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軍這個團長打響了抗日第一槍,17年後重回故地為何失聲痛哭?

1905年2月24日王鐵漢出生于遼甯盤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每日辛苦勞作也僅能勉強維持溫飽。按說這樣的家境是沒有餘錢供王鐵漢讀書的,但父親還是咬牙把他送進了學堂。王鐵漢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讀書很用功,加上自幼聰明,是以他的成績很好。1920年15歲的王鐵漢考入了北大預科,花銷就更大了,兩年之後,家裡實在供不動了,王鐵漢不得不就此辍學。

東北軍這個團長打響了抗日第一槍,17年後重回故地為何失聲痛哭?

回到老家後,王鐵漢加入了東北軍,并順利考入了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畢業後一直在東北軍中任職。當時東北軍中像王鐵漢這樣既有文化又懂軍事的人并不多,是以他很受上級賞識,職務提升得也很快,1931年王鐵漢出任獨立第7旅620團上校團長,此時他年僅26歲。這年9月18日夜間,一直對東北虎視眈眈的日軍突然炮擊北大營并炸開圍牆向東北軍進攻。

東北軍這個團長打響了抗日第一槍,17年後重回故地為何失聲痛哭?

在北大營駐守的正是獨立第7旅,全旅下轄3個團共8000多人,而進攻的日軍僅有500多人。當時7旅的旅長王以哲因赈濟水災外出,留守的參謀長趙鎮藩急電沈陽城内的東北邊防軍總部請求訓示,得到的答複是:“不準抵抗,把槍放到庫房裡,大家挺着死,為國成仁”,同時還一再嚴令“對進入營房的日軍,任何人不準開槍還擊,誰惹事,誰負責。”

東北軍這個團長打響了抗日第一槍,17年後重回故地為何失聲痛哭?

如此一來,日軍輕易的就沖進了北大營,并對放下武器的第7旅官兵展開了血腥屠殺,不少戰士被日軍用刺刀挑死。眼見自己的同胞一個個倒在日寇的刺刀下,王鐵漢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憤,高呼道:“弟兄們,拿起槍,和鬼子拼了!”見團長發了話,620團近3000名士兵紛紛拿起武器向日軍開火,瞬間斃傷日寇數十人,王鐵漢趁機率領部下沖出了北大營。在這個屈辱的夜晚,獨7旅的三個團隻有620團進行了真正意義上的抵抗,傷亡也是全旅最小的,王鐵漢也是以被稱為打響抗日第一槍的人。

東北軍這個團長打響了抗日第一槍,17年後重回故地為何失聲痛哭?

率部沖出北大營後,王鐵漢一直擔心自己會因為違抗軍令受到處罰,然而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東北邊防軍總部既沒有對他進行處罰也沒有表彰。之後王鐵漢率部繼續在戰場上和日寇作戰,先後參加了長城抗戰、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等戰役戰鬥,因戰功升任第47軍軍長。1948年4月王鐵漢和馬占山重回北大營,17年前的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他悲憤地對馬占山說:“當時日寇不過數百人,我們卻有8000之衆。可上頭竟然不讓打!結果被鬼子一步步攆到關裡!你說慘不慘?慘不慘?”說道這裡他忽然失聲痛哭,馬占山等人也跟着落淚。1995年王鐵漢在台灣病逝,享年90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