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曆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曆史對話。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不信擡頭看,蒼天饒過誰。
1945年8月15日正午,裕仁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诏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他們的投降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結束,正義必然戰勝過強權的真理,終于得到了它最後的證明。就在日本投降當天,蘇聯幹了一件事,裕仁對此十分憤怒,但是也沒有辦法,不得不忍。

這件事說來其實就是趁火打劫,起因是一個叫千島群島的地方,這群島位于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跟日本北海道島中間,正好将西太平洋跟鄂霍次克海分開。它一共是由56個島組成,全長1300千米,現在屬于俄羅斯薩哈林州,但二戰前可不是。千島群島是鄂霍次克海東南部天然的屏障,也是海上要道,戰略位置自然十分重要。
于是乎日本跟曾經的俄國之間就吵得不可開交,而他們之間的争鬥要從更早的18世紀說起。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清廷跟沙俄之間爆發了雅克薩之戰,結果是清廷赢了。沙俄是以停下了對黑龍江流域的侵占,便轉向東北,侵占勘察加半島。1697年,沙俄軍隊在島上發現了三年前被當地土著從海上撈起的日本人,随即将其送去莫斯科。
彼得一世從他口中得知了許多日本的消息,并将此人留在沙俄,讓他開設日語學校。此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俄國人再次從勘察加半島獲得10多個日本人,由此得知千島群島。1713年的4月,沙俄軍人科茲列夫斯基入侵千島群島的幌筵島,搶得不少物資。從這裡開始,雙方拉開了搶島的序幕,百年未果。
1855年,雙方決定坐下來和談,南部給日本,北部給俄國。當時不少日本學者以為,糾紛到這裡可以停止了,事實上并沒有。因為到這個時候,清廷已走向末路,雙友善暗暗的開始争奪庫頁島。1875年,兩國決定将日本得到的庫頁島交換俄國得到的千島群島北部。得到一塊肥肉并不意味着要放棄另一塊肥肉,1905年雙方爆發戰争,俄國輸了。
敗了戰争的人哪裡還有話語權呢?庫頁島南部被奪回,并且日本還拿到沙俄在遠東的大部分權益。而俄國是以一直憋着一口氣,跟德國結束戰争後,第一件事就是跟尚未投降的日本算賬。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圍殲關東軍。裕仁宣布投降後,岡村甯次拒絕接受,是以第二天蘇軍發出聲明,說實際上并未投降,是以還将繼續作戰。
當然,因為日軍敢死隊出動,蘇聯還是有些傷亡的。不過收獲頗大,出兵東北讓它得到了1905年丢失的庫頁島南部,并且将千島群島也一起搶了過去。裕仁很不想承認,也不予承認,可他有什麼辦法呢?前面說過,戰敗的人是沒有話語權的,彼時的裕仁也沒有站出來聲明,後來再要求歸還都沒成功。
雙方一直拉扯到今天都還沒完,沖突是以而生。不同于18世紀和19世紀,此時主要的沖突四個地方,分别是庫納施爾島、伊圖魯普島、施科坦島和赫巴馬伊群島四個地區的歸屬問題。對于這四個地方,他們各自都有不同的叫法,日本稱為北方四島,俄羅斯稱為南千島群島。如今看來,究竟誰能笑到最後,恐怕還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