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帝國1820年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比,明顯“瘦”了

【本文由

賨人客

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老公:老婆,你瘦了。

老婆:是嗎?哪裡瘦了。

老公:衣服瘦了。

……

大清帝國

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相比,明顯“瘦”了,隻不過,是現在“瘦”了。

好了,來看一下大清帝國全盛時期的地圖:

大清帝國1820年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比,明顯“瘦”了

其中,紅色區域為“瘦”掉的部分。

有人會問:

尼布楚

及周邊怎麼沒在這個極盛版圖裡面?

這裡我要說一下:并不是曾經屬于大清的領土就是大清極盛時期的領土。舉個例子,在尼布楚被割出去之前,新疆還沒有收複呢?是不是要把新疆劃去?我們不能把不同時空的領土揉到一起去,這樣會造成一種錯覺。

那麼,大清帝國極盛時期的版圖形成于哪一年呢?

據譚其骧先生主編的

《中國曆史地圖集》

顯示:這一年是公元

1820年

,也就是清嘉慶二十五年。這一年,大清已經丢失了額爾古納河以西、貝加爾湖以南、西南大約

35萬平方公裡

的土地(即尼布楚周邊地區)。

大清帝國1820年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比,明顯“瘦”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大清帝國之後是怎麼“瘦”下去的。

1840年

(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鴉片戰争爆發。原為我屬邦的哈薩克,被沙俄侵吞,面積約100萬平方公裡。同年,原為我屬邦的布魯特,也被沙俄吞并,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

注:屬邦指非我直接統治地區。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1858年

(鹹豐八年),沙俄趁第二次鴉片戰争之機,侵占大清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外東北),并逼迫清政府簽訂《瑷珲條約》加以承認,面積約

60萬平方公裡

1860年

(鹹豐十年),第二次鴉片戰争結束,沙俄逼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侵占我混同江及烏蘇裡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

40萬平方公裡

的土地,包括庫頁島在内。至此,我國徹底失去日本海的出海權。

大清帝國1820年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比,明顯“瘦”了

1864年

(同治三年),根據《北京條約》條款,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侵占我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約

44萬平方公裡

的土地。

1868年

(同治七年),原為我屬邦的布哈拉汗國被沙俄侵吞,面積約100萬平方公裡。

1876年

(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的浩罕汗國被沙俄吞并,面積約35萬平方公裡。

1881年

(光緒七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沙俄侵占我伊犁地區約

7萬平方公裡

1883年

(光緒九年),中、俄簽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沙俄侵占我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

2萬平方公裡

大清帝國1820年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比,明顯“瘦”了

1887年

(光緒十三年),中、葡簽訂《和好通商條約》,葡萄牙被允許永駐和管理澳門。

1895年

(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我割讓台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約

3.6萬平方公裡

的土地。同年,新疆極西帕米爾地區約

1萬平方公裡

的土地被沙俄和英國瓜分。

1898年

(光緒二十四年),中、德簽訂《膠澳租借條約》;中、俄簽訂《旅大租地條約》;中、英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和大片的領土丢失比起來,這些租約都無關痛癢了。

最後,就是我國丢失的最大一片領土——外蒙古。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援下,于清朝滅亡之際宣布獨立,硬生生地從我國“挖”走

156

萬平方公裡

的土地,不然,我國将成為世界第二大陸地國。

大清帝國1820年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比,明顯“瘦”了

哎!往事已矣,現在讨論這些徒增傷感,筆俠旨在喚起大家的奮起之心,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

《賨人客》

,号

蜀山筆俠

,一個

文章會“說話”

的曆史作者,專注于不同角度看曆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