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北京大學作為現在世界的雙一流大學,更是中國的頂尖學府。那麼你又是否了解過去的北京大學,是否了解曾經在動蕩歲月裡的北京大學?

北大的前身是在戊戌變法中,梁啟超上書創辦的京師大學堂,盡管之後百日維新失敗了,但京師大學堂卻得以保留,它的建立對中國近代史有着劃時代的意義,也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在1912年時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嚴複是當時的第一任校長,之後的蔡元培,胡适都擔任過其校長職位,而李大钊、魯迅等也曾在那任教。

相比起這些熟悉的名字,你是不是對許景澄的名字感到異常陌生,但他是北大唯一被砍頭的校長,隻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就殺,更是連死都不讓死的痛快,死前受盡折磨,這位曾經的北大校長到底是何人,在他身上到底有一段怎樣的人生故事?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初入仕途,委以重任

許景澄出生于1845年,浙江嘉興人。小的時候開始便已經向趙銘學習詞章,工骈文詩畫都尤為擅長,格外注重研習經世之學。

1868年,他中了進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從政生涯,恰逢當時是洋務運動興起關頭,一批志士仁人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他們的技術,進而自強、求富。是以面對當時對外交往比較頻繁的狀況,我國于70年代起,就向外派任外使節。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而許景澄就是當時外交強國的積極分子,他受到當時總理大臣的器重,多次被作為使才推薦,于是1880年起,許景澄開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為駐法、德、奧、荷4國公使。

1890年改任駐俄、德、奧、荷4國公使。當時許景澄被十分重用,不僅在中法戰争中他的上書建議得以采納,更是在兼任駐比利時公使時,親自監督在德制造的“定遠“鎮遠””等戰艦,更是親自撰寫《外國師船表》,讓朝廷對如何進行海軍建設有了參考,并建議清政府加強海防。後被遷為内閣學士,可以說在當時許景澄的仕途是一片光明。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力抗沙俄,铮铮骨氣不退讓

1891年,俄軍借口"遊獵”進入到中國的帕米爾地區,在許景澄前往俄外交部,嚴厲指責俄國的越界行為,加之俄國本身在事實面前理虧,隻好撤出軍隊。

但是俄軍并沒有是以收斂,同年夏天俄軍更是直接侵占了薩雷闊勒以西兩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兩方軍隊談判僵持不下,在這過程中,俄方更是直接橫占整個帕米爾地區,面對俄軍的蠻橫,許景澄絲毫不退讓,與對方僵持三年,可是說是 “專恃辯論,競有筆舌兩窮之勢”。

但由于後期晚清國力衰退,清政府無奈同意俄方維持兩邊軍隊現狀的政策,但許景澄代表中國政府向俄國政府照會:“并不意味着放棄中國對于目前中國軍隊所占領以外的帕米爾領土的權利”。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不僅如此,許景澄還編制了《帕米爾說》及《帕米爾圖叙例》,成為之後與俄國交涉的證據。後中日甲午戰争爆發,許景澄身遠在俄國,但心卻近故鄉,他時刻關注着國家局勢,向朝廷提出改革兵制的主張,面對日本提出的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許景澄積極勸說鼓動俄法德三國施壓讓日本歸還遼東半島。

而之後清政府國力漸衰,在國際上也處于孤立無援的位置,對于此種情況,清政府搬出了“聯俄拒日”的外交方針,遭到許景澄的強烈反對:“懷自便之謀,德人挾責報之意,從此事更多矣。”

但在他之上的李鴻章卻同意此政策,而最後結局也正如許景澄所料,俄國一步一步借口劃走了中國的領土作為其勢力範圍,痛心不已的許景澄告病回鄉。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鞠躬盡瘁,獨自反對而被殺

1899年,慈禧太後勢力逐漸壯大,想要廢除光緒皇帝,獨攬朝綱,但是這個風向卻遭到所有外國公使的強烈反對,于是慈禧太後便煽風點火,想要借排外情緒異常高漲的義和團除掉後患,進而報複洋人,于是義和團運動爆發了。

而許景澄做了一輩子的外交工作,他深知慈禧政策的錯誤,在面對慈禧太後的激進政策“圍攻外國使館,殺外國公使”,隻有許景澄一旁站了出來喊反對,他認為攻殺外國使者,這是古往今來都沒有的先例,不斬使者這是自春秋以來就有的共識,圍攻外國使館,攻擊殺害使者這是十分嚴重的政治錯誤,是要把中國放到各國敵對面的重大失誤,此事關系民族存亡。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而慈禧太後的強政又如何會把許景澄的言語放在心上,僅在第二次禦前會議上慈禧就強行對外宣戰,當時的光緒皇帝已經十分無措,急切的詢問多年出洋辦公,清晰國際局勢的許景澄,而許景澄含着眼淚上禀皇帝:“殺使臣,燒使館,即使國際上亦罕見此種成案,不得不格外審慎。”

可卻不曾想到,這些忠言竟變成後來讓他變成刀下魂的證據,他被莫須有的戴上了勾結洋人,離間朝綱的罪名。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北大唯一被砍頭的校長

而許景澄卻從未背叛祖國,作為北京大學當時的校長,他心心念念着國家的教育,祖國的後代,認為國之希望就在下代的年輕人,就連被判死刑以後,他還在心中記挂着京師大學堂存在俄國銀行的辦學經費,害怕俄國賴賬,在就刑前夕他還取來存折上交。如此一片赤誠之心,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卻淪為政治的無辜犧牲者。

上司人的眼睛不想睜開,國家的魂也就散了,國家的心也就盲了,這個時候憤怒睜大眼睛的明白人,該有多麼痛苦。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于是,在1900年的7月28日,許景澄被押往菜市口,而行兇的劊子手在施刑前曾向許景澄讨賄,卻遭到許景澄的不屑,是以在行刑時,劊子手故意把刀移到許景澄的頸椎之處,砍斷了脊椎骨,氣管卻沒斷,許景澄在劇烈的痛苦中死去。如此一代忠臣,得之則是國之幸,失之則是國之痛!

死後昭雪,後人銘記

1901年,光緒為許景澄平反,讓他在死後官複原職,并且派人将許景澄的靈柩護送南下,在此途中,竟然出現萬衆瞻仰的場景,不禁讓人動容,可見面對上層上司班子的愚不可及,群眾是知道的,對于誰才是真心為國的義士,百姓是清楚的。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雖然許景澄成為了慈禧亂政下的犧牲品,但是他一輩子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讓世代中國人都銘記他是中國危難時期忠誠的外交家、政治家。從政伴君多年,許景澄難道會不知道自己進谏的後果是什麼?

他從來都知道,知道自己是活不長久了,知道自己必定成為刀下魂,他卻依舊不畏,說的都是真的對中國有利的箴言,說是被動殺害,我卻更認為他是英勇赴死,以肉身之血肉祭奠國家,警醒國人。

唯一被砍頭的北大校長,因主張保護外國使館被殺,臨死前受盡痛苦

小結:

從古至今,中國的崛起正是因為有這些像許景澄一般的忠貞義士,相信北大也因為有如此一位帶頭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他不僅将成為所有北大學習的楷模和精神榜樣,更是整個民族,整個國家都應該銘記和傳頌的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