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補貼”官員的公使錢,為何實施後有了偏差,助長了貪婪之風

全文共1895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古代皇帝的權利是高度集中的。獨裁專行的制度卻讓腐敗之風盛行。因為皇帝要在首都治理朝政,無法顧及地方百姓的生活。是以便設立了許多地方官員。

地方官員是皇權的象征,對待地方的一切事物有直接管轄權,是以,老百姓們也把地方官員稱作“土皇帝”。皇帝的眼線自然要遍布全國,這樣才能了解各地情況,對反動勢力也能了如指掌,早做防範。

比如清朝大官和珅,雖然他人在朝廷,但是清朝的每個角落都有他的觸角。人們之是以說他是大貪官,就是因為他的全部财産,可抵清朝國庫十五年的收入。如此龐大的數目,僅憑領取俸祿是不可能的。

清朝的經濟水準是很富足的。官員們除了正常的工資,還有養廉銀可以領取。這一政策和宋朝十分相似。宋朝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不僅國家富足,百姓的生活也是風生水起。

“補貼”官員的公使錢,為何實施後有了偏差,助長了貪婪之風

是以,國家想通過給員工更多的工錢來滿足官員們的私欲,避免他們去魚肉百姓,搜刮民财。宋朝創立公使錢的目的就是減輕百姓的負擔,弱化官員的貪贓枉法。沒想到卻助長了官員的奢靡之風。

一、人心不足蛇吞象,好心辦了大壞事

範仲淹曾在《嶽陽樓記》中寫到這樣一句: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描寫的就是滕子京因為濫用公使錢而受罰被貶的事情。

在當時那個朝代而言,濫用公使錢算不上罪過,因為全朝大臣皆是如此。滕子京是以受罰不過是一些人想要排除異己,黨同伐異。他的貶官是有人故意為之。

“補貼”官員的公使錢,為何實施後有了偏差,助長了貪婪之風

1、公使錢其實就是在刺激貪腐

權利對人有着無上的吸引力。當時的地方官員憑借自己皇族延伸的身份,不斷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他們的工錢也沒有公示于衆。即便如此,也從未受到過懲罰。

天高皇帝遠,皇帝每天日理萬機,不會關注官員的日常開銷。是以受到懲罰的官員無非是A錢行為太過張揚,或是被人針對了。公使錢設立的初衷是改善官員們的生活,減輕百姓的負擔。

但是這筆錢對于官員們而言,就如同意外之财,不花白不花。是以,當時的官員不僅用公款來支付自己的花銷,還會做許多假賬來騙取更多的公使錢來中飽私囊。

“補貼”官員的公使錢,為何實施後有了偏差,助長了貪婪之風

2、壞毛病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

陶淵明的《愛蓮說》中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此句講的是一個人清明廉潔的品質,即便處于淤泥中,仍能保持本心。

可是處于一個大染缸中,又有多少人能抵制誘惑,由奢入儉呢?許多官員嘗到了濫用公使錢的甜頭後,自然就不願嘗試貧窮的滋味了。

當時,清廉官員們看到其他人奢靡揮霍卻不受懲罰,自己一身廉潔卻未受褒獎。如此情形下,又怎能固守本心呢?

水至清則無魚,當朝廷中都是A錢腐敗之輩時,太過清白就會成為衆矢之的,更會成為被排擠的對象。漸漸地,額外補貼的公使錢就是官員們紙醉金迷的原因。

“補貼”官員的公使錢,為何實施後有了偏差,助長了貪婪之風

二、制度是錯誤發生的源頭

1、高度集權必然滋生高度腐敗

公使錢雖然是由朝廷派發,但也是來自百姓的稅收。官員們拿着百姓的血汗錢花天酒地,實在讓人心寒。宋太祖設立公使錢是希望官員在處理案件時不必在金錢方面有後顧之憂,而大臣們卻用公使錢做各種不法買賣,牟取暴利。

2、貪腐成本過低,且朝廷控制力不足

建炎南渡後,朝廷為了拉攏大臣們的心,全面發放公使錢。原本一項好的制度,漸漸淪落為陋習,不僅給了大臣們光明正大A錢的理由,更加重了百姓們的苛捐雜稅。

這種情況在北宋時期也發生過,但是宋仁宗及時控制了它的發展,将各種不良後果扼殺在了搖籃裡。但是南宋皇帝的威信太差,為了穩住皇位,隻能靠讨好文官。

“補貼”官員的公使錢,為何實施後有了偏差,助長了貪婪之風

皇帝此舉并未考慮當時國家的經濟情況,為了大量聚财,隻能讓官府增收稅務。連皇帝都有這種行為,下面的官員當然更加明目張膽了。

這種歪風邪氣就在皇帝和官員的預設下瘋狂助長。況且法不責衆,當所有人知法犯法時,所謂的規章制度就起不到規範作用了。

三、朝廷的縱容,導緻官員肆無忌憚

1、公使錢成了變現的手段

人的欲望會在不斷滿足中變得更加大膽。當官員們一門心思撲在金錢上時,他們就不會滿足于正常薪資了。官員們開始用公使錢謀出路,做生意。

因為即便生意無法盈利,自己也毫發無損,反而如果能夠撈些油水,就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物質追求。

“補貼”官員的公使錢,為何實施後有了偏差,助長了貪婪之風

2、得寸進尺,成為助纣為虐的罪魁禍首

官員A錢這件事情并不稀奇。從古至今每個朝代都有中飽私囊的貪官。然而公使錢卻讓原本清廉的官員嘗到了A錢的甜頭,進而慢慢踏入A錢的深淵裡。加上領取公使錢的方式并不費力,是以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A錢的路。

“補貼”官員的公使錢,為何實施後有了偏差,助長了貪婪之風

人性是經不起試探的。人們之是以能夠忍受黑暗的原因是他們從未見到過陽光。奢靡和享樂是人們生活的常态。朝廷讓官員們品嘗到了貪婪的甜頭,就要做好覆水難收的準備。

盡管公使錢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官員們的生活品質,給百姓減輕負擔。但是随着A錢在官員中不斷滲透,這一制度早就在源頭上腐爛了。公使錢實施後無人監管,官員們的A錢就會不斷放大。

參考文獻:《清史稿》

繼續閱讀