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而不是其它地方?

1937年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而不是其它地方?

圖來自網絡

自出兵侵略台灣,日本之後又發動了一系列侵略中國的戰争,妄圖征服中國、滅亡中國一直是日本帝國主義擴張的既定目标。1927年日本抛出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稱“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自此,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不再遮遮掩掩,而是明目張膽地昭示于世界。

1937年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而不是其它地方?

1936年中旬,日本突然大規模向華北增兵,并不斷制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明顯加快了征服中國、滅亡中國的步伐。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向盧溝橋的中國駐軍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奮起反擊,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泸溝橋事變”,中日戰争全面爆發。

1937年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而不是其它地方?

那麼,“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而不是其它地方呢?

我們知道,日本征服中國的戰略是欲以東北、華北為基地,進而吞并整個中國。當時的局勢,日本要完全占領華北,就必須先控制北平、天津等大城市,而泸溝橋是北平通往華中的重要門戶;日本欲封鎖北平進而占領北平,就必須先占領盧溝橋;而中國自然也認識到盧溝橋的重大戰略地位,必定不會輕易放棄。這樣,盧溝橋就成為當時中日首要的必争之地,全面戰争爆發于此,也就成為了必然。

1937年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而不是其它地方?

宋哲元将軍(圖來自網絡)

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具體局勢,及盧溝橋重要的戰略地位:

首先,盧溝橋事變前豐台已經丢失。華北事變後,北平對外聯系主要有兩個重要門戶,一是豐台, 二是盧溝橋。豐台為平漢、平綏、北甯三條鐵路的交彙點,扼北平對外交通的咽喉,其重要性不亞于盧溝橋,日軍早就虎視眈眈地窺伺着豐台。1936年9月,日軍包圍了豐台的中國兵營,逼迫中國軍隊撤出豐台。日軍占領豐台後,便随時可以切斷平漢、平綏、北甯鐵路的聯系,北平失去了一個重要門戶,盧溝橋成為北平通往華中的唯一通道。

1937年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而不是其它地方?

張自忠将軍(圖來自網絡)

其次,豐台丢失後,盧溝橋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盧溝橋在北平西南,位于平漢線上,橫跨永定河,地勢險要,是北平通往華中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事變爆發之前的局勢是,日軍已完成對北平的三面包圍。從豐台至山海關的北甯路沿線,均有日軍駐防;東面有日僞政權“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控制;北面由僞蒙疆自治政府掌握;西北面則是匪僞軍勢力範圍。此時,隻有位于西南面的盧溝橋是出入北平的唯一通道。如果日軍占領盧溝橋,就可切斷平漢路,最後完成對北平的包圍,使北平成為座孤立無援的死城。這樣,盧溝橋就成了中日必争之戰略要地。

趙登禹将軍(圖來自網絡)

三是,盧溝橋事變是日軍蓄謀已久的軍事行動。因盧溝橋特殊戰略地位,它必然是日本侵略軍發動戰争的主攻目标。事實上,盧溝橋事變是日軍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軍事行動,事變前日軍就多次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實彈演習,而且規模與次數不斷擴大。演習由最初每月一到兩次變為三、五天一次,由偶爾的白天演習改為頻繁的夜間演習。并且日軍聯隊長、旅團長、直至駐屯軍司令官,都先後指揮這些演習。很顯然,日軍選擇在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就是針對盧溝橋的,中國政府對此也是非常清楚的,七七事變的爆發并非偶然。

果然,不久盧溝橋事變就爆發了,中華民族偉大而艱苦的抗日戰争就此開始。

1937年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而不是其它地方?

佟麟閣将軍像(圖來自網絡)

隻是,讓日本強盜意想不到的是,中國的抵抗意志會如此強大而堅定,日本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随着中日戰争相持階段的出現而宣告完全破産;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日本滅亡中國的企圖已經完全破滅,這時日本侵略者終于明白,盧溝橋事變的槍聲,竟然是它走向可恥失敗的死亡之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