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時的王爺、阿哥、貝勒如何區分?其中一個在清朝還要考試

看古裝劇總是傻傻分不清,這裡來一個王爺,那裡來一個貝勒,還有阿哥什麼的,為什麼古代的稱謂這麼多。不過還是有很多朋友,都能夠厘清他們的差別,但是細節方面,還是值得注意一下。

下面我就來向大家解釋一下,古時的王爺、阿哥、貝勒如何區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這樣稱呼,其中一個在清朝還要考試。

一、阿哥

阿哥是最好區分的一個。這個稱謂是滿族的習俗,在清朝一般稱呼皇子為阿哥,不過隻用來稱呼未成年的皇子。成年之後,阿哥基本會有自己的封号,到時候會根據地位來稱呼,就比如親王或貝勒之類的。

古時的王爺、阿哥、貝勒如何區分?其中一個在清朝還要考試

二、王爺

王爺一般指皇帝的兄弟,比如雍正的兄弟胤祥,就被封為和碩怡親王。不過皇子如果得到冊封,也是可以稱為王爺的。比如乾隆的兒子永琪,就被冊封為和碩榮親王,是以别人也稱呼他王爺。

這一點其實也和第一點相印證,就是成年的皇子獲得封号,就可以被稱為王爺,至于貝勒後面會說到。

王爺也不一定是皇親國戚,如果能夠為國家立下功勞,也可以破例封為王爺。比如當初韓信為劉邦打天下,西漢建立之後,韓信就被封為諸侯王,他就是由平民晉升為王爺的最佳代表。

古時的王爺、阿哥、貝勒如何區分?其中一個在清朝還要考試

王爺這個職位确實令人羨慕,因為他們有很高的權力,生活條件也很好。不過很多時候,皇帝為了避免王爺勢力過大,也會刻意限制他們的行動。當初呂後放過劉恒,但是為了避免其生事,便派人趕快将劉恒母子送往代國,沒有允許不準擅自回京。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後,就害怕藩王們的勢力,是以決意削藩,結果導緻燕王朱棣造反。

其實在封地上也不錯,在那裡就相當于這個封地的“皇帝”,不僅歸自己統治,封地的所有田租稅收,都歸王爺所有。不過每年的收入,必須按照比例進貢給皇帝。

在清朝,最高的爵位就是和碩親王,比和碩親王更受榮寵的,便是獲得“世襲罔替”的權利,也就是清朝的“鐵帽子王”,同時還能夠配享太廟,這些都是最高榮譽。

古時的王爺、阿哥、貝勒如何區分?其中一個在清朝還要考試

三、貝勒

貝勒的職位比親王要低,不過也是皇室爵位的一種。原本親王的兒子稱為貝勒,但康熙皇帝對此做了調整。原本貝勒和貝子是一個意思,可是後來貝勒、貝子慢慢演變成兩個等級。

簡單來說,貝勒和親王一樣,原本是皇族内部的稱呼,可是到了後來,隻要受到皇帝冊封,都可以稱為王爺或貝勒,即使平民也行。

清朝時期,原本親王嫡子以外的兒子,都可以被封為郡王,到了康熙年間,規定将等級由郡王改為貝勒,将貝勒降為貝子。

古時的王爺、阿哥、貝勒如何區分?其中一個在清朝還要考試

不過可不是直接獲封那麼簡單,康熙二十七年規定,是以獲封爵位的人,都必須在20歲時接受考核,考核内容為:滿語、馬術、步射三項。隻有合格的人,才能繼續保留爵位,否則視情況降級,甚至是取消爵位,最嚴重的結果是,取消爵位并且終身不得再參加考試。

當然特别突出者,不但可以保留爵位,甚至可能得到晉升。康熙對于這種考核十分看重,每次考核都極其嚴格。雍正、乾隆也相繼将這種制度完善。

是以三種稱呼其實很好區分,很多電視劇的稱呼都沒錯,和大家了解的也一樣。不過無論是不是皇親國戚,凡是能夠稱為“王爺”或“貝勒”的人,都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參考文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