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弟弟,行楷書為宋代典範

蔡卞的同胞哥哥蔡京曾4次入相,掌相權近二十年。有一種說法,說宋四家中的蔡襄不如蔡京,而蔡京則不如蔡卞。《墨林快事》稱:

“勝于京,京又勝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他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弟弟,行楷書為宋代典範

熙甯三年,蔡卞與胞兄蔡京同榜考中進士,被授為江蘇江陰縣主簿。蔡卞到任後,發現地方土豪劣紳顧新元等,有欺壓百姓的惡舉。顧新元等一幫土豪,趁着青苗不接之際,剝削百姓,取不義之财。他們以高出一倍的利息将谷物借給百姓栽種,到秋後,再以谷物抵債。蔡卞得知這一情況後,下令官府開倉借糧,借給百姓以解栽種之急。因為蔡卞落實王安石的青苗法特别賣力,受到了王安石的重視,王安石還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蔡卞。王安石對蔡卞比較賞識,但是一事歸一事,王安石當政期間,并沒有以權謀私,而蔡卞硬是一級都沒有提。

他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弟弟,行楷書為宋代典範

熙甯七年四月,王安石被罷相,出為江甯知府,撰寫了《精義堂記》,讓女婿蔡卞書寫抄錄呈送給神宗,宋神宗才知道有蔡卞此人。

熙甯八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掌相權後,他認為當務之急是推廣新學,讓改革深入人心。王安石與王雱、蔡卞、沈括等人通力合作,完成了新學的核心著作《三經新義》,《書新義》、《詩新義》由兒子王雱和女婿蔡卞執筆。後來王雱于九年七月不幸病逝,王安石深受打擊,蒙生退意。這時,朝秦暮楚,兩面三刀的鄧绾,向神宗建議,要想留住王安石,唯有給其兒子和女婿蔡卞加官,再賜第京師,就能留住王安石了。“拗相公”不同于常人,對宋神宗說:“我因為操勞國家事務,身體早已經不行了,怕引起議論,是以一直沒有說,外面的人不知道就不奇怪了。昨日,才知道禦史中丞鄧绾,為我及子弟升官,并求賜宅第。鄧绾為國家的禦史,他的職能是糾正幹部隊伍中的不正之分,使官員安分守己。而他居然做了超出他職權範圍的事,為宰臣乞恩争待遇,撈好處,這樣做,是極為有傷國體的。”在王安石的堅持下,蔡卞不但沒有升職,連推薦人鄧绾也被貶職而外調了。

他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弟弟,行楷書為宋代典範

直到1080五月,王安石退休四年後,在張璪的推薦下,整整過了十年,蔡卞才和一批才俊升到從七品。

蔡卞其實和哥哥蔡京不和。他看不慣蔡京的所作所為,兩家平時基本不相往來。崇甯四年春正月,蔡京任命宦官童貫為對付西夏的“熙河等路經略安撫制置使”,當時,蔡卞為樞密院事,主管軍事。蔡卞在徽宗面前力陳:“内侍為将帥不是盛世做的事,童貫知道我的反對,肯定不高興。但是,有關朝廷的事體我又不得不講!”蔡卞下殿,哥哥蔡京因為平時和他的主張多有不同,是以受到蔡京的诋毀,并借機與吳居厚等一幫輔臣一起起哄,逼蔡卞辭職。

他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弟弟,行楷書為宋代典範

蔡卞為右丞時,蔡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當時,徽宗想重用蔡京,被曾鞏的弟弟曾布上了眼藥水。曾布說,天下哪有兄弟同時為相的?

蔡卞常身處争議,一為嶽父王安石累;一為哥哥蔡京所累。攻王安石者,不能奈何王安石,而欲置他于死地。攻蔡京者,以蔡京為六賊之首,且為蔡卞胞兄,理歸奸侫。無論攻他的嶽父王安石還是他的哥哥蔡京,都要列他為奸臣。他的嶽父王安石,一生為官清廉,一塵不染,生活方式簡單樸素,一生如一,淡泊名利,超凡絕俗,有聖賢風範。

王安石作為封建時代的政治家,具有崇高的政治品質;博大精深的學識思想;獨樹一幟的道德節操;輔佐帝王的雄才大略,是曆史上其它時代,任何一名賢相不能和他相比的,王安石當屬中國古代賢相第一人。把他歸為哥哥一黨,顯然有失公平,他和蔡京不在一個頻道上。蔡卞不是奸臣,雖然他受到許多谏官的彈劾,但是彈劾他的原因都是因為黨争,在為别人背書。當然,在新政的廢立上,蔡卞是新政的堅定擁護者,于是受到舊黨攻擊,被彈劾降職。他們羅列了蔡卞六條罪狀:把章惇的過失全部強加給他,百口莫辯。

他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弟弟,行楷書為宋代典範

蔡卞的侄子蔡縧,有一部有名的筆記《鐵圍山叢談》,記載了米芾對蔡氏兄弟的評價:“魯公(蔡京)一日問芾:今能書者有幾?芾對曰:自晚唐柳氏(柳公權),近時公家兄弟是也!蓋指魯公與叔父文正公爾。”叔父文正公真是蔡卞。米芾面對蔡京的提問,大獻谀頌之詞,但其對蔡卞的評價,出自米南宮之口,該有相當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與晚唐柳公權相比,蔡卞自有一代大家之風範。

蔡卞與胞兄蔡京一起學書于蔡襄,後又從蘇轼學徐浩,上溯顔、歐、柳、李邕,然後,和宋時名家一樣,深入二王,于魏晉人中找生活。蘇東坡于宋代書法厥功至偉,“宋四家”中,除了蔡君谟,其他人莫不受其恩澤。蔡卞啟蒙于蔡襄,經蘇轼指點,由此漸入堂奧,并以二王為歸宿。蔡卞遺留下來的墨迹并不多見,主要作品有《楞嚴經偈語碑》、《孝女曹娥碑》、《緻四兄相公尺牍》等。

他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弟弟,行楷書為宋代典範

在二王書風的影響下,宋人重拾魏晉,信劄書法尤其盛行,一派楊凝式的尚意潇灑。蔡卞擅行書,又長于大字,受柳公權、李邕影響較大。于“貼”、“碑”二學,研究至深。蔡卞作品,于俊朗中見淳美,從圓健處見遒麗,文人士大夫的氣息躍然其上。有晉人之潇灑,唐人之發度,又有宋人之靈動。

本文作者盧秀輝先生先生作品

蔡卞(1048-1117),字元度,北宋福建路興化軍仙遊縣慈孝裡赤嶺紫金山(今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東宅村赤嶺自然村)人。

本文為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