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上甘嶺戰役,我想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即使不知道是咋回事,也應該看過《上甘嶺》這部電影。當初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着實被這部電影給震撼到了,我想時至今天,這部《上甘嶺》依然抗美援朝電影中,最好的一部,即使是在許多中國戰争電影中,也是不遑多讓。
說到上甘嶺這場戰役,據現在記載,其戰鬥慘烈程度實屬罕見。罕見到什麼地步呢?其炮兵火力密度,已然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準。當時我人民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整個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

上甘嶺
不過有人就問了:怎麼在美軍史上從來沒提起過這場上甘嶺戰役呢?
有人說是因為美軍在這場戰役打得比較丢人;當然有人說了,上甘嶺戰役是我們中方的叫法,而美軍的叫法是“攤牌行動”。當然這兩種說法并不沖突,都可以來解釋。有很多人說這場戰役,志願軍傷亡很大,其實美軍也傷亡不少。
當時這場上甘嶺戰役或者說是美軍這場“攤牌行動”是美軍精心策劃的一次主動進攻。其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在北韓整條戰線上聯合國軍的不利局面。雖然我志願軍武器裝備不如美軍,但好在我們是靈活進攻,大量組織排、連、營級主動進攻,消滅了聯合國軍的有生力量,是以當時聯合國軍根本無力還擊。
美軍進攻上甘嶺
也是以,美軍的這場“攤牌行動”實際上是對這些戰術高地進攻的有限報複,也順便恢複聯合國軍的士氣。
那麼為什麼說美軍這場戰役打得很丢人呢?
确實很丢人。
本來美軍選擇的是我軍的兩個連級陣地,因為這兩個陣地相對好打。為此,他們美軍參謀部還言辭鑿鑿地說,不會超過200人的傷亡,就能拿下。可結果卻很打臉。美七師于10月14日投入戰鬥,一開始準備都用2個步兵營,可是完全不夠用,之後又動用了8個步兵營參戰,可是付出的傷亡有多少嗎?2000+,遠遠超過了美軍之前的估計。
上甘嶺戰役地圖
按照美軍的尿性,當傷亡到達一定比例的時候,他們就會考慮撤了,這和我軍不同,我軍隻要還有一人,就依然堅守陣地。美七師撤出陣地後,自然是讓自家小弟韓軍上喽。
當時南韓還依附美國,即使心裡有火,也不得不上。可是我們志願軍那是好惹的,在美軍和韓軍換防的那一天,志願軍開始抽調炮七師兩個營,炮二師五個連,60軍野炮兩個連增援上甘嶺地區。火力很足啊!
志願軍在上甘嶺
反正雙方基本上炮兵放開了往陣地上轟,韓二師一個營一個營一個連一個連的往陣地填填上,按他們自己記載11天傷亡超過6000人。
後來聯合國軍司令官克拉克在他回憶錄裡寫道:
“我們有超過8000人以上的傷亡,大部分為大韓民國官兵,與我們所得相比較,這種損失是不成比例的大。敵人損失至少比我們多一半,不過我認為這次作戰并不成功。”
真是讓人尴尬,感情傷亡最大的不是美軍,而是韓軍。
克拉克
當然了,美軍史上也不是沒記載這場戰役,隻不過是一筆帶過,畢竟不好看。用他們的話說雙方打了6個多星期,雖然美軍控制了上甘嶺的一部分,但失去了整個“三角山”。雖然在美軍看來,他們的傷亡很大,傷亡9000多人,但志願軍也不少,因為他們不缺乏兵力,為了奪取有戰術意義的高地,他們是不懼犧牲的。在他們看來,我們是挽回了面子,他們是不得不停止進攻。
但其實,北韓戰争作為冷戰時期的第一場熱戰,意義是非常大,它幾乎奠定了後期東北亞幾十年的局勢。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場巨大的勝利!而對于美國來說,這是一場“遺忘的戰争”,這可能是前後的二戰和越戰過于殘酷和持久,反倒讓夾在中間的北韓戰争顯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