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經常看清廷劇的朋友一定對金瓜子這個詞不陌生,皇上高興了,總會抓上那麼一把金瓜子給底下的太監大臣妃子,而那些被賞賜金瓜子的太監大臣妃子,多是喜極而泣,跪了下叩頭如搗蒜。

那麼究竟金瓜子是個什麼稀罕玩意,值得這些見過大世面的宮裡人這麼失态?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金瓜子,顧名思義,是金子做的瓜子,其實實際意義與之相差無幾。它原先是流通在民間的一個貨币,就是一種如瓜子模樣的碎金,因為沒有固定生産工序,也沒有模具,甚至沒有重量和火候的要求,使打出來的金瓜子大小不一,甚至可以說,世間上沒有同樣的兩枚金瓜子。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可以看得出,金瓜子是一種打造工藝十分粗糙的碎金,是以最初它也是和金子銀子一樣作為流通市場的貨币,沒什麼稀罕的。直到明初,皇帝下令民間不準流通金銀,能用金銀的隻有達官顯貴、王公貴族。這會,金瓜子才真正成為了稀罕物。

這還沒到頭,雖然達官顯貴、王公貴族才能有金瓜子,但是京城裡的達官顯貴、王公貴族多如牛毛。随随便便往人群中扔塊石頭都能砸到一個四品以上的官。是以到這一步,金瓜子都算不得上這些官員、貴族眼中的稀罕物。真正使金瓜子價值一飛沖天的是從清朝開始的。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清朝開始,金瓜子開始變成了皇上禦用物,王公大臣也沒有了,這下金瓜子算是走上了它的“金”生巅峰,雖然金瓜子自從失去了貨币職能,也不能作為商品販賣,變得隻能看不能用,但是“失了業”的金瓜子卻有了個更為風光的“職業”——成為皇帝的賞賜之物。

說到這,清廷劇中那些太監大臣妃子的誇張表現就很好了解了,金瓜子作為皇帝專享,賞賜給下面的人便是皇恩浩蕩,是以金瓜子除卻它本身的價值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榮譽。清朝金瓜子的貴重,除了他本身因為奇貨可居産生的價值外,更重要的是它變成了皇帝專屬,王公大臣擁有它象征着沐浴着皇恩,是皇帝眼前的大紅人。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清劇《甄嬛傳》中沈眉莊給蘇培盛抓了一把金瓜子,蘇培盛臉色頓變,連連說道“太貴重了,”因為作為皇帝的貼身太監的他,太明白金瓜子所象征的皇恩的重量了,那是榮譽與身份的象征,這種級别的恩典絕不是他一個小小的太監能消受的。

不過這裡也有電視劇戲劇化的存在,真實的清朝皇帝賞賜金瓜子是絕對不會這麼大方的,要知道,張廷玉作為康熙至乾隆三朝的老臣,最高賞賜兩萬兩白銀,折合成金瓜子都不需要一罐,滿滿抓一把就是了。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是以,像清廷劇中那樣動辄就是一大把金瓜子是絕對不存在的。作為皇恩的象征物,皇帝出手絕不會那麼闊綽,畢竟物以稀為貴。如果輕易就賞個金瓜子,之後金瓜子處處可見,金瓜子又怎能象征皇恩呢?受金瓜子賞賜的臣子又何必如此感激涕零,将其視為榮譽呢?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是以,在現實的清朝中,皇帝一般不輕易賞金瓜子,正式賞賜還是多以白銀、綢緞等為主,金瓜子賞上十幾枚那就已經是皇恩浩蕩了。得了賞賜的臣子必然會是感激涕零,死心塌地的效忠皇帝。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結論已經呼之欲出,為什麼小小一顆金瓜子,能讓清朝的王公貴族見了它如此失态?金瓜子作為碎金,本是作為貨币存在,到明朝清朝金瓜子卻喪失了作為貨币的職能,不能再流通于市場。到這會兒,金瓜子就徹底變成了隻能看不能用的收藏物。無法作為貨币成為财富,作為收藏品又略顯寒酸。這時的金瓜子可以說是備受冷遇。

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用處何在?

直到清朝,金瓜子徹底變為皇帝專用,變成了賞賜之物,變成了皇恩象征,這會兒金瓜子的地位才真正的水漲船高,王公貴族得到它作為賞賜感恩戴德,痛哭流涕,後宮嫔妃得金瓜子賞賜便恨不得在自己寝宮裡裱起來,炫耀給來來往往的丫鬟太監以及其他嫔妃看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