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清軍入關,順治登基

清朝因為是少數民族建構的皇朝,是以自建立以來就受到各方勢力的威脅,其統治基礎遠比想象中要脆弱。湯斌出仕于清初,就是他建構了清朝文化上的正統性,可以說是他替清朝奠定了百年基業,以至于近代反清革命家鄒容稱其為“馴靜奴隸”。

一、清初的困難

清朝初年,滿人的統治并不穩定。南明在南邊以“大明”旗幟為号召收斂人心;清朝的小弟北韓則“居心叵測”,打算練十萬兵直搗關外,恢複大明江山;西北邊境也不安定;入關的八旗子弟連同其家眷不過30萬,用30萬滿人統治幾千萬漢人根本不可能。清朝占領區反清幫派的秘密行動也造成清朝社會的不穩。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清初形勢圖

更可怕的是,雖然清朝也盡力用正統标榜自己,開科舉尊儒學,但真正德高望重的儒學泰鬥根本不買賬。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朱舜水甯可去倭地,促進藩國的文化事業,也不願再踏入滿人統治下的中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堅決拒絕康熙的博學鴻詞科征召;黃宗羲也三次拒絕康熙的征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湯斌登場了。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顧炎武

二、湯斌其人

湯斌,生于1627年(明朝天啟七年),河南雎縣人。順治九年(1652)中進士。1654年入國史院修《明史稿》,由于表現積極,修書的曆史觀正确(就是盡力替清朝辯誣,抹黑明朝),十分符合清朝口味,次年就升任陝西潼關道兵備副使,之後轉任江西道台。

在江西任上,他積極參與鎮壓南明勢力。當時南明已經滅亡了,但在南方淪陷區還有很多南明舊勢力在打遊擊,最著名的就是通海侯李玉廷率領萬餘人不懼艱難,在江西于都縣山區打遊擊,給清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湯斌上任後先是招安李玉廷。李玉廷詐降,但湯斌截獲了鄭成功等海上抗清勢力寫給李玉廷的信,知道了李的計劃,遂将計就計,結果造成李無功而返。進而湯斌聯合江西巡撫的兵馬一起圍剿。李玉廷人少被俘,但他堅貞不屈,最後被湯斌無情殺害。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三、理學治國

湯斌不是個不學無術之人,隻是和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價值觀不同而已。湯斌的老師是和黃宗羲齊名的理學大師孫奇逢,孫奇逢也拒絕到清朝做官。但和老師等人不同,在湯看來,天下大勢本來就是風水輪流轉,湯斌理學的核心信仰就是“天地生物, 勢不能缺陷。有缺陷處,端賴人以補救之”。這句話放到國家層面,就是朝代更替本來就是平常的事,是以不必為故國緬懷,要做的是應對當下,以人力補救,用當代人努力完善目前。即便換了老闆(皇帝統治階級),隻要管理階層(官員)繼續努力,還是能造福員工(百姓),繼續将公司(國家)營運下去的。在這種世界觀、價值觀的指導之下,湯斌提出了“親民愛民,以民為本”、“寬一分則民,守一分之賜”、“求通民情”,這三條構成了湯斌理學的骨幹。

1669年康熙鏟除鳌拜并親政。随即康熙開始建構維持清朝統治的辦法。當年康熙學習曆史上的皇帝,開設經筵、日講制度,讓漢族士大夫給自己上曆史課,借鑒曆代皇朝的興盛衰落。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湯斌

湯斌當時是翰林院侍講,是給康熙上課的老師之一。他以自己學到的理學出發,将程朱理學的精髓全部灌輸給了康熙,核心内容大緻有三點:

一是主靜躬行、經世緻用。這點是湯斌最先灌輸給康熙的思想,其着眼點就是鼓勵康熙當一代明君,為百姓着想,輕徭薄賦。是以康熙後期大力減少後宮開支,同時推行攤丁入畝,兩項措施減少了人民壓力,直接緩和了民間沖突。

二是以理治國。理就是理學,湯斌是理學出身,自然對程朱學說奉若瑰寶,他忽悠康熙想要治世,必須像堯舜那樣笃信儒學,是以理學在康熙時期成了清朝的官學。1679年,康熙開博學鴻詞科,就是顧炎武、黃宗羲都看不上的那個,但湯斌當選該科甲等。康熙一生孜孜不倦、求學好問的品格和湯斌的引導密不可分。

三是以儒治儒、文治天下。針對當時關内滿人太少、漢人是滿人百倍的情況,順治時期推行的是扶植僞軍,将吳三桂等前明降将招降過來,以華制華。到了康熙這,他不想借用貳臣的勢力,還想削藩。恰在此時,湯斌提出以儒治儒的政策,說白了還是以華制華,隻不過這裡的“華”不再是僞軍,而是經過清朝教育的、根紅苗正的、忠心為清朝服務的漢族士大夫。這一條被康熙直呼内行,大力點贊。最終成了康熙朝的國策,稱為“右文”即崇拜文學的意思。其表現仍是1679年的博學鴻詞科。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康熙

湯斌成功地将自己的理學灌輸給了康熙,使得康熙成了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真正接受儒學漢法的皇帝,在康熙時期,圈地徹底停止了,漢化真正進行了,而傳統學說上華夷之辯開始向華夷一家轉型,民間反清運動是以受到嚴重打擊。

四、一生頂峰

湯斌因對清朝的特殊貢獻被升為江甯巡撫,駐地蘇州。江甯就是南京,這可是明朝發家之地,而且是全國經濟中心,地位十分重要,是以能在這裡任職的必須是清朝皇帝最親近的人。是以巡撫江甯堪稱湯斌一生頂峰。湯斌巡撫江甯時期,以身作則,将理學成功運用于江甯。

蘇州是南方商業重心之一,當時蘇州有楞伽山,山上有座五通祠,五通祠就打出信五通神保平安、财富的名号,“稱貸于神,可以緻富。重直還債,神報必豐”,五通祠是以得到了大量捐款,财力雄厚。而且達官貴人經常出入,以至于該祠“牲牢酒酸之飨,歌舞笙簧之聲,晝夜喧聞。”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蘇州江甯巡撫舊址

但該祠不是什麼正經宗教,而是借着宗教名頭騙财斂财的邪道,其教義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五通祠的神喜好美女,民間有少女婦女生病,“必曰五通将娶為婦”,她們的家人也不找醫生醫治,就靠自愈,萬一病死,“家人不以為哀,反豔稱之”。

湯斌到任之後采訪民情,發現五通祠之事,馬上處置,但反對聲音接踵而至,五通祠勢力已經深入民間,甚至拉攏一些鄉紳權貴,湯斌驚駭之餘,不懼困難,采用了雷霆手段果斷搗毀五通祠,并上奏康熙“賜特旨嚴禁,令地方官加意巡察,有敢興複淫祠者治罪”,這樣才避免江甯地區成了邪教中心威脅清朝統治。此後湯斌于1678年去世。

革命家鄒容罵他是滿清奴隸,清朝尊他為文正,湯斌為何備受争議?

采訪民情

文史君說

湯斌給清朝修過史書,曆史觀“正确”,又給康熙提出過如何統治漢人的正确建議,實際建構了清朝的正統性。到了雍正時期,為了懷柔漢人士大夫,加強思想控制,樹立正面典型,就追谥了清朝第一個文正公“湯斌”,此時距湯斌去世已經46年。近代革命運動興起後,革命家鄒容批評湯斌的漢奸行為,說他是滿人的奴隸。但是從今天的角度來講,我們對湯斌不應求全責備,因為清朝是中國的正統皇朝之一,湯斌給清朝統治者建言獻策,改進了清初的統治,終歸也是有利于當時生産的恢複發展以及百姓生活改善的。從某種意義上将,就是湯斌思想影響了康熙,才奠定了清朝今後的百年基業。

參考文獻

《清史稿》,中華書局2012年。

餘龍生:《湯斌與清初理學治國實踐》,《人文天下》2015年第6期。

吳建華:《湯斌毀淫詞事件》,《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