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時期的審美究竟怎麼樣,真的是以“胖”為審美取向嗎?

唐朝人喜歡的是五花肉,肥而不膩,别拿一大塊豬肥膘說唐朝人喜歡這樣的。

很長時間以來,對于唐朝時期的審美都有個很大的誤解,那就是所謂的“以肥為美”,但實際上從各種記載與實物來看,唐朝人喜歡的是豐腴,而不是肥胖。

唐朝時期的審美究竟怎麼樣,真的是以“胖”為審美取向嗎?

對于唐代“以胖為美”的論調,大多數來自于當時的畫作與陶俑之類,在唐朝時期的很多圖畫與其他藝術作品之中,女子的形狀的确是以壯碩為主。

但實際上,也并非如此,比如著名的《步辇圖》,是當時将作大監閻立本繪制,吐蕃祿東贊前來長安求親,被唐太宗李世民召見。

畫中,李世民身邊的宮女清一色都是體态清瘦婀娜的模樣,跟胖完全扯不上關系。

《步辇圖》所反映的也是初唐時代的主流美學,當時仍舊是以清瘦為美,而到了盛唐時代經濟繁榮,可那時候的女子也并沒有說就以長得胖為美。

唐朝時期的審美究竟怎麼樣,真的是以“胖”為審美取向嗎?

盛唐時期,不管是《唐宮仕女圖》、《搗練圖》還是《虢國夫人遊春圖》,這些化作都成為了後來人們将唐代女子以胖為美作為标杆的一個依據。

但是,仔細看這些畫作就會發現,畫中的女子壓根兒就沒有那麼胖。

之是以讓人看上去比較胖,主要是因為穿着與發型的關系,當時的貴族女子都有極其誇張的發髻,穿上齊胸襦裙,身體整體呈現出圓桶狀态。

如果仔細看畫中的女子,她們的身材還是十分婀娜多姿苗條優雅的,而且富貴人家的女子就算是身上有點肉也沒什麼,但也與肥胖扯不上什麼關系。

唐朝時期的審美究竟怎麼樣,真的是以“胖”為審美取向嗎?

不僅僅是當時的各種畫作,敦煌莫高窟之中,也有很多同時代的壁畫與雕塑。

比方說敦煌第321窟裡面的飛天圖,根本就說不上胖,而像是同時代的菩薩、迦葉之類的雕像之類,也就稍稍豐滿健美而已。

中晚唐時期,像是《都督夫人禮佛圖》等作品,仍舊是如此的風格。

實際上在中國宋代以前,繪畫藝術主要以寫意畫為主,并不會完全寫實,是以很多的人物從繪畫上表現出來,往往都會顯得比較誇張,以突顯人物的地位、性格之類。

唐朝時代大多數比較“豐滿”的畫中女子,基本都是貴族女眷,她們因為富貴的身份還有優渥的生活,是以要相對誇張一些,這隻是一種藝術手法而已。

唐朝時期的審美究竟怎麼樣,真的是以“胖”為審美取向嗎?

除了繪畫藝術,再看看當時人們的詩歌,到底是以胖為美還是瘦為美。

著名詩人白居易有兩個美人侍奉,這兩人一個叫樊素,一個叫小蠻,當時的詩歌描述是“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兩個都是清瘦的美人。

貫休在詩中寫道“為人無貴賤,莫學雞狗肥”,反應的是當時的人,覺得肥胖是很不好的。

而《次柳氏舊聞》中記載,李林甫掌權時期,玄宗的兒子李亨生活清苦,玄宗有一次看到了就讓人選了五個美人送去,要求是“細長潔白”,玄宗壓根兒就不喜歡胖的。

唐朝詩歌當中,用來形容美人的詞句,幾乎都是形容清瘦或者豐豔的,當時的人們覺得皮膚白皙身材清瘦苗條的,這才是美女。

唐朝時期的審美究竟怎麼樣,真的是以“胖”為審美取向嗎?

說起唐代的美人,肯定有人要提起楊貴妃,說楊貴妃是個胖美人,但是,任何唐朝時期的典籍都沒有說過楊貴妃是個胖子,說楊貴妃胖,都是宋朝開始的事情。

不管是《開元天寶遺事》還是《後唐書》,抑或是《楊太真外傳》等等,形容楊貴妃的句子普遍就是“素有肉體”、“微有肌也”、“豐豔”之類。

說白了,楊貴妃最多就是比較豐滿,該有肉的地方有肉,十分勻稱。

楊貴妃的“胖”其實就好像是今天男生們喜歡的那種微胖,但是如今的人們卻誤以為楊貴妃的胖是現在女孩子們以為的那種微胖,這就是差距。

唐朝時期的審美究竟怎麼樣,真的是以“胖”為審美取向嗎?

那麼,為何許多人覺得唐朝人以胖為美呢?

第一,藝術表現方面的錯覺,唐朝時期的繪畫、雕塑等等仍舊是以寫意為主,其展現出的模樣比起實際要誇張不少,以此展現人物的個性與地位等等,這其中基本都是貴族。

第二,楊貴妃的傳說出現偏差,宋朝時期楊貴妃因為禍水之名,形象逐漸污化,不少人都傳來傳去,将壓根兒沒見過的貴妃給說的越來越胖。

第三,盛唐時期生活條件非常好,這一時期的确出現過微微的“以胖為美”,人們都覺得長得肉肉的是富有的展現,但也就是微胖,并不算是以肥為美這種等級。

唐朝時期的審美究竟怎麼樣,真的是以“胖”為審美取向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