ET7,ET5在價格上更有優勢,而且車型的整體競争力還可以,續航裡程較長,安裝了雷射雷達,還蹭了元宇宙的概念,搭載應用AR/VR技術的蔚來全景數字座艙PanoCinema。

除了蔚來“自己人打自己人”之外,針對蔚來的新車型,競争對手們也對自己的車型做了不同程度的優化,比如特斯拉Model 3或會在明年的改款将會下放一些Model S的高階配置;而小鵬P7在明年也将搭載雷射雷達,均在向蔚來的ET5看齊。

是以,對蔚來來說,盡管其已向市場投入了新的車型,也在車價上做了新的嘗試,但整體來看,蔚來仍然放棄了30萬元以下的市場,僅僅在高端戰略中,撕開一個小口而已,畢竟租用電池的購買方案,對不少車主來說,接受度仍然不高,就像租房和買房,國内消費者自然更傾向“買房”。

如此看來,蔚來想要跟上新造車的隊伍,一方面,要修煉内功,除了推出新車型,搭載更多功能之外,提升産品品質,降低技術故障,提升産能,以此來拾回市場口碑,更是關鍵。

另一方面,在品牌推廣政策上,蔚來或還要做出取舍,随着新造車品牌的不斷加入,蔚來的護城河已經越來越薄弱了,但營銷投入卻仍然不少,一味維持現狀,有時候也是“懶政”的表現。

新造車市場早已不是“蔚小理”稱霸的時代了,蔚來必須想明白這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