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出現了很多農民起義,其中最為出名、規模最大的要數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在公元1850年從廣西起源,規模大到影響了半個中國,差點動搖了清朝的根基,把封建式的農民起義推向了曆史的最高峰。從最開始的不被看好,到屢打勝仗,最後分裂失敗經曆了十四年。就算是現在的教科書上,對這場運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其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偉大農民起義。

最終的結果是太平軍被清朝鎮壓下去失敗了。清政府開始各種''黑''太平軍,說他們就是一群''粵賊''、''僞賊''等各種貶義詞,意在降低太平軍對國家的影響,更是派人大肆宣揚,太平軍如何殘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農民為什麼會起義,還不是因為走投無路,太平軍大多數是那些平常老百姓,清政府所說的那些罪行,太平軍能做出來嗎?恰恰相反,清軍對太平軍的鎮壓可以用血腥來形容,什麼手段都能使出來。把太平天國運動鎮壓下去的将領如曾國潘、陳國瑞等人被清政府褒獎,還有那些幫助清政府的洋人如戈登、華爾都被冠以英雄。
辛亥革命爆發以前,民主等革命思想已經在民間傳開,太平天國那些負面形象逐漸被人撥開。而孫文常常說自己就是第二個洪秀全。他對洪秀全的評價是:洪秀全一介貧民起義,驅逐滿清,雖然最後失敗犧牲,是以不能用成敗來評價他。
而孫文出生在廣東,緊鄰廣西,是以太平天國的傳聞在廣東流傳甚廣。孫文從小就聽老人講述,受其影響很深,這也是他推翻清政府統治的動機。是以,孫文還會以''太平天國繼承人''自居,把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奉為先驅。
後來,清政府被推翻。但是在那個舊社會,仍然流傳着對太平天國的诋毀,這一般都出現在當地的地方志上,很多地方還把太平軍稱之為''粵賊''、''僞賊''。
為了給太平天國洗脫負面影響,進一步宣傳國父精神,當時的民國政府還專門頒布了一項法案,嚴禁個人以及地方繼續诋毀太平天國。政府在《禁止誣蔑太平天國案》中說道,禁止任何一切形式诋毀太平天國,如果被發現,輕則坐牢,重則砍頭。法案頒布出來以後,全國都在為太平天國正名。尤其是在其發源地廣西,在縣志裡是這樣描述太平天國運動:太平諸傑,奮迹金田,為漢族吐氣,千古同欽。
除了這些外,各地方政府還把運動寫進教科書,舉辦紀念會,悼念太平天國英雄,意在把太平天國描述成先驅。以此來轉變群眾對太平軍的看法,從這以後,太平軍不再是賊,而是成了民族英雄。到了今天,現在的教科書裡仍然視太平天國是一場偉大的農民運動,而那些領袖人物如石達開、李秀成等人更是被人稱為英雄。
不知道你怎麼看這件事情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精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