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工作是企業顧問,主要是幫助企業做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企業的銷售業績,二是幫助企業員工成長、成熟并取得成就。
“我的工作并不是解決什麼問題,而是服務于社會的需要。”
“我希望親子關系和諧,親密關系和諧,隻有各種關系和諧了,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美好。”
潤宇老師如是說。
——題記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
當我看到在中國,越來越多心理尚未成熟的年輕人已經走向社會,但我們教育體系卻沒有教他們如何進入社會;
當我看到在中國,很多即将進入職場的人,卻不知道什麼叫職業,什麼叫對自己的職業負責,什麼叫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當我看到在中國,我們的教育系統更多的強調的是你要學習優秀,導緻人人對于自己的責任、對社會的關系,卻非常漠視。
當我看到在中國,每個人的内心深處都有着這樣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能夠貢獻這個社會;
……
是以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那些内心希望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希望可以讓自己有所成就的人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中國可以強大,而中國的強大是基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理健康和成熟度。
我也希望中國的企業可以強大,因為中國的經濟依賴于中國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的發展則依賴于負責任、心理成熟的中國人來創造。我願意貢獻于社會的,就是幫助個體在組織中成長、成熟、取得成就。
平凡的人們給我太多感動
●汶川地震期間,我作為兒基會的心理援助人員去了汶川,在德陽人民醫院,我碰到了他們的胸外科主任,他的人生遭遇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因為某些原因,他失去了晉升為院長的機會,在所謂的行政仕途上面,他似乎失去了向上發展的空間,于是把心思放在了他的專業上。
胸外科經常發生急救的事情,日常的工作中也常常處于随時待命的狀态;為了提高急救的效率,在科室主任的帶領下,科室的每一個醫生都配備了對講機,這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是非常有遠見的,有他們的聯絡的機制。當地震突然發生,所有的手機信号都沒有了,可是他的團隊和他們的對講機,在這個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那天夜裡,因為通訊的便利性,他們搶救了很多的人,到淩晨的時候,這些醫生都累癱了!
這位主任和他團隊的故事,給我帶來了深深的震撼。當人生遇到了挫折,依然可以堅持走自己的人生路,堅持在自己的崗位工作,利用他精進的專業知識在艱難的環境下,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對我來講,這就是平凡人的偉大之處!
●依然是地震期間,有個小女孩,大概三四歲,長得非常可愛,每天都願意跟我們在一起,問這問那,看着可愛的小生命,我總會忘掉我們當時所處的境況;當我帶着他們一起做遊戲的時候,孩子們說:叔叔,我們能不能玩搭房子的遊戲?孩子們不懂家破人亡,不懂災後重建,但他們的眼神是那麼的幹淨而充滿期待,那種發自内心的快樂和對未來的希望閃閃發光,深深的影響了我;後來因為工作我需要離開,跟孩子們說再見時,竟是依依不舍;當可愛小女孩知道我不太會有機會再次回來陪她們玩遊戲時,很真誠的說:“叔叔在家,你多保重!”我的心感受了了無比的溫暖和感動!人和人之間,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遇見即是緣,無論前路如何,帶着一份對彼此的尊重和祝福,這就夠了。
每一個平凡的人,内心都有一個不平凡的夢,這個夢支援着他們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無論是智慧的胸外科主任,還是天真活潑的小女孩,他們帶給我的感動,是我一生受用不盡的滋養。
你的人生從此與衆不同
在2010年,我出版了一本書——《制藥企業精英型招商系統的建構》。有一家企業的老闆看到了這本書,便邀請我給他的企業做顧問;這也開啟了我做企業顧問的這份職業。當我去這家企業之後,我發現他們的員工不快樂。是以我就做了兩件事:第一是跟他們分享什麼是職業,職業和人生的關系。當我跟大家分享這些理念時,發現他們不一樣了,他們開始積極主動,開始願意更多的承擔自己的崗位負責;
第二件事就是,就幫助他們去看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無論是行政後勤、人力資源、銷售團隊,研發團隊,每一個崗位、每一個人都對組織的營運有着重要的價值,但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價值,也沒有人對他們進行欣賞和肯定,是以他們每天雖然在工作,但是生活裡面少了一份自尊,少了一份那種被尊重的感覺。我欣喜的發現,當大家看到自己工作的價值、體驗到被尊重的時候,他們的變得開心、快樂了。他們公司的老總很感慨地跟我說:“楊老師,你來了不到三個月,我發現員工們臉上的笑容增加了很多!”
在組織中,我發現當人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職業負責的時候,他們更有力量!當人們開始看到自己的價值、開始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時候,他們更快樂!
把握生命裡每一次感動
每一次演講,都帶給我很多的感動;中國的家長是世界上最付出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他們戰戰兢兢,亦步亦趨,不停地學習和探索,生怕哪個環節出錯會影響孩子的前途;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這種感動,我願意将我的所學所思,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用我的綿薄之力幫助每個人更成功、更快樂!
每一個人的演講,都承載着他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和改變世界的夢想;作為一個學習者和實踐者,在長期的工作和學習中發現:家長們不停地讓孩子們學習各種類型的知識,卻很少從“一生的成長和幸福”的長遠角度去規劃孩子的教育,這就導緻了家長讓孩子學習更多的同時又擔心自己可能做錯了什麼,這種内在的沖突很難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有效的幫助。
然而對于生命,卻充滿着各種各樣的可能,有些沒什麼學問的家長,卻把孩子培養得非常優秀;有些很有學問的家長,孩子卻培養的不盡如人意。
我們要知道這樣一個前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力,他們甚至可以超越父母做很多事情,是以父母如果隻局限于知識上面不停說教孩子,那麼很可能是适得其反,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更好的未來是基于什麼呢?基于孩子内心的力量,基于孩子是否可以有機會去尋找自己人生的使命。
是以我内心裡希望中國的父母可以越來越有力量跟自信。當家長對自己越自信的時候,往往越能幫助到孩子!家長自己内心越有安全感的時候,孩子也會感到更安全,而安全是成長的重要基礎和條件。是以這是我希望帶給中國家長的。那我從幾個方面分享呢?其實核心就是希望父母能夠把孩子人生的主導權有意識的、逐漸的交還給孩子,因為在成長過程裡面,每一個人。每一個孩子,都會渴望成為他自己,他們也都渴望對社會有所貢獻,隻是他們需要時間去探索去成長。
而每一位父母,需要建構一個可以探索的安全空間,穩穩地幫助你的孩子接過他人生的接力棒,而不是阻礙孩子的成長;當我們放手去讓孩子去為自己人生負責任的時候,那麼培養出有理想、有夢想的孩子并不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反而是一件能夠跟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的事情,是以我們可以很孩子一起透過每一次挑戰、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失敗去成長,去體驗生命帶來的深刻和感動!
我希望我們都能夠把握住這樣的感動,内觀,自省,成為懂得愛且有力量的父母。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我們生活在人世間,我們對于這個世界、對于人與人相處抱有怎樣的信念和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會直接影響到我們這一生的幸福和成功。因為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決定都是基于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觀,而所有這些選擇和決定所形成的結果,就構成了我們人生的際遇。
“
薩提亞把這些信念和價值觀分為階級模式和成長模式,階級模式就是認為人是有高低之分,事情有對錯之分,那些擁有權力的人總是對的,這種關系不會帶來成長,隻能帶來服從或者不服從。成長模式是認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成長總是有可能的,人有足夠的智慧去達成自己想要的成果。
那麼,在家庭關系的中,人們是以階級模式還是成長模式相處,會直接影響到彼此在關系是否體驗到快樂和成長。父母有沒有對彼此相處以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進行過深入的思考和選擇呢?如果我們的相處是基于成長模式而産生的,那麼我相信親子關系、親密關系都會很好處理。
當家長能夠從心中真正體驗到孩子跟自己有平等的人格、他隻是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他是值得尊重的,他是值得被聽見,被看見,那麼,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自然就會少了一些自以為是、少了一些暴力,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鼓勵和支援。
當一個作為家庭頂梁柱的丈夫,真正看見了作為全職媽媽的妻子對家庭做出的貢獻,那麼夫妻關系也将會更加和諧。
我們最終的夢想是,親子關系和諧、親密關系和諧、各種關系和諧,我們也以此建構起和諧美好的社會關系。我們為此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為實作我們的夢想而努力。
END
更多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