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人常言,壓死駱駝的往往隻需要最後一根稻草。人活着往往要承擔數不盡的壓力,無論是怎樣的天之驕子,又或是朱門繡戶,到最後崩斷的那一弦總是暗黑無光、悄無聲息的,一旦爆裂出來,邁向死亡的路程往往都那般痛苦無助。

這樣的人物曆史上有很多,但有這樣一位出生于軍事家庭,并接受到西方良好教育的哈佛才子,卻因沒錢畢業這種令人唏噓的緣由自殺身亡,時年二十二歲,着實令人惋惜。他的名字叫杜緻仁,身為國民黨将領杜聿明的長子,杜家大公子,亦是著名科學家楊振甯的小舅子。

身家良好之才

提起楊振甯,想必大家會更熟悉一些,他是我國最著名的科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論"而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是我國榮獲諾獎的第一人。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這位科學家不僅科學成就非凡,其感情生活也頗為精彩。2004年,82歲的楊振甯與28歲的研究所學生翁帆結婚,一時間舉世嘩然,而他的已故妻子杜緻禮,過去也曾是他的學生。

杜緻禮的父親——杜聿明,在抗戰時期留下過濃墨一筆的優秀将領,曾多次與日方精銳主部隊作戰。身為國民黨軍隊中少有的西方化将領,杜聿明的幾位兒女大多留學海外,接受了西方先進教育。

1949年初,淮海戰役結束之時,國民黨徐蚌戰場的最高指揮官杜聿明被俘。他的長子杜緻仁跟随着母親曹秀清匆匆逃離大陸,随後一家人定居台北,其中亦包括了長女杜緻禮。

杜緻禮于1950年同28歲的楊振甯在普林斯頓舉行了婚禮,楊杜兩家正式成為一家子。婚後,楊振甯便開始接觸妻弟杜緻仁,并給予他了不少關于學問上的指導。

杜緻仁自獨幕喜劇學兼優,身為将門之後,又是家中長子,他一直懷抱理想,刻苦鑽研學問,哪怕是之後家道中落,也未曾放棄過學業,他壯志酬籌申報了美國的最高學府——哈佛。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又有親姐和姐夫在前的種種指導,他很快便接到了哈佛大學的入學通知。那一刻,這個榮光沒落的家庭終于久違的迎來了好消息,但随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卻讓他們犯了難。

不可承受之重

古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杜緻仁選擇了好好讀書的道路并沒有錯,去美國念書,是條好路子,又有定居普林斯頓的楊振甯一家幫扶。理論上,這可比繼續在台灣生活,過着狹縫裡過蹉跎人生的日子,要好上太多。

然而,那時杜家沒了家裡的頂梁柱子,根本就拿不到半分餘錢,甚至因為不受當局待見,隻靠領着政府保障金度日。去哈佛大學深造,四年下來最少也要一萬美金的學費,論家道淪落的杜家,又哪裡能掏出這麼多的錢财,供家裡孩子遠洋求學呢。

這般想,就連當時的長女杜緻禮身為名校畢業生,本考取衛斯理女子學院,卻也因經濟原因不得不放棄,将将就就選擇了個普通院校繼續深造之時,就足以窺見這個家庭不容樂觀的情境了。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更遑論,現在還必須得掏出一萬美金,僅隻作為學費才夠摸上哈佛的門階,在這天文數字面前,杜一家子心灰意冷。時年1953年,台灣政局愈加動蕩,杜緻仁最終還是在家人的期盼中,踏上了赴美求學之路,邁進哈佛學堂。

在其背後,曾有楊振甯指導杜緻仁,或許他可以嘗試以申請銀行貸款的方式來繳償學費,等他順利畢業後找上工作,便能一一還上。想想也是,畢業于哈佛的優秀學生,怎可能愁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于是,杜緻仁又燃起了信心,他那時給很多家銀行緻去過信件,最終成功以分期的形式借貸于台灣銀行。抵押上能抵押的所有,他深知負債求學猶如背水一戰,他期許着四年後求學成功的未來,等待着曙光重照。

三年時光流逝得很快,隻剩下最後一年,他的求學之路很快便能畫上圓滿的句号。暑假期間,他一如既往食宿在其姐杜緻禮處,他受到這個家庭學術氣氛的鼓動,對學習抱有一腔熱誠,假期還在孜孜撰寫着文稿。

然而就在這時,杜緻仁卻接到了噩耗,大洋另一端的台灣銀行中斷了對他的信貸幫助,并要求将過去三年負債的七千餘元盡快償清。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這條消息于他而言無異于是晴天霹靂,就差這臨門一腳了,他慌慌忙忙寄函台灣,一邊央求其母想辦法幫幫忙,一邊向台灣銀行說明情況。信中字句懇切,語調哀求,他言明自己隻需三千元,就可領取到畢業文憑,隻要能夠順利畢業,所借款項,逐年還清,不在話下。

銀行态度堅決,其母曹秀清别無他法,連夜越級給蔣介石寫了份申請貸款三千元的報告。辛苦等熬了半個多月,蔣介石的批令才下來,同意準借一千元,分兩批支付。這意味着曹秀清拿出了最後的法子,也隻能給兒子暫時拿去五百元而已,隻有所欠學費的六分之一。

杜聿明曾經在淮海戰役中被俘一事,令蔣介石至今耿耿于懷,他哪怕顧念着舊情,也不願再拿出更多了。曹秀清無奈,她隻好趕忙将先拿到手的五百元支票寄出。

另一邊,原本杜緻仁也想着找些活幹,想辦法籌出學費。然而這個數額實在是差距太大,兩個星期過去,哪邊都沒有有效進展,焦躁的情緒和這些年受受的冷遇、磨難,在短時間内吞噬了這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他回想起過去的好日子,苦日子,那些都過去了,但他卻唯獨無顔面對回應不了期待的那種未來——他傾盡了所有,卻撐不起這個家,他是杜家長子啊。

當晚,他同楊振甯一家用過晚飯,回房後緊閉上房門,久久不曾出來。直到翌日,中午的餐桌上還見不着他人,杜緻仁才趕往卧室,破門而入後,發現自己剛滿二十二歲的弟弟永遠得失去了生命。

年輕才俊的脊骨終是不堪重負,在命運的捉弄下被迫彎折下來,任由過往的所有努力,化作塵埃。在他死去的那張床下,人們找到一隻空的藥瓶,裡面的安眠藥片全被服下,變成一張痛苦面具,緊緊覆寫在年輕人臉上。

命運弄人之苦

有人要問,楊振甯一家當時為何不伸出援手?就任由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這樣子死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實則不然。在當時,杜緻禮和楊振甯也好曾多番好言勸慰,并答應杜緻仁為他好好想辦法,多方面的籌劃和奔波過,但時間一點一滴過去,杜緻禮卻等不了那麼久了。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自夫妻二人在美國成婚後,他們很快就有了孩子,但因為經濟上的不寬裕,直到事發前的1956年,二人才有錢購入一套房子。這也正是為什麼他二人一時間填不上杜緻禮學費空缺的最大原因,心有餘而力不足。

再加上彼時的楊振甯還未獲得諾獎,聲名也沒傳播出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作了研究經費,一時間拿不出再多。

在小舅子去世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楊振甯才榮獲了諾貝爾實體學獎的殊榮。在楊振甯去瑞典受獎返美未久的這段時間,杜聿明的母親在台灣去世。可說來,杜母才是個有福之人,如果說蔣介石在上海為她祝壽是沾杜聿明的光,那麼蔣介石在台北為她厚葬則是托了楊振甯的福。

杜家的風聲又回來了。另一邊,杜聿明作為第一批特赦戰犯被大陸特赦,又在1961年被任作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文史專員,杜家夫妻兩鬓斑白,但終是團聚了。這個家慢慢走回正軌,就隻剩下陰差陽錯受到命運玩弄的杜緻仁,死在了青春最好的盛夏時節。

小舅子在楊振甯家吞藥自盡,為何楊振甯不拉他一把?

現如今,人們可以根據他的境遇,摸索和猜測他當時糾結和痛苦的心情;又或者說以史為鏡,将他的郁郁不歡,還有隻差一步卻狠狠跌落的苦楚給摘除出來,說上一句要是能加油撐到第二年就好了。

然而人或許就是沒有那麼強大,也沒有未蔔先知的能力,黃葉不落青葉落,白發人送黑發人,杜緻仁的故事着實令人唏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