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二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形成了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故事,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認為他并非雍正之子,而是一位漢人之後。這種說法屬于無稽之談嗎?

愛新覺羅·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乾隆,名為弘曆,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他本身雍正帝的第四個兒子,但是有人卻認為,他是海甯一位姓陳人家的兒子,是漢人之後。就連金庸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也是這樣描述的。
金庸先生這樣寫并非空穴來風。因為,自清末以來,野史筆記和民間傳說中确實都認為乾隆皇帝是海甯陳家陳閣老的兒子。
陳閣老,俗名陳世倌,生活在浙江海甯縣。海甯縣雖小,卻因為在那裡能夠看到氣勢磅礴的海潮而聞名于世。陳世倌于康熙年間入朝為官,與雍親王一家常有往來。今天陳閣老的舊宅内儲存一塊九龍匾,據說是雍正親筆書寫的。
相傳,雍親王和陳閣老兩家夫人同年同月同日分别生了一個孩子,雍親王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的時候,陳家老小個個目瞪口呆,原本自家白胖的小子竟然變成了丫頭。但陳家無可奈何,隻能忍氣吞聲。那個換入皇宮的胖小子,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影視形象
由于故事的主人公地位斐然,乃九五之尊。是以故事一出籠,乾隆是陳閣老兒子的傳說就越傳越廣,風也無法追逐。民間甚至傳說,乾隆登基後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
另外還有一本名為《清代外史》的書,作者是一位晚晴文人。他在書中寫道: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是以在宮中經常穿着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自己是否像漢人。曆史上的乾隆确實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内還儲存着不少乾隆帝身着漢服的畫像,也許這便是引起傳說的原因之一。
可是,許多人并不認可這種說法。在皇室族譜《玉牒》中可以發現,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然已經夭折,但第三個兒子已經8歲,且一個王妃3個月後又為他添了一個兒子。并且此時的雍正才34歲正值壯年,他怎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的兒子,一個王妃即将臨産的情況下,用自己的女兒換陳家的兒子?這種行為是解釋不通的。
乾隆皇帝影視形式
同時,還有學者們對傳說中的海甯陳家進行了考證。海甯是浙江錢塘江邊上的一個小縣城。所謂的海甯陳家就是指陳世倌家。因為曾經入閣為官,是以被當地人稱為陳閣老。陳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皆仕途通達,多人官居高職,顯赫一時。
至于乾隆為什麼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浙江的海甯,而且每次都住在陳家的私人花園?據考證,乾隆南巡到海甯,主要是視察耗資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海甯是一個偏僻小縣,找不到比陳家花園更好的地方讓皇帝住了。
再說,陳家花園離陳家住宅實際還有幾裡路遠,乾隆在陳家花園住過四次,但對陳家子孫卻一次也沒有召見過,更談不上“探望親生父母”了。前面提到的那塊九龍匾确有此物,但據專家考證,這塊牌匾不是乾隆所寫,而是康熙皇帝所寫。
從記載中,我們也不乏看出,乾隆與陳世倌的關系其實并不是父子。據記載乾隆六年陳世倌升任内閣學士不久,就因為起草谕旨出錯,被乾隆帝當衆斥責“少才無能,實不稱職”。如此言語,怎麼看也不像父子吧。
此外,就連曾經寫出《書劍恩仇錄》的作者金庸先生也曾親自說過,書中所謂的乾隆弟弟陳家洛這個人物是他杜撰的,乾隆皇帝是海甯陳家後人的書法站不住腳。
這個問題到這裡差不多就算結束了。可是為什麼乾隆的真實身世和出生地,到現在還是個謎題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清朝皇室族譜《玉牒》,上面清清楚楚地記載着:“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于康熙五十(1785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後鈕钴祿氏、淩柱之女誕生于雍和宮”。也就是說乾隆皇帝是由鈕钴祿氏生于雍和宮,即原雍親王的府邸。
乾隆也認為自己出生于雍和宮,他還曾多次暗示自己出生在雍和宮内。
乾隆在《新正詣雍和宮禮佛即景志感》詩中說“到斯每憶我生初”。說明乾隆認為自己出生在雍和宮。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到雍和宮禮佛,又說“十二初齡才離此,今瞥眼七旬人”。詩中還标注“康熙六十一年始蒙皇祖養育宮中,雍正年間遂永居宮内”。說明乾隆帝認為自己是出生于雍和宮内的。
但是,奇怪的是,乾隆之子嘉慶皇帝并不認同其父的說法。在嘉慶皇帝為乾隆所寫的賀壽詞《萬萬壽節率王公大臣行慶賀禮恭紀》中也提到“康熙辛卯肇建山莊,皇父以是年誕生都福之庭。”也就是說,乾隆是在避暑山莊誕生的。
此外,乾隆朝官員、曾任避暑山莊總管的管世銘曾有一首詩這樣寫道:“慶善祥升華渚虹,降生猶憶舊時宮。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并注明“獅子園是皇帝降生之地,常于憲廟忌辰臨駐”。也就是說,承德避暑山莊的獅子園才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
“真假美猴王”已經很難辨認了。如今現有史料就有更多種關于乾隆的真實身世和出生地,是以很難辨出其中真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