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蕭元啟策反狄明看出,老王爺臨終那番話才是真理,皇後無腦至極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劇情發展到現在,劇中大概脈絡已經很清晰了,大梁朝堂之上,長林王府深受兩代皇帝信任,位高權重。首輔荀白水和其妹大梁皇後怕長林王府功高震主,屢次挑釁,欲除之而後快。新帝登基,長林王病逝,前罪臣之子蕭元啟聯合首輔裁撤長林軍,後又通敵叛國冒領軍功,與首輔聯姻,位極人臣。蕭元啟有叛逆之心,欲登大位,四處聯絡大梁将領,先是安排親信擔任禁軍統領,現在又開始策反淮左營将軍狄明助其謀反。

從蕭元啟策反狄明看出,老王爺臨終那番話才是真理,皇後無腦至極

狄明雖然跟蕭元啟沒并有交情,但是狄明全家卻因金陵城瘟疫而死。蕭元啟告訴狄明,當年瘟疫蔓延的真相,原來是皇後指使。首輔知道後,包庇皇後,欺上瞞下,置百姓生死于不顧。狄明本人忠君報國,元啟說出廢帝自立之時仍然不予合作,但是當知道當權者視人命為草芥聯想到自己家人的慘死,忠君之人心中的豐碑坍塌了,他選擇了合作,因為朝堂之上的人不值得效忠。

從蕭元啟策反狄明看出,老王爺臨終那番話才是真理,皇後無腦至極

當看到這兒的時候,我想到了長林老王爺在朝堂之上對皇帝蕭元時那番話了,“臣若是威權過重,無法限制倒也可能危機主君,由此加以防範,看來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合适。老臣最怕的就是陛下錯認為這些就是全部的為君之道,隻要皇權在手,制衡朝堂,就可以從此江山安穩,高枕無憂。這把龍椅坐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自古以來并沒有什麼千秋萬載,一成不變,是以為君者要想到将來時時心懷憂懼,越是心懷憂懼,越要心懷萬民。這朝堂制衡固然重要,但是歸根結底無論擁有多少手段,多少智謀,最關鍵的還是為君者自己!”

從蕭元啟策反狄明看出,老王爺臨終那番話才是真理,皇後無腦至極

長林王并不是皇帝但是他清楚為君之道,蔺晨那句“志不在此,非不能也”,就說明了老王爺的用心良苦,他告訴平旌“皇帝年幼,有些話必須用心說”,是以老王爺這番話就是他的心血,是他對梁帝、對靖王、對梅長蘇給他賦予衆望的交代,是他對小皇帝作為皇伯父、輔政大臣的最後的一絲心血,他想讓小皇帝心裡面有一個本責,那就是為君者當以百姓為重。可我們再來看看,皇帝的母親荀太後的所作所為。

從蕭元啟策反狄明看出,老王爺臨終那番話才是真理,皇後無腦至極

身為皇帝的母親,她給皇帝又帶了什麼,她心疼皇帝,是以縱容濮陽纓的歹毒行為,使得京城瘟疫蔓延,身為國母,視人命如草介待百姓似豬狗。那時看來她身為皇後,惡有惡報好像離得很遠,但是當狄明心中豐碑倒塌的那一刻,我信了。要不是皇後無腦,瘟疫蔓延,使得狄明全家73口全部身亡,堂堂大梁的邊關将領怎麼會選擇幫助奸臣謀朝篡位呢?她愛皇帝,但是恰恰就是她的舉動,給皇帝帶來了災難。

從蕭元啟策反狄明看出,老王爺臨終那番話才是真理,皇後無腦至極

老王爺的話驗證了,要是當初皇後沒有那麼無腦,為了制衡長林王府而放任小人橫行,狄明這樣的将領怎麼可能會被小人利用,大梁朝堂怎麼會有滅頂之災。狄明之事隻是一個例子,隻不過現在發生了,大梁天下那麼大,國祚需要延續,這樣的事沒表現出來的還有很多,老王爺看出了這一切明白這個道理,是以在朝堂之上用盡自己的最後一絲氣血教導皇帝,為君者制衡為手段,但是根本是心懷天下百姓,才可以江山安穩,高枕無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