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因為戰争很多價值重大的古墓都慘遭破壞,比如位于遼甯省的僧格林沁墓就是其中之一。專家們表示,僧格林沁墓已經難以再修複,因為除了一塊石碑之外在也沒有其他東西,是以我們現在也隻能從老照片中認識僧格林沁墓。究竟僧格林沁墓是什麼樣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你揭秘。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對很多讀者來說,僧格林沁是比較陌生的名字,但他可是晚清時期和曾國藩齊名的王公大臣,是以民間百姓常說“南曾北僧”。史料記載,僧格林沁是蒙古人,并且還是成吉思汗鐵木真胞弟的二十六代孫,是以算起來僧格林沁也是純正的蒙古貴族血統。

僧格林沁是一員武将,道光年間擔任禦前大臣,并且手握重兵,是清廷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僧格林沁的一生中,他戎馬生涯,戰功累累,為清朝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鹹豐年間,北方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比如著名的太平天國起義軍北伐,已經嚴重地威脅到清朝的統治根基。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在此緊要的關頭,僧格林沁臨危受命,率軍迎戰太平天國軍,大獲全勝成功化解了清廷危機;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僧格林沁主持天津海防,在多次戰鬥中擊潰英法軍隊;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同治年間,僧格林沁又成功鎮壓了撚軍,但可惜不久之後他就山東遭遇埋伏身亡,消息傳到京城後也震驚朝野,同治皇帝甚至都悲痛不已。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僧格林沁去世後,同治皇帝賜其谥号為“忠”,并且還配享太廟,在當時來說這算是很高的待遇了。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是年七月,清廷護送僧格林沁的靈柩北上,最後安葬于科爾沁左翼的旗林内,也就是現在遼甯法庫縣的公主陵村。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史料記載,僧格林沁的王陵墓規模宏大,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并且地上建築還有十多座,比如禦碑樓,過廳和飨殿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陵園内還有一尊聖旨碑,高約6.8米,上面是同治皇帝的親筆聖旨。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總而言之,僧格林沁墓十分奢華,然而很可惜未能儲存下來。據當地縣志記載,在1948年的時候法庫縣發生動亂,很多人趁亂将多座公主陵都打開搶奪其中的寶貝,本身僧格林沁墓能逃過一劫,但是因為一個傳說僧格林沁墓也慘遭毒手。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據說,僧格林沁遇害的時候偷顱被砍掉了,是以其入葬的時候隻有身體,于是同治皇帝下令為僧格林沁鑄造了金頭顱。當時,人們對這一說法都深信不疑,于是就将僧格林沁墓挖開了。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在僧格林沁墓被挖開之後,究竟是否發現了金頭顱存在争議。後來,考古專家們經過調查,發現當地村民都口口相傳當時确實發現了一個頭顱,但是僧格林沁的後代子孫表示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雖然金頭顱依然是未解之謎,但其墓葬中大量金銀玉器的随葬品卻都是貨真價實的,而這些全部都被洗劫一空。據當地百姓反映,在僧格林沁墓中還有一個“九龍杯”,和家用的茶缸子大小差不多,倒入水的時候平淡無奇,但倒入酒之後杯中就能看到九條龍,但可惜“九龍杯”最後去哪了也是謎團,是以也有各種五花八門的說法。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在2010年前後,當地考古專家們想複原僧格林沁墓,但後來發現難度太大就隻好作罷,另外在複原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僧格林沁墓被毀壞之後一直都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除了那塊聖旨碑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遺迹。原來規模宏大的陵園,如今也成了當地村民的玉米地,是以我們也很難再去想象它曾經的模樣。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後來,考古專家們在遼甯省檔案館查找老照片,結果無意中發現了幾張民國時期的僧格林沁墓照片,可見樹木郁郁蔥蔥,地上建築也都儲存完好,并且還有守陵人在裡面居住。

僧格林沁墓早就消失,再想複建已經不可能,可是卻留下珍貴的老照片

現如今,僧格林沁墓的地上建築早已經蕩然無存,放眼望去也滿是凄涼和荒蕪的感覺。但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僧格林沁墓沒有了,但是它的第七代守陵人依然還在,是以當地有關部門也為其修建了房屋,看護着僧格林沁墓最後的遺迹——聖旨碑。僧格林沁墓是一個警示,我們一定要愛護好文物,否則我們的子孫後代隻能面對殘缺的曆史。對僧格林沁墓來說,還好它還有一些老照片,而那些沒有照片的王陵或者遺迹,被破壞之後也就成為了永遠的傷痛。

參考資料:

《僧格林沁傳奇》作者:張功臣,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