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和海瑞最大沖突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字痛罵

說到海瑞和嘉靖的沖突離不開他們對于治國理念的解讀!

在海瑞看來,儒家之言是法理倫常,于是他堅定認為:民貴君輕,君臣父子應該互相愛護。

而在嘉靖看來是另一解讀:國家是皇家私産。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和海瑞最大沖突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字痛罵

(他們理念不同)

而這就是他們沖突核心。

也是以才有海瑞和嘉靖辯論時候嘉靖說的那個台詞出現!

嘉靖說海瑞:無父無君,棄國棄家

這話說的對,也不全對要看怎麼了解!

首先看第一句:無父無君。

這海瑞确實沒爹啊,四歲時倭寇進犯,他不幸死了爹,可是他有一個對他影響非常深遠的母親,海母其人可以說是中國無數賢良淑德母親的典範,不過在賢良淑德之後她還有一個标簽,那就是非常剛強而又固執與禮法和傳統。

簡而言之是嚴厲而又愛護孩子,對孩子道德要求極高的母親。

因為從小失去了父親,母親對海瑞的影響可以說深入骨髓,如何看出來?

其實劇情中多有表述。

上任他要問母親,做事他要問母親,就連和媳婦辦事也要問母親。

由此可見,海瑞對待自己母親那是絕對孝順。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和海瑞最大沖突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字痛罵

(在家孝順父母,為官忠于君王)

而儒家所言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叫做在家孝順父母,為官忠與君王。

海瑞如此孝順父母,必定也會非常的孝順君王,這即是儒家教義熏陶也是海瑞母親熏陶。

隻是這孝順表達方式,和對待母親時不一樣。

就讓嘉靖說出海瑞“無父無君”這話。

那麼這又是為何,原因不過是這孝順和忠君與海瑞而言,了解不同而已!

儒家倫常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海瑞在家孝順父母,卻面對君王的時候上大逆不道之《治安疏》,這就是大不敬。

可是這怪不得海瑞,他了解的孝道和忠義,和其他人不同,對海瑞而言,對君王的忠義最高境界就是直言敢谏。君王如有錯,而不谏言,這就是最大的不忠不義。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和海瑞最大沖突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字痛罵

(嘉靖認為海瑞為了名聲)

那麼用這個邏輯來看!

嘉靖認為海瑞無父無君是對的,因為他不忠于自己。

海瑞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他是用直言敢谏,去踐行自己的忠義。

兩個人的沖突就在這了解偏差上,嘉靖沒有做好父親和君王,海瑞的直谏就是為了忠義,也是為了君付好。

了解不同,觀念不同,最後造成沖突,這就是嘉靖說海瑞”無父無君“的解讀,那麼後面“棄國棄家”何解!

則又有另一番深意,這就是他們對國和家了解也不同。

國家國家,國是大局,家是小局。

因為顧全大局才有老成謀國,這樣的形容詞,那麼這個詞形容誰比較合适?

在嘉靖看來,嚴嵩啊,徐階啊,趙貞吉都是此列,他們無論心裡想法如何,都在用皇帝樂于接受的方式去治理這個國家。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和海瑞最大沖突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字痛罵

(嚴嵩為他遮風擋雨就是謀國之臣)

皇帝樂于接受的方式就是,這國家是我的,是我的,是我的。

而這就是古往今來家天下的頑疾,别信什麼儒家說的,民貴君輕,那是哄小孩的。

可是海瑞不一樣啊,在他看來,這個國不是你嘉靖一人的國,而是萬民之國,是所有官員的國,是所有人共有的。

你不過是這個國家的大家長而已,你胡亂行事最後讓國家不安甯,到處虧空内憂外患,你這個家長做的就不合格。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和海瑞最大沖突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字痛罵

(海瑞認為自己為君父直言)

這國家不是你一個人的,你不能亂來!

這就是海瑞和嘉靖的另一層主要沖突,那就是對家國觀念的不同了解。

于是嘉靖說海瑞棄國棄家,海瑞卻覺得嘉靖不了解自己!

無父無君,棄國棄家,這八個字就道出了海瑞和嘉靖之間的最大沖突!他們對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有國家觀念的不同了解”讓他們沖突即深刻而又尖銳。

那麼海瑞上的《治安疏》主要說了什麼?

其實就是表達他自己對這“父君和國家了解”。

父君和國家歸根結底,就是江山社稷,而比江山社稷更大的則是天下蒼生,這就是海瑞要表達的意思,我不是反對你嘉靖,而是希望你嘉靖帝,真的能成為合格的父親合格的家長。

“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治安疏》

這份疏奏雖然激烈,可是句句真情實意,目的其實是勸誡,讓皇帝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真正做到他理想中的君父和家長!

他理想的君父是什麼?不過是漢文帝漢景帝那樣的君王。

當今聖上,處處自以為效文景之舉,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無為而治。修道設醮行,其實是大興土木。設百官如家奴,視國庫如私産,以一人之心奪萬人之心,無一舉與民休養生息,以緻上奢下貪,耗盡民财,天下不治,民生困苦。要我直言,以漢文帝之賢,猶有廢政之弊,當今皇上,不如漢文帝,遠甚-《治安疏》

這句話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他理想中的家長又是什麼?

不過是用自己的母親和天下蒼生做對比,畫出了理想中的父親形象。

出而為官,家母諄諄誨之:爾雖無父,既食君祿,君即爾父。其實,豈止我海瑞一人視君如父,天下蒼生無不視皇上為父。無奈當今皇上,不将百姓視為子民。重用嚴黨以來,從宮裡二十四衙門派往各級的宦官,從朝廷到省、府、州、縣,所設各級官吏,無不将百姓視為魚肉。皇上身居西苑,一意玄修,幾時查民間之疾苦?幾時想過,幾千萬百姓雖有君而無父,雖有官而如盜。兩京一十三省,皆是饑寒待斃之嬰兒,刀俎待割之魚肉-《治安疏》

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這兩層意思表達完了,正好對應了嘉靖對海瑞的指責。

其實他們對對方的訴求心知肚明,但嘉靖卻不以為然!

原因很簡單,他做皇帝做的太久太久了,從來沒一個人敢于這樣跟他說話,這時的他隻有憤怒,沒有理智。

在位40多年,他從沒想過其實他的江山已經風雨飄搖,他的人民餓殍遍野,他的臣子離心離德,所有人都在期望他快點死。

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說這樣的話。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和海瑞最大沖突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字痛罵

(嘉靖皇帝做的其實是失敗的)

可是海瑞說了,将這個真相用一種近乎與搏命的方式告訴了嘉靖。

在海瑞看來,這才是最大的忠臣和孝順。

在嘉靖看來,這就是最大的大逆不道。

沖突由此而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堅持,和一個被蒙蔽雙眼人的堅持。

兩個人互相的拉扯,成全了一份曠古爍今的《治安疏》。

最後嘉靖懂了海瑞的意思,這也是嘉靖不殺海瑞關鍵。

是啊所有人都在閉口不言卻有一個人敢于直言,他才是真正的忠臣,雖然我不喜歡他。

最後海瑞也踐行了自己的忠義,在聽聞嘉靖去世之後,他昏厥與地,痛苦不已。

他罵了皇帝,卻是為了忠義,他聽聞噩耗也悲痛不已。

這是海瑞的忠,這是海瑞的義,也是他為萬民的呐喊,更是他對國家的責任。

隻不過這樣的話語,太過理想化,做皇帝的即使懂了,也不會照做。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和海瑞最大沖突源自何處?不過那八字痛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