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諜戰題材的電視劇越來越多,鮮為人知的敵後卧底的故事呈現在大家面前,然而和真實的故事相比,電視劇裡還是過于美好。關露作為曾經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為了抗日潛入汪精衛政府,被國人誤解。戰争結束之後卻因為資料缺乏無法平反,最終和相愛的人錯過一生,43年之後等來平反證明書卻選擇了自殺。

關露的原名叫胡壽楣,1907年7月份出生在山西省。從小家中貧窮的她隻能自己學習,1927年至1928年間,自學成才的關露先後在上海法學院和南京中央大學文學系進修。
1930年釋出的第1篇短篇小說《她的家鄉》讓他成為了上海風靡一時的女詩人。其中《太平洋上的歌聲》更是讓無數人傳唱,他也是以得名民國四大才女之一,此時的關露擁有着美好的未來,然而一個任務改變了她往後的人生。
作為上海的進步青年,九一八事變之後,關露便加入了上海婦女抗日反帝大同盟。在1932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為了我黨在上海地區的重要人員。1939年日寇在占領上海之後,扶持汪精衛成立了汪偉政權,而作為汪偉政權特務頭目的李士群是當時我黨争取的重要對象。
為了弄清楚他的真實思想狀況,中共決定派遣關露進入汪偉政權。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會選擇一個沒有敵後鬥争經驗的女作家去執行這個任務?原來關露的妹妹曾經救過李士群的老婆,有這層關系在,能夠更好地執行這次任務。
随着關露進入了汪僞政府,她也從人人歌頌的抗日女作家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漢奸,也正是如此打消了汪僞政府對她的懷疑。很快,在她的溝通下,李士群被中國共産黨策反,在與我黨的不斷接觸中,我黨獲得了敵後的第1手資料,為未來的抗日大業作出了卓越貢獻。這次任務的圓滿成功也讓組織對于關露更加信任。很快她便接受到了新的任務。
日本在進攻中國之後,對市面上的所有報紙進行了嚴格管控,大量的抗日文章無法釋出,日本人企圖通過輿論導向來瓦解國人的鬥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關露接受我黨指令負責潛入由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日本海軍陸戰隊聯合創辦的《女聲》雜志社,擔任該雜志的總編。
也正是因為這一層身份,我黨的很多進步文章便巧妙地刊登在了日本人的報紙上,而這些經過巧妙處理的文章給抗日帶來了莫大的幫助,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通過這些文章了解到了我黨,選擇了前往延安地區抗日。
但是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他們不懂,隻知道關露是臭名昭著的文化漢奸,而這一身份的轉變也給關露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她不僅要承受着國人無端的謾罵,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受着雙重折磨,曾經的朋友也一個個送來絕交信,似乎要有這個不共戴天的仇敵永世隔絕。更關鍵的是沒有人能夠了解她,她也不能向任何人說出自己的身份。哪怕是面對自己的夫妻王炳南也隻能通過書信來溝通,還要時刻防止自己身份的暴露。面對這樣的壓力她也想過放棄,但是最後都選擇了堅持下來,因為她知道隻要抗戰勝利,這一切都會結束。
時間匆匆而過,1945年抗日戰争結束,關露以為自己的身份可以得到平反了,她可以光明正大地和自己的夫妻在一起了。此時上天卻跟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由于當年的保密工作做得實在太好,能夠證明她身份的同志和檔案那是少之又少。再加上抗日時期的犧牲,到最後居然沒有一名同志能夠證明她的身份。
雖然部分同志知道她的情況,也知道關露是我黨派出去的卧底,但是沒有實際的證據去證明她的身份。關露就這樣成為了重慶國民政府的通緝犯,而她隻能在同志的庇護下不斷逃離。更關鍵的是,由于她的漢奸身份不能得到有效的解釋,曾經的夫妻王炳南就沒有辦法和他在一起。
當時的王炳南已經是我黨的進階幹部,考慮到政治影響,他自然不能和一個被懷疑是漢奸的人生活在一起。兩人自1937年相識相戀以來,一直以來都是彼此的精神支撐,關露之是以能夠在敵後執行如此危險的任務最終也選擇了堅持下來,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王炳南的支援和關心。然而迫于組織的壓力和現實情況的考慮,王炳南最後寫給了關露一份絕情信,兩個相愛相識的人卻不能走在一起,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劇呢?
或許從王炳南寫信的那一刻開始,關露的心已經死了,她對于未來的人生也失去了希望。即便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黨組織依然沒有辦法有效地為她證明身,盡管她一次次地想在報紙上寫文章來證明自己,但是關露兩個字已經明令禁止。
然而她的苦難的人生還沒有結束,1955年關露曾經的上級潘漢年同志由于受到錯誤對待被捕入獄,49歲的關露也受到牽連被關入監獄兩年。或許也是這段監獄人生改變了關露的思想,由于身份的無法證明使得她根本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她的人生目标也就變成了證明自己的身份。1967年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蕩之中,關露因為自己的漢奸身份再一次被捕入獄,當她被放出監獄的時候已經71歲了。
而這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也給她的身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傷害,兩次被捕入獄讓她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常常一個人看着外面發呆,神智稍微清醒的時候就被迫寫交待材料。但是對于曾經的英雄來說,她并沒有做對不起國家和人民的事情,又能寫出怎樣的交代材料呢?
1977年被重新釋放的關露此時已經失去了自理能力,1980年5月份突發腦血栓被送入醫院。此時她連筆都拿不起來了,而支撐她活下去的唯一信念或許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
上天最終給了這位英雄機會,1982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在經過多方稽核和查證之後,終于證明了關露曾經的上線潘漢年同志的身份。随着潘漢年同志的嫌疑被洗清,關露的身份終于有了實際性的進展。
在得到有效證明之後,中共中央組織部在1982年3月份首次公布了關露的身份,此刻人們才明白這個英雄這些年到底經曆了怎樣的困難。從1939年進入汪僞政府落地以來,背負了43年的罵名,不僅失去了朋友,更失去了夫妻。而在證明身份的幾天後,關露并服藥自盡,而他的遺物中除了一個塑膠娃娃之外,就是他曾經夫妻王炳南的照片。
為了紀念這位英雄,文化部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的遺體被遷入八寶山公墓。而在他的葬禮上人們也看到了王炳南,對于王炳南來說,關露是他曾經愛過的女人,迫于現實的壓力卻不能走到一起,這也是他們一生的遺憾。
如果再給關露一次機會,不知道這位女英雄是否會選擇進入汪偉政權?哪怕這會讓他的一生遭到非議,失去自己所愛的人。恐怕誰也不得而知,而對于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英雄的過去不應該被埋沒。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這位紅色特工的一生,這也是對她一生功勞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