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前六代國君的鋪墊

在春秋戰國時期正是百家争鳴,人才輩出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次變革,可是為什麼在多年的争鬥中最後是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完成了大一統,成為了永世傳承的千古一帝呢?今天小編就陪大家看看這究竟是為什麼。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前六代國君的鋪墊

秦始皇想必大家都知道,本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的國家。同時也是中國走向強大的領頭者,可是在戰國時期當時的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都隻是一個西陲小國。對整個華夏大陸影響是有限的。可是為什麼在秦始皇繼位之後就一點點的成為了強國并且在最後一統天下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短短的十年時間秦始皇為什麼就可以就結束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年的諸侯分割局面,這裡面又有着什麼原因呢?

秦始皇之前秦國六代明君

1、秦孝公繼位——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孝公繼位以後,當時的秦國的發展其實比較落後,是以秦孝公決心讓秦國變的強大起來,開始改革。于是他下令廣招賢士。而商鞅便是當時從魏國進入了秦國,他頻繁向秦孝公進言,最後用霸道打動了秦孝公。由此也正是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并且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實施變法。商鞅變法先後進行了兩次,商鞅提議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執法的變革。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前六代國君的鋪墊

正因為秦孝公充分的采用了商鞅提出的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巨大的發展,軍隊的戰鬥力和農業都不斷的加強。秦孝公去世後,商鞅還是被舊貴族勢力反撲,但新法卻保持了下來,為秦國的後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繼位(當時名号:秦惠公),在惠文王繼位之後舊貴族對商鞅多有怨聲。商鞅也曾因為惠文王為太子時因為新政很難進展用墨刑處置了太子的老師而得罪了惠文王,是以惠文王為了鞏固自己政權和地位車裂緻死了商鞅,并族滅其家。

後來在權利穩定了之後,秦惠文王繼承了其父秦孝公的遺志東進攻魏,迫使魏國割讓了上郡15縣,把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攻下,還在黃河東岸建立了自己陣地。後有滅蜀、伐義渠(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當時秦國西北部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等。惠文王還是一個慧眼的人,不光重用宗室秦人,也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前六代國君的鋪墊

3、孔武好戰——秦武王

秦武王天生就力大無窮喜歡武事,喜歡和軍隊的勇士們進行力量方面的遊戲。正因為如此秦武王也是中國曆史上非常鋒銳的君主,重視武學好戰,更有問鼎中原之志。

在武王剛上任不久就對南韓起了想法,在公元前335年,秦軍攻克了宜陽,斬殺對方六萬将士。為秦國入駐中原做了不可磨滅的一步。

不過力大無窮也害了秦武王,秦武王就是大家津津樂道舉鼎被鼎砸死的秦國國君,他與孟說舉鼎,砸斷了自己的腿,傷重去世了。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前六代國君的鋪墊

4、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很長的一個君主,早年還是燕國的人質,在秦武王意外去世之後繼承了王位。

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他重用了當時有名的戰将白起為大将軍。在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裡,先後發生了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伊阙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先後大勝了魏國、齊國、楚國、趙國,進而奠定了秦統一天下的基礎。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前六代國君的鋪墊

5、隻繼位3天的人——秦孝文王

說到秦孝文王,大家可能覺得非常的好笑,在其父親昭襄王去世之後為其父親守孝,并将自己已故的母親與昭襄王合葬在一起。在公元前250年喪期已滿,正式繼位之後卻僅僅在位3天就去世了。雖然他隻在位三天,但是在這三天秦孝文王先後表彰了其父親的功臣,大赦天下,還優待了宗室親屬。三天雖然很少,但是也為後來的發展做出來不小的貢獻。

6、千古一帝的父親——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他作為秦始皇的父親,在自己在位之前并不是很舒心。莊襄王名為子楚,可是開始他并不是國君的喜歡,還被送到趙國為質子。當時莊襄王受盡了苦難。在缺少錢财生活窘迫的時候卻遇到了當時衛國的商人呂不韋,也是幫助他回到秦國的貴人。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前六代國君的鋪墊

後回國之後被華陽夫人收為養子,又被當時還在喪期的國君秦孝文王所喜愛,最後得到了秦國繼承人的位置。是以莊襄王的聲譽便在諸侯中越來越大。後來秦孝文王三天後暴斃,子楚便名正言順的當上了君主,也就是秦莊襄王。

莊襄王繼位之後勵精圖治,先大赦了天下。追封自己的生母為夏太後,後封給自己養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後,并且把呂不韋這位在苦難時候自己的貴人任命為丞相。公元前249年,東周和一些諸侯密謀想攻打秦國,這個消息被莊襄王得知,于是便指令呂不韋舉兵滅掉了周王朝最後的殘餘勢力,接着又陸續蠶食了三晉,為秦始皇的大一統繼續鋪墊。

秦始皇執政時期

公元前247年,13歲的嬴政便因為父親秦莊襄王去世而登上了秦國君主的寶座。嬴政重用了尉缭、李斯等其他國家的人民,并且積極的推行了統一戰略。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平定了其他六國,從此結束了長達500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完成了大一統進入了中國的新時代。

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前六代國君的鋪墊

小結

經過了這一番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嬴政實作的統一六國一統天下并不單單的隻是因為自己在位時期的強大和不失時機的發動對六國統一的戰争,與他前幾任明君是密不可分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嬴政統一六國并不是運氣,而是時間問題,因為當時的秦國真的可以強大到傲視整個天下。雖然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很短的時間就轟然倒下,但是确實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勞。正因為六代明君的韬光養晦,創立新政,才給後來秦始皇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西漢初代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名叫賈誼,他曾寫過《過秦論》,在這本書的上篇曾有一句話說秦王嬴政“奮六世之餘烈”,說秦始皇繼承了前面六代明君的功績,最後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任,如此可以說六代明君真的不是簡單的事兒,也證明了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基本操作!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