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為何蜀國最先滅亡,因為有這三個人存在,不亡也得亡!
在中國曆史上,要說起那個王朝最為特殊,最為特别,恐怕人們想起的是三國。不可否認,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諸侯争霸的時代,他湧現出的人才,是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比拟的,今天有人挂了,明天又有人冒出來,這也造就了三國的名聲非常響亮。

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大亂,諸侯混戰,各路諸侯為了地盤總是厮殺,今天你打我,明天我就打你,随着時間的發展,經過一番兼并,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以曹操為首的集團,他統一北方,勢力最為強大,其次是盤踞在東吳的孫權集團,最後是盤踞在四川的劉備集團。
在這三國裡面,我們知道蜀漢是最先滅亡的,為何蜀漢最先滅亡,其實這和三個人脫不了關系。劉備好不容易建立蜀漢以後,經過發展,國力逐漸強大,但是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率領全國兵馬攻打東吳,但是在夷陵之戰戰敗,讓蜀漢損失慘重。經過這次戰役以後,蜀漢開始走向下坡路,就是諸葛亮也救不了。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有一個兒子叫做諸葛瞻,他在自己死前說過這樣一句話,“吾内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軍不能守國土,吾有三罪,有何顔面回去?”這是諸葛瞻死前的感憾,他指出蜀漢的滅亡和他們三人離不開關系。
黃皓是是宦官,受到劉禅的喜歡,并開始往上爬,在諸葛亮死後,黃皓取得劉禅的信任,開始把持朝政。黃皓得到權力以後,開始處理自己不喜歡的人,當時姜維聽說鄧艾來了,姜維急忙上書給劉禅,但是劉禅不理睬,讓鄧艾輕易的攻占了蜀國。
姜維以前是魏将,後來投降諸葛亮,諸葛亮對姜維很喜歡,對姜維傳授知識,還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希望姜維能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北伐。在諸葛亮去世以後,果然姜維聽諸葛亮的話,每次北伐規模都是很大,以至于蜀漢根本支撐不了姜維的北伐,國家征的稅收讓百姓擡不起頭,最終蜀漢走向滅亡。
“進軍不能守國土”,其實是諸葛瞻說的自己,埋怨自己沒有守住國土。諸葛瞻沒有繼承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在防守綿竹的時候,因不聽從别人的建議而失去了良機,導緻綿竹失守,自己也交戰身亡。這三個人對蜀漢滅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因為他們,蜀漢才是三國裡最早滅亡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