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蘭媽談育兒
論什麼樣的孩子最優秀,相信沒有什麼比“自律”二字更具共鳴,而自律這個東西太過完美、也容易成為鏡花水月,作為家長隻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自覺自律,因為這樣的孩子不需要家長過多提醒,平時就可以将自己的事情完成得很好,而自律的孩子也知道什麼樣的時間該去做什麼樣的事情。
不過,能夠擁有自律的孩子卻不多,喬布斯曾言“自律即自信,而自信則是自由,沒有自我管理的人生就很難變得更好”,據說喬布斯在開創蘋果智能新時代的時候,每天早上四點就起床、九點之前必須要把工作完成,也正是這種頑強的自律精神才成就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為什麼自律的人生就像開挂一樣步步高升?其實就在于自覺二字,擁有自覺能力的孩子往往都會把自己的生活管理得很好,在什麼樣的狀态下也知道該去完成什麼樣的事情,不過現實生活當中能夠把自律保持很好的人卻不多,就連很多成年人也無法做到計劃當中的自覺。
自律的最大敵人是懶惰,而懶惰最大的敵人就是家長
前些天,計劃減肥的表姐頭天晚上元氣滿滿地說“我明天早上五點起床跑步,六點回來給你們帶早餐”,結果清晨一縷陽光照進卧室時表姐才緩緩睜開眼,而媽媽早已在廚房開始忙碌,看了看手機的表姐調皮地說“看來計劃又失敗了”,而媽媽則是沒好氣地說“減什麼肥,一天淨瞎折騰”。
從這件事來看,可能在很多成年人的角度是在“瞎折騰”,但其實計劃的背後就是一份自律的态度展現,自律這東西不是天然就會、更不是與生俱來,它是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增強自我能力,像教育者的自律追求是需要通過政策和方法實作,而孩子的自律追求則很多展現在家長身上。
如果說自律最大的敵人是懶惰、那麼懶惰最大的敵人就是家長,家長對孩子是鼓勵、支援,亦或是“潑涼水”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而家長作為懶惰最大的敵人,平時在孩子的自律方面也永遠不要指望他們可以天生自覺。
案例:
表姐橙子是一個比較要強的事業女強人,作為單親媽媽,她在女兒欣欣的教育投資方面都不含糊,欣欣喜歡跳舞、一甩就是幾千鈔票去報班,欣欣喜歡旅行、一安排就是過萬的旅行團,欣欣喜歡畫畫,除了繪畫班的課餘安排之外iPad也是說買就買。
論對孩子的成長培養,表姐的勵志想法就是多才又多藝,但事實卻是欣欣做什麼事都三心二意從無自覺,比如報了舞蹈班之後隻是當遊樂場一樣嗨皮一下就回家,跳舞過程的複雜動作也從來都不願意嘗試突破,正是“一遇困難就放棄、退縮”的不願意嘗試,也導緻了欣欣這孩子從小就嚴重缺乏自覺性。
而面對女兒的三心二意,表姐橙子是“說破嘴”的功夫也無法改變孩子的懶惰,尤其是随着孩子的年齡漸長,那些說教、催促、和唠叨換來的隻是更多忤逆行為,像不想聽就摔門把自己關在卧室、戴上耳機聽音樂,或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都成為了孩子叛逆行為裡最讓家長傷神的無奈。
分析:
其實,長大後的孩子之是以出現很多極端的叛逆性行為,無非是和家長之間産生了思想方面的差異,其中家長的包辦、催促、或想法複制都在思想及行為方面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而自律這東西不是坐着就可以等得到,需要通過不斷的實際行為去逐漸完善、實行,如果我們總是管東管西限制孩子的自由,那麼他們又怎能獲得自律的機會呢?
是以,每一個自律孩子的背後都站着一個懂得距離、懂得引導的父母,而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好的距離也是駕駛員、和副駕駛的關系,而作為孩子的副駕駛家長能做的就是多看少說、勤建議少指令的教育态度。
當然,很多事情成年人的自覺未必比孩子好,家長在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時候首先就要限制自己的行為,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要給孩子立規矩、更要給自己立規矩,其中對自律能力大有幫助的6條教育家規就值得每位家長收藏。
其中,五大教育家規分享:
家規一:能力大于成績
自律的本質在于能力,一個懂得“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的自覺孩子,也是伴随一身的自律福氣,不過在自律方面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能力展現,尤其是在學習方面成績并不代表一切,而孩子的能力展現也是不可估量的成長價值。
如果孩子本身就缺乏自律性,那麼家長首先就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态,若自律即是自信,那麼孩子的自信就少不了自身能力的展現及延續,尤其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家長要把能力看作比成績重要。
其中在努力大于成績的自律性家規裡,家長需要經常給孩子說一些積極上進的鼓勵話語,比如告訴孩子“成績雖然很重要,但能力才是成績的結晶,隻要你再努力一點,相信成績也一定會更好一點”,若家長平時多學會鼓勵、贊美、及認可孩子,相信能夠注重能力展現的家長,一定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多積極向上的精神、及源源不斷的自信心!
家規二:榜樣、以身影響
論孩子自律性延續的最好辦法,那沒有什麼比家長做好自律榜樣、以身影響最具代表性了,如果孩子的自律性不夠好,那麼家長要做的就是将自律帶入家庭、帶入教育,讓孩子的身心及周圍都在自律的帶動下散發更多光澤,其實這才是榜樣帶來的以身影響價值。
其中家長做好自律性榜樣的以身影響,需要做好以下幾大教育家規:
1)不要輕易承諾,但答應孩子的事情必須要做到
2)孩子所做的計劃,無論好壞都隻給建議、不做決定權
3)支援孩子的安排,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按時守約守信
4)制定生活計劃表,嚴格按照時間排序完成計劃
5)安排家務勞動計劃,全家一起按計劃行事、把自律當習慣
6)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要分得清主次、不要過多參與
家規三:先苦才後甜
懂得自律的孩子、一般都擁有着比較堅韌的做事毅力,遇到困難時也會竭盡全力去将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哪怕明知過程很辛苦、也絲毫不會畏懼,其實這樣的堅韌精神正是來自于實踐中的磨煉,如果孩子動不動就抹眼淚、抽泣,在豆腐心的背後也很難在各種艱難的環境下擁有自律。
是以,培養孩子自律精神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先苦後甜,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一份成就和榮耀的背後都離不開辛酸苦辣的事态無常,而擁有吃苦精神的孩子也更容易在各種艱難場面保持初心、并将結果完善的更好,如果孩子做事有始有終且不怕吃苦,還怕自律能力不夠強大嗎?
其中,先苦後甜的家規家長要保持以下謹記:
1)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千萬不要插手
2)鼓勵孩子勇于創新、多嘗試新的發現
3)孩子遇到挫折失敗時告訴他“再試一次,結果會不一樣哦”
4)尊重孩子的主觀意識,不要随便插手他們的決定
5)多帶孩子參加登山、攀岩、長跑、打球、栽樹或釣魚類的耐力事情
家規四:賞罰要分明
良好的家庭教育包括自律性培養,家長除了要欣賞孩子的個人能力、做好榜樣及培養孩子的先苦後甜毅力之外,在教育的整個大局層面還需要注意賞是賞、罰是罰,當孩子表現優秀時不要吝啬贊美和誇獎。
不過,當孩子胡攪蠻纏、遇事不對理或明知故犯時,該懲罰孩子的時候也不要心軟柔弱,讓孩子明白“規矩是為了束縛,而束縛是為了讓思想更清晰”,孩子才能更好地适應社會上的各種拘謹,這就是為什麼自律的孩子總是可以展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家規五:尊重優于權威
良好的家庭教育及親子關系,一定是展現在彼此尊重的互相了解及欣賞方面,而懂得尊重、包容孩子的家庭也往往更容易誕生自律寶寶,這是因為尊重永遠都優于權威,被尊重對孩子來說更多的是感覺上的自信、及存在感,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将來也會以同種方式回饋你。
但現實當中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給孩子立下權威的包辦或替補模式,但這種面面俱到的安排看似完美、卻并非孩子所願,随着年齡增長的獨立意識增強,一觸即發的叛逆戰争也早晚都會成為權威教育的敗筆,而互相尊重教育就不同了,它可以通過溝通或同情心拉近距離、帶來更多教育質感。
教育其實就是一門學問,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家長學會與時共進方能展現到近朱者赤效果,而教育孩子也是一份“慢動作”展現,平時多一些優點放大、少一些缺點抱怨,和孩子共上進且做好榜樣相信自律孩子可輕松誕生!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執行個體,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