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都一定不會對貝勒爺這一角色感到陌生。因為在很多清宮劇中,都會出現擁有這樣身份的一些人物。而所謂的貝勒爺,其實是一種世襲的皇室爵位。擁有此爵位的人,身份稱得上是很高貴的了。而之是以要在這裡提及貝勒爺,主要是因為接下來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内容,就跟來自北京的一位特殊的貝勒爺有關——他雖貴為貝勒爺,但卻生活窘迫至靠蹬三輪來謀生的地步。那麼,原為貝勒爺的他,為何會淪為北京的一個車夫呢?趕緊來了解下!

一、安林與清朝皇室的關系
上面内容中提及的“他”,指的是一個名叫安林的北京男子。他出生于1947年,是地道地道的北京人。而之是以說他是貝勒爺,是因為他家跟清朝皇室之間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具體來講,還得從清朝滅亡前和安林的父親說起。衆所周知,溥儀正式頒布退位诏書後,清朝便已然不複存在了。但在那之前,即便中國的情況已經很不好了,以溥儀為首的愛新覺羅家族仍在國内占據着統治地位。而安林的父親,正好跟溥儀一樣,也姓愛新覺羅,且他跟溥儀還是堂兄弟的關系。故而若按此關系推論下去,那在清朝未滅亡時,安林的身份怎麼也夠得上做個貝勒爺。
二、安林婚後所過的困窘生活
雖然按上述方式來算的話,安林理應為貝勒爺才對。但是實際上,安林出生時,清朝早就滅亡很長時間了。故而到了安林這一輩,他不光沒有貝勒爺這樣高貴的身份了,而且日子過的還相當清貧。尤其是在結婚以後,家裡一下子多了一張嘴吃飯,弄得原本生活就很貧困的安林,不得不選擇通過多打幾份工的方式來賺更多的錢。及至妻子給他生下了孩子,家裡的開支就變得更大了。若說既便如此,安林仍能想辦法解決眼前面臨的困難的話,那母親的突患惡疾就真的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三、為了謀生而開始蹬起三輪
為了養育妻兒和給生病的老母親治病,安林不得不另外尋覓一下生機。好在關鍵時刻,他發現蹬三輪做車夫可以賺到不少錢。于是很快,他便開始嘗試着借車去賺錢。據說當時僅幹了一天,他就掙了遠多于做其他工作好幾倍的錢。這讓他感到非常高興,并又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之後,為了專心靠蹬三輪車掙錢,安林辭去了自己之前所做的其他工作。而這樣做了以後,還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樣,每天都能賺得個盆滿缽滿。
四、依靠蹬三輪所得的收入養活了一大家子的人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安林就掙到了不少錢。但是畢竟那是靠借用别人的車才掙到的錢,怎麼着說起來心裡也會感覺不太舒服些。于是沒過多久,在賺夠了足以買一輛新三輪車的錢後,安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買下那輛自己早就相中的不鏽鋼三輪車。而自從有了屬于自己的車後,安林幹起活來就變得更加賣力了。接着,他憑借自己蹬三輪掙得錢養活了全家人不說,而且還用多出來的錢供家裡的孩子們都出國去留了學。甚至到了後來,他還有錢在北京買下一整套的四合院,真真是闊氣的令很多人都羨慕。
五、年齡變大後的安林仍在蹬着三輪
随着時間的推移,原本年輕健壯的安林開始變得白發蒼蒼起來。既如此,那按理來說,他很該“退休”回家安度晚年才對。然而實際上,年齡變大後的安林仍在蹬着三輪。隻不過此時蹬三輪的他,為的是享受一種情懷,而并非是為了維持生計。而即便他已經變老了,肯坐他車轉北京城的遊客照舊絡繹不絕。至于原因,其實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安林在招攬生意的時候一直都刻意強調自己的“貝勒爺”身份,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安林在蹬三輪的過程中,會給遊客們講述更多的跟北京城有關的故事。
結語:
通過閱讀上述内容,我們主要想讓大家從安林老人的身上學到一種敢于變通和堅持保持自我的精神。其中,敢于變通指的是,他能在清朝已滅的情況下,懂得放下身段去掙錢謀生。而且不光不害怕别人在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後對自己加以嘲笑,還敢用這身份做噱頭來招攬生意。至于堅持保持自我,則指的是他在晚年階段仍堅持發光發熱地繼續工作着。而并未像其他人似的,總愛幹些倚老賣老的事情。
圖檔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