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東吳怎麼被滅的

【國學愛好者第一訂閱号】

三國時期,後魏蜀吳三足鼎立,三方維系着微妙的平衡,但是天平越來越向魏國傾斜。因為蜀國有扶不起的阿鬥,再加鄧艾的奇襲,魏攻蜀之戰迅速分出勝負,公元272年,晉武帝與羊祜商讨伐吳之策,羊祜認為伐吳應借上流之勢,武帝頗以為然遂命王濬在益州建造戰船、訓練水軍,為伐吳做準備。

實際上,在此之前的269年,晉武帝已經開始為總攻吳國而做軍事部署了:尚書左仆射羊祜鎮守襄陽,都督荊州軍事;征東大将軍衛瓘鎮守臨淄,都督青州軍事;東莞王司馬伷鎮守下邳,都督徐州軍事。

三國東吳怎麼被滅的

公元276年,認為時機已到的羊祜奏請伐吳,并獻平吳方略,但是羊祜278年病故,是以沒有機會親自參與實施自己的方略。公元279年11月,晉武帝以羊祜生前所提方略,下令出兵伐吳,總兵力20多萬,分六路,水陸并進。太尉賈充為大都督駐襄陽,節度諸軍,後來随着戰事進展移駐項縣(今河南沈丘)。

公元280年1月,大軍開動,王濬、唐彬率巴蜀水師7萬,沿長江東出巴蜀;杜預則自襄陽南下,目标江陵(荊州);胡奮率軍南下,取公安;王戎率兵取江夏;王渾率兵從壽縣出發向東南攻橫江(今安徽馬鞍山和縣南)。司馬伷率軍南下直逼建業(今南京)。

2月,王濬、唐彬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東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宜道(今湖北宜昌宜都),杜預攻克江陵(今湖北荊州),胡奮攻克江安(今湖北公安東北)。吳國江南郡縣紛紛歸降。然後王濬、唐彬水軍繼續東進,拿下巴丘(今湖南嶽陽),又與胡奮、王戎攻下夏口(今湖北武昌),順流而下直逼建業。

吳國丞相張悌等領兵3萬從牛渚(亦稱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南)渡江,迎戰王渾軍。3月,雙方戰于闆橋(今安徽馬鞍山和縣),張悌戰死,全軍覆沒。吳主孫皓又派人準備第二天再出征,結果晚上士兵全逃跑了。3月中旬,王濬、唐彬統帥八萬士兵和龐大規模的水師戰船,進入建業,孫皓迎降,吳國滅亡,至此三國結束。

晉滅吳之戰,是我國戰争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突破長江天險,水陸并進的進攻戰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晉、吳兩國國力相差懸殊,二者之間的結局早已注定,隻是早晚的事。我們回顧這場戰争,會發現晉國的兵力雖然占據優勢,但是晉軍攻擊的重點在長江上遊的江陵(荊州),而江淮戰場上的軍事行動隻是牽制。這對晉軍能快速赢得這場戰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前秦攻東晉的淝水之戰,苻堅大帝出動的兵馬比這場戰争多好幾倍,但是就因為攻擊的重點在江淮戰場而非荊州,水軍遲遲打不開局面,最終兵敗亡國。

同意的點個“在看”,讓我們一起通過小故事,感悟大道理,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号:國學漫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