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引言

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名紛起,風雲變幻的時代,經過了幾個幕府的統治,山河換了一代又一代主人。諸多豪傑湧現,幕府隕落,戰國繪卷緩緩開啟,大名們策馬逐鹿,開啟一個星光璀璨,炫目奪人的征程,其中,較為知名的幾個大名,如織田氏、今川氏等放棄了幕府的總領制,采用了寄親寄子制度,這是一種什麼制度,它如何擊敗了傳統幕府采用的總領制?又如何為戰國大名們的争霸之路奠定基石?它在這個混亂而又不失精彩的時代中,産生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日本戰國時代

寄親寄子制度——從誕生到成熟

1、鐮倉幕府時期,它的萌芽開始

寄親寄子制度,從字面上認知很容易了解為将親屬/孩子到其他人家的制度。實際上不然,寄親寄子中的寄字,在此處語境中并非“寄養”的意思,而是“認的(親屬)”的意思。那麼寄親寄子的意思就很好了解了,粗略可翻譯為“認的親屬/孩子”,但是,在極為重視傳宗接代與血脈純正的古代,為什麼會盛行一種看起來明顯對傳承有着極大弊端這樣的風潮呢?想要揭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将目光投射到比戰國時期更早的時代——鐮倉幕府時期。

通過查詢史料可知,鐮倉幕府第一代上司人為源賴朝,他在1180年,也就是治承4年,于鐮倉大倉鄉設定大倉禦所作為居所,而曆史上,鐮倉武家政權也是從這時候開始。他在這個居所設定的“侍所”,也成了此後其他幕府的原型。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鐮倉幕府

随着源賴朝本人的實力不斷增強,所獲得的地盤也愈來愈大,僅依靠源賴朝來治理顯然不現實;同時,從政治方面來說,弘揚權威,宣揚功德等對鞏固統治地位的行為也是必不可少。在這種背景下,源賴朝采用了通過指派地頭和守護大名的方式,建立了以總領制為基礎的領主管理制統治領地。

這很像中國古代西周的分封制度,但是與其截然不同的是,分封制采用的是以血緣為紐帶的政治制度。但是總領制卻将毫無血緣關系的武士也收入麾下,建立以虛拟血緣為紐帶的虛拟親子關系,進而明确上下級關系。這也是寄親寄子制度最早可以追溯的來源。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西周武王姬發

2、懵懂跌撞——室町幕府時期

室町幕府時期,又稱足利幕府時期,是由南北朝時代足利尊氏1336年建立幕府拉開曆史序幕。與鐮倉幕府時期相似,室町幕府也采用了以總領制為基礎的領主管理制。随着這種制度的不斷發展推廣,它所暴露的問題也逐漸明顯:與分封制一樣,總領制所設封的管理地方武士的守護大名所在的領地内,有着大量擁有私人領地的豪家大族,他們是守護大名的力量的保證,也是影響守護大名權威的心腹大患。

他們在領地内同樣掌握政治,外交,軍事等權力,僅在名義上聽從守護大名的指令。這與西周分封制後期發展是十分相似的。每個大名的領土都處于微妙的平衡間,宛若流沙上建築的堡壘,稍有晃動便分崩離析。而後續發展也與分封制的下場極為類似:應仁元年(1467年)1月17日,“應仁之亂”爆發,顯赫一時的豪門貴族,守護大名在這場暴亂中逐漸消亡,總領制也走到了它的末日。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應仁之亂

時間幾度沖刷,這一為解決治理領土問題的解決方案終沒有經受得住考驗。群雄四起,逐鹿天下,戰國的序幕逐漸拉開,戰國大名制開始取代總領制。在戰火紛飛的戰國時期,大名們迫切需要更多可信任的部下來管理軍隊,配置設定新獲得的土地以及安撫百姓。也是在這個時期與曆史背景下,可培養更多忠誠的家臣團的寄親寄子制度逐漸形成,并随着大名的不斷使用而變得發展與進步。

3、曆經戰火,寄親寄子經受實際考驗

戰火與硝煙,是這個時代的主題。群雄逐鹿,在經曆了室町幕府時期的教訓後,戰國大名們顯然認識到了對領地絕對掌握權的重要性,他們開始通過但不限于以政治,經濟甚至軍事等手段威逼利誘領地中的武士,農民等,使得手中牢牢抓住對領地内的絕對支配權。而在戰國時期,即使戰國大名們分了一部分注意力在收攏權力,保證後方上,但這一切都是為了擁有更多的領土,人民,與資源。

《論語·季氏》雲:“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颛臾,而在蕭牆之内也。”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一方大名

意思是指禍亂發生在家裡,來比喻内部發生禍亂。室町幕府時期的豪門割據便是前車之鑒,戰國大名們需要更好的禦下手段。随着戰争的深入,如何消化新獲得的土地與人民就成了戰國大名們頭疼的問題。而正是從這個曆史時期開始,寄親寄子制度開始登上曆史舞台。

寄親寄子制度是一種以虛拟血緣為基礎建構虛拟親子關系的制度,進而形成一種實質上的主從關系。而為了防止寄親寄子的背叛,大多數大名規定,寄親寄子間僅允許軍事組織的上下級關系,而不允許存在私下的主從關系,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私人建立獨立的武裝力量。通過這樣嚴格的軍事等級劃分,大名們将軍權與實權牢牢抓在手中;而同時,由于建立了這樣的虛拟血緣紐帶,也提升了他們的忠誠度,保證了大名的絕對權威。也是從這時起,寄親寄子制度徹底登上了曆史舞台。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寄親制下戰國軍隊

沙場利刃,為何幾乎沒有再叛亂?

1、提升戰鬥力,提高整體性

由于等級分明,使得各自統帥的軍隊有着明确的劃分,這使得大名對軍隊的統帥效率大大提升。在沒有現代科學有效的現代軍隊制度之前,軍隊編制一直較為混亂,但是通過寄親寄子制度可以較為有效的将大名指令井井有條的下放到各自軍隊與下屬軍隊。

每逢戰争,大名隻需要将指令傳達給下屬的寄親,寄親再将指令傳達給寄子,如此即可使大名的指令以較短的時間迅速傳達給一整支軍隊,這對戰機瞬息即逝的戰争來說極為重要。

2、 消除軍隊内部隐患,減少叛亂

與分封制不同,寄親寄子制度對上下級關系配置設定的極為嚴格。分封制雖然等級配置設定也極為嚴格,但是所配置設定的諸侯王的力量一旦超過天子,比如秋時的楚王問鼎,就是諸侯國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這樣的隐患嚴重的威脅着最高統治者的地位與權威。在中國古代戰國後期,周天子完全喪失了喪失了分封大權。這也是分封制本身的弊端所導緻的必然後果。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楚王問鼎

而寄親寄子制度嚴格控制了大名,寄親與寄子之間的等級關系,并且通過嚴格的制度規定了寄親與寄子實力,實作了大名對寄親寄子的強有力的控制。

與之相似的還有西歐封建等級制度,通過國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農民的金字塔等級制度實作對全境的通知。但是弊端在于結構太過松散,也就是出現“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情況,是以到了後來,這種制度也慢慢的消亡了。

戰場的後方,是政客們的天下

1、 賦予家臣團榮譽,激活生命力

按照戰國時期的制度,家臣一般分為“同名”“譜代”“外樣”三種。其中,“同名”在大名統治機構中可占有一席之地。當與大名同承一脈的族人稀少時,為維持“同名”,通常可采用通過婚姻、改姓等拟造虛拟同族血緣關系的方式來維持,延續“同名”的生命力。同樣,大名也可以引用新鮮血液到“同名”,來維系“同名”間的群裡制衡。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家臣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雲:“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正是通過不斷的引進新鮮血液,才能不斷提升大名的實力,在風雲變幻的戰國時期,為艱難叩求未來的将軍們帶來一抹希望的光。

2、 提高家臣團的忠誠度

顯然,通過将毫無血緣關系的武士以寄親關系納入家臣,極大的提升了地位,這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種恩賜。既可以通過廣納賢良提升大名地位,也為廣大有才之人提供了實作自我價值的好去處,通過給予重用,賜予身份,實作價值,可不斷地提升家臣團的忠誠度。

3、 限制與平衡家臣的權力,提高凝聚力

絕對的自由必将導緻絕對的混亂,這句話即使用在幾千年的古代也是通用。又是連血脈相通的親兄弟也會為了權力自相殘殺,更何況沒有血緣關系維系的寄親呢?歸根到底,寄親終究是以虛拟血緣維系的關系,在通過寄親寄子制度提升自我實力的同時,也需要一定的限制來平衡。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寄親寄子制度中,明确了一個寄子隻能歸屬于一個寄親,相當于家臣的家臣;同時對寄親所統領的寄子數量也作出了明确的規定。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穩定大名,寄親,寄子之間的關系,既可以防止寄親糾合多個寄子反叛大名,也可以防止寄子歸屬于多個寄親,造成關系混亂,或者因為某些利益背叛某個寄親。

這樣的限制展現出了制衡原則,既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寄親寄子的優勢,又可以很好的防範寄親與寄子的背叛,使“禍起蕭牆”的風險降至最低。而且,由于這樣的規定,使得寄親寄子之間的等級關系極為森嚴,上下級關系更為分明,也使依附關系更為加強,極大的增強了家臣團中的凝聚力。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家臣叛亂

總結

寄親寄子制度作為戰國時期極為重要的一種制度,成功的取代了當時盛行的總領制,并且在之後的曆史繪卷中展現了自己的光芒。它被多個戰國大名推廣使用,并且不斷地在之後的歲月裡不斷修改完善,成功的完成了自己曆史使命。政治上,它成功的在限制了部下權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對權力的鞏固,籠絡了更多的人才與将才;軍事上,它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同時保證了這柄尖銳的矛不會反過來針對自己。政治與軍事上它提供了切實有力的幫助,推動了曆史程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日本史》

2、《日本戰國時代寄親寄子制度初探》

3、《日本戰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