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對于罪犯的刑罰是有很多種的,有些甚至但從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刑罰是多麼殘忍,比如說腰斬、車裂、剝皮等,當然這些刑罰自然不是随便亂用的,通常隻會用到皇上特别痛恨的人身上,比如十分著名的暴君纣王,他就将與自己作對的人處以極刑,其中就包括将人綁在燒紅的銅柱子上。

名著《水浒傳》,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其中有一個刑罰想必大家也是很熟悉,那就是刺配,也就是在犯人頭上刺傷标記,然後發配到偏遠的地區,這樣做的目的往往是要罪犯在路途中受盡困苦,而發配的地方往往也是沒有人煙的地區。
比如最早的朝代,都會将犯人發配到南方一帶,就像蘇轼,就曾經被貶到海南,在我們現在看來,海南是個不錯的地方,如今甚至很多人都要去哪裡旅遊,不過在當時統治者的眼中可不是這麼看,他認為此地沒有人煙,是懲罰犯人的好地方。這也與但是并沒有開發利用有關。
這個情況到了清朝發生了改變,清朝時期,這些曾經的不毛之地都受到了很好地開發,是以将犯人發配到這樣的地方,顯然是不合理的了。是以統治者就想到了甯古塔,當時很多犯人聽說自己發配到甯古塔,幾乎都心生絕望,認為自己沒有存活的可能,甚至有的還會選擇自殺,以此來減輕自己的痛苦。
這樣看來,甯古塔真是一個令人害怕的地方,然而事實上卻并不是如此,甯古塔位于如今黑龍江牡丹江市,其實并不是什麼可怕的地方,那麼犯人們為何都排斥來到這裡呢?原來,甯古塔雖然不可怕,但是前往甯古塔的道路卻充滿着種種危機。
我們都知道,以前流放南方,氣候隻會越來越熱,可是甯古塔可是邊境地區,不僅冬季異常寒冷,甚至沿途的深山老林中還充滿着各種野獸,雖然有專人押送,但是發生危機,自然是不會管犯人的,犯人身上背負着十分沉重的枷鎖,結局自然可以想到。是以,很少有人能夠順利到達甯古塔,甯古塔的兇名也就這樣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