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飛被冤殺,手下武将無動于衷,1個小兵卻扛着鍘刀去找秦桧

老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話糙理不糙。這句話用在古代戰争史上,尤為适用。古往今來多少傳奇名将,所取得的赫赫戰功,哪個都和成千上萬普通将士的浴血奮戰分不開。單靠一個人的智慧與能力,哪怕你智賽諸葛亮,勇賽趙子龍,也隻能是孤掌難鳴。是以古來名将,都非常重視隊伍建設,不光要會用兵,更重要的是必須懂得練兵、治軍,隻有建立起一支令出如山、紀律嚴明、作風硬朗的軍隊,才是克敵制勝、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障。

嶽飛被冤殺,手下武将無動于衷,1個小兵卻扛着鍘刀去找秦桧

南宋抗金名将嶽飛,就是一個非常傑出的軍事人才。他本人武功出衆,且韬略精熟,精于用兵,更為重要的是,他非常注重練兵治軍之道。經過他數十年如一日的苦心經營,終于打造出一支威名赫赫的“嶽家軍”。嶽家軍有兩大特點,使得它在當時南宋軍隊中一枝獨秀,鶴立雞群,成為當時公認的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

嶽飛被冤殺,手下武将無動于衷,1個小兵卻扛着鍘刀去找秦桧

第一個特點自然是戰力強悍。當時嶽家軍的對手是金國人,其騎兵戰術動若雷霆,快如閃電,且金兵騎射技藝高超,生性野蠻彪悍,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中原王朝以步兵為主的軍隊,無論整體機動性還是個人鬥志、體力,都與金兵相差甚遠,在野戰對決中很難取勝。但嶽飛卻精心研究出“以騎制騎”“以步制騎”等靈活實用的戰術,使得嶽家軍成為當時極為罕見的、敢和金國騎兵硬碰硬野戰交鋒的隊伍,且屢屢獲勝,成為金國人的夢靥。

嶽飛被冤殺,手下武将無動于衷,1個小兵卻扛着鍘刀去找秦桧

第二個特點是軍紀嚴明。嶽家軍之是以能戰力超群,與老百姓的支援擁護也分不開。嶽飛深知此理,他對部下嚴加限制,嚴禁擾民害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是當時少有的能讓百姓接受認可的仁義之師。然而遺憾的是,嶽飛丹心耿耿保國安民,最終卻成為主和派宋高宗和秦桧的眼中釘,羅織罪名把嶽飛陷害入獄,釀成千古奇冤。

嶽飛被冤殺,手下武将無動于衷,1個小兵卻扛着鍘刀去找秦桧

據宋史泰鬥王曾瑜先生考證,嶽家軍在史料記載中有名有姓的大小武将,除去和嶽飛一起遇害的張憲、和陣亡的一部分,另外還有113人。這些人在嶽飛遇害時,表現卻出奇的冷靜,一個個都無動于衷。其實這絲毫也不奇怪。第一個原因,是嶽飛本人一貫忠君愛國,他的部将受他言傳身教,也都是忠君觀念極強的人,君主和宋朝的國家利益在他們心目中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時候他們都不會起兵造反,跟宋朝對着幹。

嶽飛被冤殺,手下武将無動于衷,1個小兵卻扛着鍘刀去找秦桧

其次,宋高宗趙構和奸相秦桧對此早有防備,在處置嶽飛的同時,他們也對嶽家軍的113個武将進行了分化瓦解,有的被他們以高官厚祿拉攏,有的被他們調離嶽家軍到其他地方任職,有的被他們貶谪。沒有了嶽飛的嶽家軍,也就沒有了靈魂和核心,武将們成為一盤散沙,是以即使有所不滿,也隻能無可奈何,沒有任何作為。

不過,宋高宗和秦桧雖然能擺平嶽家軍,但他們殘害忠心可對天日的嶽飛,卻激起了天下人的強烈不滿。還是有很多人在嶽飛被害時,敢于仗義執言,為嶽飛鳴冤叫屈。宋朝皇室親王、齊安郡王趙士褭,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人。趙士褭性情剛烈耿直,他對皇帝和秦桧冤殺嶽飛的行為極為不滿,直接上書皇帝,言辭激烈地聲稱:“中原未靖,禍及忠義,是忘二聖,不欲複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飛無罪!”慷慨激昂之心令人動容。

然而趙士褭的呐喊,并沒能喚醒昏聩無能的趙構。秦桧對趙士褭懷恨在心,以“交通将帥”的罪名上奏宋高宗,把趙士褭貶谪出京,老死蠻荒之地。然而正所謂天意難違民心難背,秦桧的惡行終于給自己惹來大禍。《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都記載,紹興二十三年三月的一天,秦桧在上朝途中遇刺,險些被劈死。

嶽飛被冤殺,手下武将無動于衷,1個小兵卻扛着鍘刀去找秦桧

當時宋朝禁軍殿前司後軍中,有一個小兵施全。他對秦桧殘害忠良、對敵國卑躬屈膝的醜惡行徑十分憤慨,憤憤不平。于是他想拼得自己一條性命,為國除奸。為了保證一擊必中,他準備了一把鍘刀,“将一鍘刀”,到秦桧每天上朝的必經之路上找秦桧。等秦桧的轎子過來時,施全猛然沖上前去,掄起鍘刀砍向秦桧的轎子,結果被轎杠子擋住,未能得手,不容他砍第二下,護衛士兵已經把他捉住,最後被“依法賜死”。施全雖死,但他舍身行刺奸賊的勇氣,也赢得後人千年稱頌。

參考史料:《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