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自清軍入關以後,特别是在頒布剃發令後,所到之處無不激起了當地群眾的激烈反抗,畢竟那個“金錢鼠尾”的滿清發型也真是太難看了,難看得足以讓人選擇留發不留頭!雖然最終大多數人在屠刀面前暫時選擇了屈從,可群眾對于清朝統治者的反抗卻從未停歇過。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上至享盡榮華富貴的雲南土皇帝吳三桂,下至窮苦百姓,雖然他們“造反”的目的原因不盡相同,但都對清王朝的統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現在越來越多的史學家認為,康乾盛世不過是當朝統治者的一個粉飾假象,畢竟連清末的洋務運動時期都可以被稱為“同光中興”,這個“康乾盛世”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也就更讓人存疑了。

康雍乾三朝就沒個一天太平日子,朝廷天天在打仗,清軍不是在鎮壓叛亂就是在鎮壓叛亂的路上。這其中就有一支傳承七百年的“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後還有百萬信徒。這個事件就是著名的白蓮教起義,直接讓清朝由“盛”轉衰。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拜各類影視作品所賜,幾乎所有人都聽過白蓮教或是其分支。其實白蓮教的曆史很久遠,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700年前的白蓮教跟清朝時期自然有很大差別,走的是半俗半佛的路線,不用剃發也不用穿僧衣,教義淺顯易懂,吸引了很多信徒。白蓮教在經過了幾輪“融資”後又成功地上市,得到了元朝朝廷的許可,至此規模達到了鼎盛。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後來白蓮教的教義開始發生變化,元朝統治者又把群眾分成三六九等,各階級沖突嚴重,在元末時期白蓮教的“營業執照”就被吊銷了,變成了反政府武裝,反抗元朝統治。到了明朝白蓮教也沒消停,接着造明朝的反。清朝來了,也不例外。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白蓮教為什麼這麼喜歡造反呢?究其原因:當時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元明清都是如此。王朝中後期嚴重的土地兼并現象,使得農民的土地資源全都聚集在了少數權貴手中,喪失了土地的農民隻能再去向他們去租賃土地,淪為佃農。豐年還好,百姓可以勉強維持生計,可一旦碰上災年,農民們連租都交不起,根本沒有生路。古代的農民起義往往都是伴随着災荒發生的。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起義,轉戰了16個省份,消耗了清軍十萬兵力,更是花掉了清政府五年的财政收入,足足兩億多兩白銀。直接動搖了王朝根本,從此一蹶不振。那白蓮教為什麼這700多年每次造反起義都能有這麼多追随者呢?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白蓮教宣揚“教中所獲資财,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這種平均思想在底層百姓中極具号召力,更别說失去土地的農民了。再加上白蓮教裝神弄鬼,東拼西湊的教義反而能讓底層農民聽得明白,俨然一副鬼軍模樣,真是一呼百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赢糧而景從。即便在清朝滅亡後,白蓮教的信徒人數依舊十分客觀。

可是動搖清王朝統治根基的真的白蓮教嗎?想到了《武狀元蘇乞兒》在結尾處的一段對話: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皇帝:你丐幫弟子幾千萬!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麼安心?

蘇乞兒: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的。

皇帝:我?

蘇乞兒: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願意當乞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