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發生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将”期間,相關人物分别為關羽和周倉。原文如下:(周倉)見了關公,驚喜曰:“此關将軍也!”疾忙下馬,俯伏道傍曰:“周倉參拜。”關公曰:“壯士何處曾識關某來?”倉曰:“舊随黃巾張寶時,曾識尊顔;恨失身賊黨,不得相随。今日幸得拜見。願将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随镫,死亦甘心!”公見其意甚誠,乃謂曰:“汝若随我,汝手下人伴若何?”倉曰:“願從則俱從;不願從者,聽之可也。”于是衆人皆曰:“願從。”關公乃下馬至車前禀問二嫂。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甘夫人曰:“叔叔自離許都,于路獨行至此,曆過多少艱難,未嘗要軍馬相随。前廖化欲相投,叔既卻之,今何獨容周倉之衆耶?我輩女流淺見,叔自斟酌。”公曰:“嫂嫂之言是也。”遂謂周倉曰:“非關某寡情,奈二夫人不從。汝等且回山中,待我尋見兄長,必來相招。”周倉頓首告曰:“倉乃一粗莽之夫,失身為盜;今遇将軍,如重見天日,豈忍複錯過!若以衆人相随為不便,可令其盡跟裴元紹去。倉隻身步行,跟随将軍,雖萬裡不辭也!”關公再以此言告二嫂。甘夫人曰:“一二人相從,無妨于事。”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過五關斬六将期間,途徑卧牛山附近,遇上黃巾舊将裴元紹。經裴元紹介紹,卧牛山上還有一位黃巾餘部周倉再次落草。兩人正交談間,周倉率部來到面前,見到關羽後下馬慘敗,并堅決要求跟随關羽。關羽先是一口答應,之後再去詢問兩位嫂嫂的意見。誰知甘夫人反問關羽為何之前不要廖化而這次卻要了周倉。關羽點頭稱是,于是又拒絕了周倉。周倉态度堅決,最終再度說服關羽。在兩位嫂嫂的同意下,周倉将手下交予裴元紹,隻身跟随關羽。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周倉口中的“執鞭随镫”,意為因敬仰而願意追随左右。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将”的情節非常精彩,不過整個故事除了關羽重回劉備身邊這個結局是曆史的真實之外,其餘情節都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首先,關羽離開曹操時身邊并非帶着劉備的夫人,甘夫人并未與關羽一起在徐州被俘。關羽回歸的一路上也并非遭到沿途守将的追殺,而是平平安安回到了劉備的身邊。在真實的曆史當中,關羽也并未經過五關,而是直接從官渡前線前往袁紹軍中與劉備重逢的。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過,這裡不再贅述。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小說中提到的周倉,也是個子虛烏有的人物,并不見于史籍。這個人物的出現,最早是在宋元時期的三國話本《三國志平話》當中。在該書中,周倉既不是黃巾殘部,也不是關羽的部将,而是諸葛亮北伐大軍中的一個小角色,曾負責木牛流馬,還與司馬懿有過一番較量。至于裴元紹,也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角色,并非曆史人物。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說完了小說中整個故事的源流,再來對這個故事的情節作一個簡單的分析。小說作者對于這個情節的設計很有意思。熟悉《三國演義》的作者和清楚,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将”期間,一共遇上了三位黃巾餘部,分别是廖化、裴元紹和周倉。在這三人當中,裴元紹和周倉都明确提出要跟随關羽,而廖化雖然沒有明确說要追随關羽,但從甘夫人的表态中可以得知,廖化也早有追随之意。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既然如此,關羽為何隻答應了周倉而拒絕廖化和裴元紹呢?要回答這個疑問,我們不妨看看小說作者對于廖化和裴元紹這兩個人物的設計和定位。作為裴元紹而言,這個疑問很容易解答,因為他的作用其實僅限于後來成為趙雲的槍下冤魂,用來突出趙雲的高強武藝。關羽拒絕了裴元紹,就是為了後來裴元紹被殺的情節做鋪墊。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随,關羽僅收下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至于關羽為何拒絕廖化,的确令人疑惑。廖化雖然不是小說中的主要角色,但一出場便非常驚豔,不僅殺了杜遠,還救了關羽的兩位嫂嫂,其功勞要遠遠大于周倉。不過,小說作者不僅沒有讓他跟随關羽,甚至還讓他從二十八回開始消失。直到第六十回劉備入蜀時,書中才突然出現了廖化的蹤迹。而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小說作者在設計廖化這個人物時缺乏整體構思。如果作者将殺死杜遠及救了關羽兩位掃到的功勞放在周倉身上,這個情節就合理多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