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前言:當時買車根據有車同僚的建議,也沒有多去考慮其他車型,是以就直接提了大衆朗逸,朋友推薦該車的原因第一就是出自大衆,面子會比其他品牌更好,第二是市場保有量大,日後維修保養更便宜,後期保值率也更有優勢一些,還有就是該車作為家用車還是不錯的,目前的車主口碑還挺好,是以經過一番試駕後直接提了大衆朗逸。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由于當時手頭預算并不算很足,是以大衆朗逸提的車型是1.5L中配版本,落地價在12.5萬左右,這個價格對于我來說後期還貸款的壓力還是可以承受的。目前已經開了半年的時間,通過這段時間的使用,對于朗逸的認識更深了,作為一款家用車,朗逸還是合格的,它的後排空間表現得不錯,本人身高176cm坐在後排,不會有壓抑感,但座椅稍微短了點。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套1.5L+6AT的動力組合,勝在穩定耐用,日常駕駛夠用,但一旦需要加速超車的時候還是有一定局限的,動力來得比較緩慢,突然重踩油門發動機的聲音比較大,還有跑高速的時候胎噪會比較明顯,還有油耗跑高速的時候比較省油,在市區駕駛的時候要達到8個油左右,稍微有點高了,最後日常上下班和代步朗逸是可以作為選擇的。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終于看清德系和日系的差距!最近身邊的一位朋友要買車也是10多萬的預算,來尋求我的建議,自然而然我就向他推薦了大衆朗逸,他其實也将朗逸放在備選車中,但更傾向于選擇日系車,廣汽豐田雷淩是他比較中意的車,于是就陪着他去了當地4S店試駕雷淩,剛好也有機會試駕一下該車,來看看兩車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中級車的智能标杆#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一眼看到廣汽豐田雷淩,或許是很久沒怎麼關注該款車,對于這個外觀設計還是感到挺多驚喜的,豐田設計還是挺個性誇張的,根據銷售介紹,雷淩是基于TNGA架構打造的,是以設計會更為誇張個性,它擁有兩種外型設計,所看到的是正常版,大尺寸的前進氣格栅設計,邊緣是鍍鉻裝飾内部是蜂巢熏黑裝飾,而運動版會更有運動感,頭燈和日間行車燈設計也很有辨識度,内置全LED光源,是以外型上比朗逸要更适合年輕人。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坐進車内,雷淩的内飾相對于外觀還是要更為内斂的,比較常見的設計語言,标準的T字造型中控台,中控台頂部面積比較大和平整,其次是用料不錯,軟質材料為主觸感是不錯的。一塊懸浮式的中控大屏,9英寸還算夠用,銷售說其内部的功能配備得很齊全,實際體驗,螢幕UI界面很簡單,操作起來沒有難度,内置有“豐雲悅享”車載互聯系統,還有華為HiCar映射功能,這個比較好用,還能進行遠端車控,比本人的朗逸要更有科技便捷感。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由于朋友平常還是很多時候需要載3-4個人的,對于空間的需求會更大點,是以特意仔細體驗了一些空間,前排空間朋友身高172cm,坐上去可以找到舒适的坐姿,雷淩的軸距為2700mm,這個級别标準的尺寸,後排空間本人身高176cm,腿部空間富餘一拳半,頭部不會有壓抑感,能滿足需求,且座椅填充物厚實,人體工程學做得成熟。根據銷售說,安全配置是雷淩的亮點,8個SRS空氣氣囊,搭載了最新的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統,包括了PCS預碰撞安全系統、LTA車道循迹輔助系統,還有全速域自适應巡航,豐田在安全方面還是很厚道的。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來到試駕環節,試駕車是雷淩雙擎1.8H版,其實雷淩還有1.5L和1.2T動力選擇,雙擎版是1.8L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加高轉速電動機,最大綜合輸出功率達到了90kW,動力來說是夠用的,主要是日常開起來發動機的噪音控制得很好,起步的時候更輕快,E-CVT變速箱重在平順好用,油耗才5個多點,可謂是省油。最後,這一番試駕,終于明白了兩車的差距,相比于朗逸,雷淩一車雙型的外觀設計更有選擇性,也更個性運動,還有更注重智能感和安全感,其1.8L混動版油耗也表現得很不錯,開起來也舒服。

開了6個月的朗逸,第一次試豐田雷淩,才發現德系和日系差距到底有多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