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永修:金月亮傳奇

趙永修:金月亮傳奇

無論走多遠,家鄉總是我們最溫暖的牽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給在外打拼的家鄉遊子一個寄放心靈歸宿的地方

鄉土文學

金月亮傳奇

作者 | 趙永修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明弘治年間,唐縣東北隅有一個80來戶人家的小村莊曰趙家莊。趙家莊有趙、李二姓,趙姓居多,世代以耕田為業。

李姓人口雖占少數,但按風水先生的說法,李家的陰陽宅占着了氣脈,不僅日子過得比趙家殷實,多為中小地主,而且系耕讀之家,識文斷字的人不少,上查八代,出了不大不小的官員10餘人,職務最高的當屬時任湖北省棗陽縣縣令的李德貴。

李德貴乃明朝成化初年舉人,寫得一手好文章,把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及後四部分的各兩股對偶文字運用得恰到好處,深得主考官賞識,遂上奏于成化皇帝。皇帝大悅,禦批知襄陽縣。李德貴不負欽望,數年間把個襄陽縣治理得井井有條,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其樂融融。

成化23年,皇帝駕崩,弘治帝即位。新老交替之際,棗陽縣匪患盛行,攔路搶劫,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百姓民不聊生,背井離鄉。縣令軟弱無能,聽之任之。大臣上奏弘治皇帝。

皇帝禦批李德貴改任棗陽縣令,原縣令就地免職。李縣令上任伊始,即着手擴大武備,強化訓練,并與周縣聯防,嚴懲衆匪,殺一儆百。時局很快得到好轉,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此事按下不表。

且說那趙家莊東南二裡地許有一大片墳地,大小40來個墳冢。祖墳前有一塊上雕雙龍的石碑。此處背靠東北高崗,面朝西南凹地,左右各有一條隆起的崗丘餘脈,标準的椅形地勢。再往南面有一條自西向東流的小河。按風水學之說,此乃風水寶地也。

趙永修:金月亮傳奇

這片墳茔并非趙家莊先人的歸宿之地,而是距此西南8裡地之外的張家寨張大先生家的墓地。張大先生是唐東南有名的大财主,擁有良田 千頃,騾馬成群。而當初買下這片田地的時候,張大先生是出了大價錢的。

趙家莊賣地的人家還認為沾了光,就憑那片崗坡地,怎麼也值不了那麼多錢。誰知,張大先生看中的是那片地的陰脈。10餘年後,張大先生的父親過世,便安葬在了這裡。此後,曆經四五代人之久,張家不但家業更加興旺,還出了兩個貢生、8個秀才,正應了那風水寶地之說。

再說那李縣令在棗陽任上10多年之後,便告老還鄉,在家頤養天年。李德貴無官一身輕,便繼續着他的愛好,讀《五經》、《四書》,并著書立說,常常讀寫至深夜。

每當夜深乏困之時,他便走出院子,觀看一下夜景,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然後回到室内繼續讀書或寫作。有一個月黑風高的後半夜,當他站在門外向東南方望時,忽見那遠處有一片亮光。夜晚萬籁俱寂,哪來的光亮呢?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第二夜、第三夜······同樣是在後半夜,那裡就放出光來。他便決心探個究竟。

又一天的後半夜,當亮光再度出現時,他便向着它悄悄走去。當他快走到出現亮光的那片墳地時,亮光立刻消失了,除了立着的那塊墓碑,别無他物。回到家中,他左思右想,揣摩良久,最後斷定,那亮光必定是從那塊石碑裡發出來的。

李德貴本是一個愛較真兒的人,不把此事弄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但他從政多年,對于大清朝的法律是清楚的。盜取墓碑将涉嫌違法犯罪,必須要把事情做得天衣無縫。

在一個漆黑的夜裡,待夜深人靜之時,他便帶了四位身強力壯且又自己信得過的家丁,帶上鋼釺、繩索等工具,悄悄地來到了張家墓地。四位大漢按照主人的吩咐,将石碑推倒,然後擡到了主人家裡。為防止走漏了風聲,便各付給5串銅錢 ,并囑托他們守口如瓶。

待打發走家丁之後,李德貴用大鐵錘将石碑砸成兩截。即刻,從中滾出一個球狀的如碗口大小的東西。它通體透亮,霎時間滿屋生輝。此乃金月亮也。

趙永修:金月亮傳奇

李德貴喜不自禁。這物件兒定是世上絕無僅有,價值連城之寶物。但這金月亮竟是一個活物,在地上滾來滾去,放在盆子裡又蹦出來。這時,李夫人别出心裁,心生一計,說:“放鍋裡餾一餾看什麼樣?”别無他法,李德貴隻好應允。

于是在鍋裡加了半鍋水,放上篦子,把那金月亮放上去。蓋緊鍋蓋,又在上面壓了幾塊磚頭,便開火燒起來。直燒了半個多時辰,方才停下來。待打開鍋蓋看時,夫妻倆頓時目瞪口呆:金月亮終于不再蹦跳了,但再也不會發光了,成了一塊頑石。

無奈之下,李德貴便把那頑石抛入了門外的糞坑裡。又将那兩截殘碑深埋于房後的菜園裡。

幾天之後,張家寨的人發現自家墓地的石碑不翼而飛了,一個個怒火中燒,簡直比在祖宗頭上拉屎還要惱怒。随即寫下狀紙,告到了唐縣衙門。縣令即派二名公差前往案發地明察暗訪。一直折騰了半個多月,方圓20裡以内盡人皆知,最終也未取得一點兒有價值的線索,隻好回縣 衙禀告縣令。縣令将案卷封存待查,此事成了一個懸案。此案一擱就是三年。

事有湊巧。第四年頭上,李德貴家新雇了一個長工。這長工如果上查五代,還與張家沾親帶故。是親三分向,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一天,這位長工給李德貴家刨地種菜,無意中發現了那兩塊殘碑,并不聲張,暗中卻悄悄告訴了張家。

那張家再次将此事上訴到縣衙。縣令立即派公差來到趙家莊将李德貴捉拿歸案,并在李家菜園裡挖出了殘碑。人贓俱獲,這時,即使李德貴有一百張嘴也無法抵賴,便甘願伏法。

李德貴身為退職官吏、當朝舉人,做此雞鳴狗盜之事實在有辱斯文,而皇王的法律也自有它的威嚴。唐縣縣令秉公執法,依照《大明律》第十二章第九節第七十六款的規定,判處李德貴有期徒刑四年,附加杖三十大闆。

而張家族人始終不知金月亮的事。否則,李德貴就不僅僅是四年徒刑杖三十的問題了。

時過境遷,當年李德貴一案的卷宗早已散失了吧?倘若還在,一定能查閱到此案的曆史記錄。

作者簡介

趙永修,男,生于1953年10月,唐河縣大河屯鎮夏崗村人。1974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國小進階教師,長期擔任中國小國文科,擅長作文教學,所輔導的學生作文有多篇發表于《南陽日報》、《作文指導報》等報刊,被作文指導報社聘為特約研究員。1980年代中期始從事業餘創作,在國家、省、市、縣各級新聞媒體發表作品百餘篇,獲獎多次。2002年被縣教委聘為新聞通訊員。曾編寫《大河屯鎮教育志》。2013年10月退休後,在《速讀》、《南陽晚報》、《唐州風》、《石柱山》、《唐河文史資料》、《賒店春秋》、《宛東潮》等報刊及新媒體發表新聞、散文、民間故事等8萬餘字,參與撰寫《大河屯鎮志》。

趙永修:金月亮傳奇

鄉土文學《鄉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釋出

總編 | 趙華勝

總顧問 | 王學章 王書義 梁銅勳 劉永科

特約作者 | 曉輝 麗萍 尚鈔 春雨 松克 春蘭

特約美編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後)

圖檔版權均歸原創作者所有

◆ ◆ ◆

原創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