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曆史劇?

就是因為可以在銀幕上看古人嬉笑怒罵,人生起落。到了結局,壞人被曆史掩蓋,主人公全身而退,觀衆在十幾天的時光中跟着主人公經曆了他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刻,

到了結局功成名就與疲憊感同時油然而生,甚至比他們自己還要失落。如果遭遇了《風起洛陽》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想來跟老白相同體驗的必不在少數。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一、漏洞百出的奁山銅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無論是曹破延、龍波、元載、魚腸、姚汝能、何執政、何孚、林九郎都有成為大小BOSS的潛質和可能性,

在層層反轉之後再反轉的劇情推動下,最終才發現一切的幕後推手居然是最不起眼,卻一直都沒有離開過大衆視線的徐賓

。觀衆的腦子在編劇的帶動下,轉

飛快,發熱發燙,卻刺激

不到最後一刻根本停不下來。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到了《風起洛陽》的大結局,我們驚奇地發現,所有的布局,所有的線索,辛苦搭建的劇情迷宮的出口就在安排在對面。

一個爛尾的結局,讓所有人的努力、奮鬥、理想全部變成了虛妄。

我們從開頭梳理一下劇情,就會發現開局的預設和結局的不合理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沖突與撕裂。

一開始,奁山的告密者要到神都告密,半路出現一堆殺手,引出了百裡弘毅參與案件。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換個思路考慮,春秋道連火藥都還沒有制造出來,不用奁山銅當容器可不可以?唐朝早就普及鐵器了,非得用銅?還必須是百裡延家的産業?就算上面追查下來,這又不是什麼動搖國本的大事,派幾個賬房把賬面抹平可不可以?

花點錢把查賬的官員收買了可不可以?

派十六夜把查賬的官員暗殺掉可以不可以?

哪怕是花錢讓官員把辦案時間拖上十天半個月可不可以?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何至于把百裡延、巽山公、宋涼這麼幾位混到朝廷大佬級的人都給直接弄死?這幾個人當中,要錢有錢,要兵權有兵權

。兵部尚書宋涼的職位可是遠高于武攸決的,大家齊心合力一起開開心心幹壞事,事成之後再分蛋糕,豈不美哉?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二、破滅的理想,離奇的操作

《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聞無忌、龍波都是第八團拼死守衛烽燧堡的戰士,随後無論是張小敬火拼熊火幫,還是龍波挾持聖人都有着一條從始至終都貫穿的叙事線索,

每一個關鍵節點,都在助推這新的叙事時空的形成、完成着對套路

性既

頂叙事線索的自我拆解和自我完善。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到了《風起洛陽》

,男主高秉燭是因為和幾個弟兄們舍命去保護太子,結果這些人的犧牲和男主的終極追求變得毫無價值,甚至沒有任何意義。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十六夜既然早就與高秉燭郎情妾意,幹脆直接安排武思月直接下場大家一起狗血三角戀得了。正好,百裡弘毅、柳七娘、

郡主之間的感情線也是欲抑還揚,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六個人幹脆一起搞一場轟轟烈烈的古裝虐心偶像劇得了

,何必費力不讨好地安排一場又一場打打殺殺的呢?

聖人放糧的現場,柳十郎居然帶着弩機上場?曆史上柳家的侄女可是王皇後,武則天上位之前的死對頭,

所有人居然對這麼危險的人物視而不見?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最離奇的就是武則天的神操作,在發現春秋道炸毀含嘉倉之後,立馬給武憂決奉上金手指大禮包,先是接手聯昉,又是封龍山王,接着安排了工部侍郎的位置,這還嫌不夠又把軍隊的排程權也交給他。

這般驚慌失措大張旗鼓,就好比大英帝國博物館發生爆炸案,英國女王立馬讓007破格提拔為國防部長一樣荒謬絕倫。

什麼核潛艇、戰鬥機、航空母艦能安排的都給安排上,就是為了抓幾個蟊賊。這樣拿着紅棗當火吹的精神頭也是沒誰了。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全場最腦洞清奇的就是武攸決,長期服毒長期潛伏,最後關頭在群衆面前搞一場演講,再弄死武則天就可以稱帝了?

按照這個邏輯,《奇葩說》、《超級演說家》、《世界聽我說》的選手豈不是早就能天下無敵,一統全球?

區區一個旁支的武性,認識幾個關壟集團大佬,手下有幾個朝廷重臣?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的将領認識幾個?

無論是太子、武承嗣都還健在,皇位怎麼也輪不到一個區區侍郎吧?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三、嚴重跑偏的曆史

《長安十二時辰》中,從李泌的雲淡風輕到元載的功于心計;從張小敬的堅毅果敢到姚汝能的左右逢源;從許鶴子的溫婉可人到王蘊秀的傻甜刁蠻。

這些人物在曆史上幾乎都能找到相對應的人物,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性格和行為都相當契合曆史上的形象。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反觀《風起洛陽》,嚴重架空了人物的曆史形象。武則天親口承認東川王是太子之侄,聯昉的公子楚,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

公子楚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又是排查内奸,又是遭遇刺殺,其目的居然是為了女皇的長治久安?

這跟匍匐在女帝腳下,當一條“忠狗”有何差別?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如果對應一下曆史背景,真要按照這個劇本進行推演,那麼即将到來的神龍政變如何上演?唐隆政變還如何實作?武則天對李隆基的殺母之仇,囚父之恨如何消解?

無論從人物的對立關系還是從曆史的角度進行橫向對标,整個行為邏輯都顯得非常被動。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無論是晉王武慎行還是東川王李譯耽,他們在劇中的表現,每一步的政治動作,都帶着很強的目的性和自主意識。他們在串聯其整個劇情之後,反而推動着情節朝着劇情的深淵,義無反顧地一頭紮進去。

那份樂觀和執着不禁讓人懷疑,這究竟是懸疑劇,還是無厘頭鬧劇?

,洞察渺小生命的底層苦難,展示社會生活中小人物被命運裹挾的真實沖突才是對人性之本的回溯與叩問。

風起洛陽對比長安十二時辰: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

白羽點評:在《風起洛陽》的前35集中,我都一直相信這些曆史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好的懸疑劇必然是愛情與陰謀交織在一起,互相牽引,在重重沖突中蹒跚前行。尤其是曆史背景的加入使得資訊量陡增,每個案件的離奇驚險、撲朔迷離。

我們當然享受這段曆史,不是因為它是曆史的,而是因為它是我們熟悉的。要想保持懸疑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起碼要有能夠自圓其說的自洽邏輯。

稍有不慎,漏洞就會帶來虛假,主角的成功就再也沒有說服力了。

最後弱弱地問一句高秉燭:從開頭你就冷冷清清,凄凄慘慘,這都尋尋覓覓到了結尾,

你妹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